例说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指导的有效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高中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这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从规范作文的维度上来提出写作教学的目标,而“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则是从语文素养维度来提出写作指导教学目标。由此,我们可以明确,课标规定的作文指导教学的具体目标是:提升学习者的语文素养;提高学习者的作文规范能力。那么,现实课堂中,我们的作文指导教学是否是围绕这两个课程目标来进行呢?是否实现了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是否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和开放性、生活性、创新性的理念呢?我们的作文指导教学该如何设计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学习主体愿写、会写、能写?下面就以3个课堂片段来例说。
课例一:以“青春”为话题的诗意类作文指导课
教学过程:
1.听读导入,激发情思。
以《诗——年轻人的特质》诗歌和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有关“青春在,歌在,诗在”话题的名言名句为学习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青春和诗的无限遐想和沉思。
2.听赏感受,对话交流。
(1) 口语对话交流。听赏配乐诗:多媒体分别播放配乐诗《那些花儿》《时光》《蓝莲花》,学生思考三首诗分别抒发了青春的什么内涵,并在课堂上对话交流。
(2)书面对话交流。课堂小练笔,以《青春》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小节诗。
3.展示与评说,从学生抒发了青春的什么内涵来评说。
4.布置课外作文。
从该课例的教学过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教学设计者以对诗歌、歌词的文本听读、欣赏、对话贯穿作文指导教学始终。这样,虽然是抓住语文学习最主要的方式“读(侧重积累和感受)”,貌似把读写的结合贯穿语文教学始终,但这种“读赏”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还只停留在阅读与欣赏的对话和交流的教学目标上,更多的是实现了积累、感受教学目标,达成的是一种语文审美阅读能力,而表达与交流的作文指导教学目标(侧重思考、应用、创新)的达成上却少了,如本课例中诗歌如何借助意象(物象)来表情达意,如何锤炼字词,如何押韵讲究形式美等诗歌、歌词写作规范、规律的教学指导,也就是说,养成素养有余,提高学生规范写作能力不足。这显然难以达成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为此,我们可以对本课例的教学过程作如下调整:
1.融入情境,奋发情思。学生自主融入《诗——年轻人的特质》——诗和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关于“青春在,歌在,诗在”话题的诗词、名言警句等相关知识背景中,诱发自己对青春和诗话题的无限遐想和沉思。
2.感悟探究,交流提升。
(1)听赏配乐诗,探究感悟:PPT分别播放《那些花儿》《时光》《蓝莲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三首诗分别从青春的什么角度思考和抒发了青春的什么内涵?应用了诗歌写作中的哪些技巧、特点和规范来表情达意?
(2)交流提升:在课堂上加以交流、梳理、归纳和深化。
3.自主练习,个性表达。课堂小练笔以《青春》为话题,调动积累,自选角度,应用诗歌文体规范,写(或仿写)一小节诗。
4.展示分享,评说与创新。
(1)展示与分享。学生自主展示课堂练笔,与他人分享写作的体验。
(2)评说与创新。学生从多角度个性评说,以拓展写作空间,实现创新写作。
5.能力内化,自主诗意作文。
上面修改后的5个教学环节,就达成和兼顾了写作指导课堂的提升素养和提高规范能力的双重教学目标。其中,环节1重在素养的提升,环节3和环节5重在规范能力的提高,环节2和环节4做到素养和规范的并重。应该说,这样的写作指导教学是有效的。
课例二:感悟类作文指导课
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是写好感悟类作文。
2.课堂例练,探究梳理。
(1)展示图片《小孩的眼泪》,学生自主联想练习,思考、梳理联想感悟的方式方法有哪些,并板书归纳。
(2)展示图片《手捧玫瑰花》,学生自主感悟练习,思考、梳理感悟类作文写作的思维流程和方法,并板书归纳。
3.以《阳光》为题,写一感悟类作文。
课例三:议论文例证法写作指导课
教学过程:
1.自主探究。学生探究应用例证法的例段,指出该文段在例证上的缺点,并加以修正。
2.梳理归纳。学生对比探究修正后的例段,归纳议论文例证方法、技巧,并板书归纳。
3.难点突破。如何精阐释?如何巧评析?
4.课堂例练。用例证法论证话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或“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5.展示与点评,强化例证规范。
6.课后作文。
与课例一相比较,课例二和课例三是目前作文指导课堂教学的主流,代表了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思想,即侧重在作文的规范技法指导和训练上,却疏忽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思维的发展。归根到底,这还是课程观念和理念出了问题,说明教师对新课程的课程理念、课程资源的利用整合和新课程目标的理解定位还只是停留在实现知识目标这个单一的层面,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所以,我们提出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指导教学应该做到提升学习者的语文素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作文规范能力两者并重,两者兼顾。试想,如果在感悟类作文指导教学中,能引领学生回顾重温和再次深入探究学过或课外相关的经典文章,或是印发一些近年来高考优秀作文、一些感悟类时文等来展示、示范,拓展学生视野,激发读书兴趣,感受思考的美丽,丰富思想内涵,厚实积淀,发展思维,养成规范,提升素养,作文教学就不会走上纯技术性的机械操作的老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