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达安股份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性是建筑企业建立自身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筑工程管理直接决定建筑产品质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深入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和发展,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精益化模式是建筑行业的主流创新模式。建筑工程开发当中影响建筑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就是建筑工程管理,同样建筑工程管理也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领域问题繁多,因此要求建筑企业与时俱进,锐意改革,通过不断的工程管理模式创新,保障建筑物能够按照预期目标和质量完成。
一、建筑企业中工程管理创新模式概述
1、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涵义
建筑企业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创新的管理运营计划是工程管理运行的基础,工期及时完工、成本合理可控、质量优质达标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目标,以此为目标创新模式就有了主要的方向,能够发挥更大价值。其次,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用尤为重要。管理者应该自身拥有高素质和战略眼光,能够具备较强的人才识别能力。对于创新人才选用,应秉承以下几个标准:高忠诚度、优秀创新能力、强力的创新意识等。
2、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作用
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作用良多。首先,能够帮助企业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行业发展规律和行业生态系统,从而建立自身竞争优势,实现自身的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其次,帮助建筑企业吸引优秀管理人才,通过人才价值的发挥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1、管理手段分析
传统工程管理模式陈旧落后,处处充斥着行政命令和硬性指令等强迫性管理手段,无法匹配行业的发展节奏。这种弊病一日不除,建筑企业就无法实现科学、有效的现代化工程项目管理。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并不重视工程的总体规划,无法合理、科学的将各项预算和工程进度计划进行有积结合,导致实际施工过程中问题频发,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2、人员管理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实现的主要载体就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其职业素质体现在责任心、能力、事业心、技术水平等方面,直接决定了工程管理质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人员管理不善。人员管理需要强调安全至上的施工理念,传导质量第一的责任意识,才能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只有施工队伍具有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不断加强质量控制,才能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3、材料管理分析
建筑工程材料涉及很多种类,管理涉及到原材料管理、成品管理、构配件贮存、半成品贮存、材料运输等多个方面。建筑工程验收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所有工程材料进行验收,质量不达标或者来路不明的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工程材料的台账,做好记录并且妥善保存,避免不合格材料滥竽充数。
4、机械管理分析
一些中小型工程机械设备往往采取租赁的形式,如果其周转率和利用率太低,而且用完不及时归还的话,会导致大量租赁费用的浪费。除此之外,机械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如果不能做到熟练操作,就无法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也无法对机械设备进行妥善的管理维护,从而影响整体工程管理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
1、创新管理观念
1.1、市场观念创新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建筑企业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工作的开展,同时结合项目的实际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市场开展调研,充分评估和分析市场的发展规律和具体需求,从而为各项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撑。
1.2、坚持以人为本
建筑工程管理内容繁杂、环节复杂,其根本点就是人员管理。建筑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施工人员角度充分考量推动实施各项管理举措,从而确保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切实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1.3、绿色环保化观念
建筑工程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建筑垃圾和建筑扬尘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应该坚持绿色化和环保化观念,将这种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到最低程度。
1.4、精益化观念
粗放的管理工作、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极低的资源利用效率等是传统建筑工程管理的弱势。创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应该坚持精益化管理观念,注重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管理体制创新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而言,尤其关键的就是如何全面创新和完善管理体制,为具体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的依据,确保管理措施能够高效实施。应用创新模式的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充分适应市场变化趋势,重点关注管理体制的合力创新,合理的管理体制的搭建必须建立在建筑市场调节机制的基础之上。一些大型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来保障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有效性;而小型建筑工程项目则会将管理任务分摊到相关的施工单位。
3、创新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创新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创新模式的关键,管理方法与管理内容相比较特点不同,建筑企业只有充分结合实际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才能合理进行选择。
3.1、创新技术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技术性较强,必须加强技术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对于各种先进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都能做到灵活掌握。建筑企业应该强化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和技术考核,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监督体系、制定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等有效措施,实现创新技术管理方法的工作强化。
3.2、创新成本管理方法
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存在太大的局限性,无法将成本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工作进行无缝对接。全新发展态势下应该对成本管理进行强化,并且注重与其他管理系统的有机结合和信息对流,全方位提升成本管理质量和效率,从而达成预期目标。
3.3、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创新
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健康的激励体系、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层层落实施工和管理责任,同时通过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团队整体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于不同工作岗位,建筑企业应该采用对应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努力提升管理效率。
4、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
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契机和技术支撑。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建筑工程管理每一个环节之间都会相互影响,存在很多的信息互通、管理和存储工作,因此必须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体化的工程管理系统,通过创新管理手段有效连接安全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各管理环节,确保信息流通共享,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最终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理念创新加上根本制度创新才能支撑建筑工程管理中对于创新模式的应用。同时必须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充分认识和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和企业自身发展现状,摒弃传统体制的局限,才能对建筑工程管理方式从根本上进行变革,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丁曦.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智能城市,2017(08)
[2]张博.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与发展[J].住宅与房地产,2017(10)
[3]周晓龙.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6(06)
论文作者:叶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建筑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企业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模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