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服务论文,个体私营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经营规模、从业人员、经济效益、税收贡献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成为城乡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这一方面为金融部门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对改进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积极构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机制业已成为金融部门面临的现实课题。
一、金融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现实障碍
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银行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但当前,金融部门对个体私营经济的金融服务总体上仍没有突破“低、慢、少”的格局,思想障碍、政策障碍、环境障碍、制度障碍依然存在,正常的信贷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一般仅涉足其中的少部分行业、少部分地区和少数市场主体,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政策取向和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态度上时冷时热,投入上时多时少,管理上时紧时松,可以说是金融部门对个体私营经济服务状况的真实写照。
金融支持个体私营经济为何难有突破?我们觉得其固然与个体私营经济存有良莠不齐,发展层次低、不平衡有关,但金融部门自身,也有许多不适应之处: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党的“十五大”已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摆上了战略地位,各级政府也将引导个体私营经济提上了日程,金融部门在信贷支持上思想上更加明朗了,行动上更加主动了,但在对待具体人和事上,“恐私”、“歧私”、“拒私”的偏见仍较严重。有的觉得对集体、国营企业发放贷款是“公对公”,即使有损失,也“说得清”,但支持个体私营经济一旦有损失,却易遭到非议和牵累,因而怕惹事生非,处处缩手缩脚;有的将个体私营经济与低水平重复建设、无序发展联系在一起,看不到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觉得难有作为;也有的觉得个体私营经济贷款工作面广量大,管理上难把握,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的产品不可靠,人不可信,话不能听,因而不愿多冒风险。这些思想认识误区,在不少金融机构或多或少地存在,使金融支持缺乏主动性和内驱力。
二是工作方法不适应。现实中,个体私营经济业户对金融部门贷款程序多、审批慢、条件高颇有抱怨,而金融部门也普遍反映支持个体私营经济有“五难”,即财务状况难了解,大多数个体私营经济无据无帐,经营成本、效益如何,金融部门只能略知大概;贷款额度难掌握,个体私营经济实力怎样,需要多少资金,能贷多少,难以说准;保证措施难落实,个体私营经济贷款担保难找,抵押物不易变现,风险防范措施难以到位;同时也存在负债状况难摸清、贷款主体难确定等问题。之所以产生这些矛盾,根本原因还是金融部门的工作方法呆板僵化。长期以来,金融部门习惯于集体、国营企业打交道,对如何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却准备不足;不少信贷员习惯于“等客上门”,习惯于看报表、听汇报、算数据,不善于走出去深入调研,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经营情况、产品行情、效益状况了解不多,知之甚少;有的信贷人员不熟悉个体私营经济的规律和特点,对个体私营经济申贷感到决策无据,无从着手,往往生搬硬套国营、集体企业的操作方法、标准和程序。由于工作方法简单、生硬,缺乏主动,与个体私营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必然形成脱节。
三是管理模式不适应。一些金融部门对个体私营经济存在着怀疑偏向,在信贷管理上尤为严格。不仅它是每次信贷检查的重点,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严格措施。若在个体私营企业贷款上稍有闪失,则会受到经济、行政的严厉处罚,致使许多信贷人员对个体私营经济产生“恐贷”、“惜贷”情绪;有的信贷员就采取消极防险手段,对个体私营经济仅发放一些存单、有价证券质押贷款;也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抓大收小”的倾向,片面强调支持大中型企业,对面广量大的个体私营经济贷款,觉得会分散资金、分散精力,因而将其列入“控、压、清”的范畴。
四是服务水平不适应。受多种因素的钳制,金融部门的服务水平远难满足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势头,突出表现在服务的品种少,仅能提供一些帐户开立、结算、贷款等常规服务,资信评估、理财咨询、承兑汇票、各类代理等特殊服务很难与之结缘;服务的层次低,大多数是一些小额、零散的业务,“一锤子买卖”多,常年性、正常性的服务少;服务的范围窄,各地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量可观,但有幸成为金融部门信贷客户的却屈指可数。这其中既有金融部门的经营实力、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也与金融部门现行经营管理体制密切相关。
二、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视野
个体经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金融部门面对着新的抉择。进一步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的金融服务,既是开始发展的必然取向,也是金融部门自我发展的现实要求。
(1)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广阔,需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力度。党的“十五大”,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完善所有制结构、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方略,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极好的宏观环境。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个体私营经济大有作为。现实状况也表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保持经济增长、增加财源税源、加快群众致富、拓展就业渠道等方面作用独特,效果显著,有些地方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最主要的投资主体和就业载体,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目前绝大多数个体私营经济还处在起步或者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在这一时期,金融部门的支持度直接影响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兴衰成败。如果没有现代金融体系的服务,没有信贷资金的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将难以有效聚集生产资源,迅速扩大再生产,也将难以摆脱自生自灭的命运。现实状况要求金融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由间断性、临时性投入向正常性投入转变,由零散投入向规模投入转变,由小范围投入向大范围投入转变,从经济金融跨世纪发展的高度,将个体私营经济推向更高层次。
(2)个体私营经济经营门类齐全,领域广泛,需要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空间。近年来,各地普遍重视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引导与扶植,使个体私营经济逐步走出“小打小闹”、“拾遗补缺”的发展格局,呈现出经济成份多元化、行业结构合理化、经济实力规模化、发展专业特色化的新走势。从行业上看,有农有工有商有建,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个体”;从人员构成上看,有下岗职工,有原集体企业管理者,也有机关干部、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地域上看,分布面广线长,无论是农村、城市、城郊、开发区,都有个体私营经济的踪迹,有的甚至已走出国门,迈上外向经济舞台;从规模上看,既有众多专业户、个体户,有各种经济联合体,也有具有相当规模实力的私营企业,这就使金融服务有了广阔的选择余地。金融部门如果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放开所有制、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限制、选准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途的个体私营企业放手支持,就能寻求到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在全面启动个体私营经济的同时,实现自身客户、市场、业务结构的优化。
(3)个体私营经济贷款风险较低,收益理想,需要进一步放宽金融服务限制。一些金融部门担心个体私营经济在规模、产品、经营管理上低层次、低水平,难敌市场风浪,因而视其为信贷投入“禁区”。但实际上,市场经济是高度互补型经济,大型企业固然有诸多优势,但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同样拥有自身的发展空间,而且个体私营经济是产权最明晰、自主权最大、经营上最具活力和弹性的经营主体,也很注重信誉(“夫债妻还”、“父债子还”的传统信用观念根深蒂固),加之贷款额度一般较小,因而风险相对较小,无论是贷款的周转速度、收益率还是安全性,都比较理想。事实说明,只要管理得当,投放适度,个体私营经济完全可以实现低风险、高收益。但实践中不少金融部门对个体私营经济还存在着“身份歧视”和苛刻的条件限制,关关卡卡太多,使一些有市场、有效益、有偿还能力的个体私营企业亦“告贷无门”。这不仅不符合商业银行营运法则,也不利于银行自身资产质量的提高和经营效益的改善。
(4)个体私营经济规模日益扩大,素质不断提高,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层次。个体私营经济最能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实践中已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比较规范的企业,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一批主导产业和产品崭露头角,一批专业村组、专业待和个体私营工业园、民营经济区初显生机,呈现出城乡并进、数质并举、多元发展的格局。经济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生产加工、科技开发、出口创汇型的私营企业已占相当份额。因此金融部门再也不能停留在“老印象”上,不能将今天的个体私营经济理解成昔日的小摊贩、小作坊、家庭工厂、前店后厂,当成“拾遗补缺”、微不足道的角色,而是要大力改进服务功能、服务手段、服务层次,积极提供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服务,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再上层次、再上水平。
三、努力构建个体私营经济的金融服务机制
如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从实践看,关键是从五个方面入手,构建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机制:
(1)解放思想,塑造行为导向机制。
金融部门必须在更深层次上解放思想,认识到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认识到支持个体私营经济与发展金融的利益一致性,真正做到多支持、少责难,多服务、少设障,多引导、少干涉,致力营造好金融支持的氛围:一是加强调研,掌握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信息和动向,建立好个体私营经济档案,作为组织存款和发放贷款的决策依据,通过超前准备,掌握金融服务的主动权;二是形成制度,尽快制定支持个体私营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和办法,明确贷款对象、范围、操作程序与管理措施,根据可能,做到条件上适当、服务上从优、管理上从严,推动金融服务的规范化、正常化、制度化;三是切块管理,在农、工、商、建等领域,安排一部分专项贷款规模,成立个体私营经济的专门服务部门,落实专门经营管理人员,集中精力抓好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全面服务,形成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声势。
(2)从实出发,构建信贷支持机制。
个体私营经济固然有许多发展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先天局限,如产品的低层次性、人员的家族性、决策的随机性、管理的落后性,因而对个体私营经济的金融服务尤其是信贷投入既要积极,更要慎重稳妥,决不能不顾条件,追赶时时髦,一哄而上,走向反面。这就需要金融部门从实出发,掌握好信贷投入的尺度。当前个体私营经济贷款要坚持“三个为主”,即:方法上以质押抵押贷款为主,担保为辅;结构上以支持临时性资金需求为主,中长期贷款为辅;对象上以初具规模实力的经济实体为主,以分散经营的个体户、专业户为辅。在具体掌握上,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流动性强、无固定场所的个体工商户,尽量实行存单、有价证券质押,担保贷款额度从紧掌握;对规模较大,有固定场所,生产经营稳定的私营企业,可采取房产抵押、担保等方式,但贷款应不超过总资产的25%,与资本金比掌握在1:1以内。贷款应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临时资金需要,不能作为资本金。通过合理尺度的掌握,来有效防范和规避信贷风险。
(3)注重效益,强化重点扶持机制。
金融部门在支持个体私营经济上,不能满足于低水平、低层次的产业和企业,而是要树立战略眼光,培植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充分激发个体私营经济的潜能,提高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层次。目前,可优先支持五个方面:一是优先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参与改制,鼓励个体私营企业“摘帽”还原,资产重组,兼并扩充,横向联合和纵向派生。凡在重组过程中,涉及原有贷款债权转换的,可以实行先经营、后还贷,或分期还贷等办法,积极为个体私营经济低成本、规模性扩张提供宽松的金融环境。二是优先支持个体私营经济进入农业产业化主战场,支持各类经纪人、民营公司、运销联合体,支持专业村组和大户,使个体私营经济为农业产业化增添新的活力;三是优先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向集团化和生产型企业方向发展。集中金融资源,重点培植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大中型私营企业集团,同时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以轻工、机械、食品、饲料、运输、建筑等适合经营的项目为重点,开展家庭作坊式、联合式和股份制经营,在大力支持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基础上,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企业延伸。四是优先支持外向开拓,积极支持个体私营企业招商引资,创立“三资企业”,支持有一定实力的个体私营企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合资、合作经营;五是优先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实施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增强市场竞争力;六是优先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以便民服务、家庭服务、养老托儿为内容的社区综合服务业和文化娱乐行业,使个体私营经济灵活经营、方便快捷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4)强化管理,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要强化贷前审查。重点审查企业法人的品行、生产条件、项目可行性、自有资金、贷款保证、技术力量、供销合同、经营效益等方面,把好信贷关口;其次要强化个体私营企业资金的跟踪监测。尤其要密切监控货款回笼情况和净现金流量,防止企业资金的非正常流失;要建立与个体私营经济的正常联系制度,跟踪企业的发展动向;第三要大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建帐建制。凡有固定场所、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都要督促其建立复式帐,对经营情况不稳定、经营品种不固定、现金交易多的业户,要督促其建立简易帐,条件许可的,可由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帐,旨在促进个体私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摸清企业的真实情况,作为动态选择信贷客户的依据;第四要对个体私营经济进行经常性的投入产出和贷款边际效益核算,防止拨苗助长、“垒大户”,走入“由小到大,由大到垮”的歧途。此外,也要遵循个体私营经济的实际,在担保、抵押、质押等方面探索适合个体私营经济的可靠对策,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5)多方协作,形成联动服务机制。
要面向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多层次、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营方式的小型金融机构,形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信用社相互补充的健全的金融服务网络。同时要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为个体私营经济创造公平宽松的舆论、政策、法制环境,保障金融服务的效果。要争取其他部门的配合,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公平的税赋政策和特殊的扶持措施,让生产型、科技型私营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在同一政策起跑线上;要协同相关部门设立保护性法规,清理整顿“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同时对不讲信用、偷税漏税、欺行霸市、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违犯法律、法规的个体私营企业严肃惩处,扶正祛邪;针对个体私营经济资金来源多渠道(有自有资金、有银行贷款、有民间借贷、有拖欠他人货款),资金使用多流向(有生产、有消费、有浪费)的特点,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业者正确处理好生产、积累、消费的关系。金融部门还要根据实际需求,向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信息咨询、投资理财、资信评估等全方位的服务,推动个体私营经济更快发展。
标签:信贷规模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金融服务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