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困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当代中国论文,困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一直是步履维艰,始终未能摆脱困境。道德教育不尽人意、实效性偏低主要来自理论上的困惑,对道德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还没有搞清楚。现代道德教育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德教育概念的困惑。道德教育简称德育。德育究竟是什么?至今人们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概括起来在我国对德育通常有以下几种理解:一是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二是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三是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四是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这四种理解都是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德育仅指道德教育,这是第五种理解。道德教育包括的内容如此之多,真是一个“大德育”。由于对道德教育概念的模糊认识,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更是一个难解之谜。理论上的困惑导致实践中的茫然,不足为怪。(二)道德教育价值取向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困惑。长期以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突出特点是一元化、理想化,重心偏高,片面强调政治性,同时又缺乏层次性,忽视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性,基本上是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但社会的变革引起了人们价值取向的变化,一元化价值取向让位于多元化价值取向,道德教育模式就要变化,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无论从理论或实践两个方面看,我国的道德教育从主观方面看至今仍处于一种传统的模式之中。这种模式把道德教育的过程仅仅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道德影响的过程,施加的道德影响又主要是既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的是学生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就势必造成道德教育的困惑。我们认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道德教育,其价值取向是:生活化、个性化和社会化。即首先是有生活能力的人,再到有个性的人,最后是社会需要的人。(三)传统道德的现代化困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历史的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如何把传统道德的精华现代化,做到“古为今用”,又是当代道德教育的一个难题。我们所弘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是剔除糟粕后的精华,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再也不存在丝毫的封建阶级的烙印,也并不是我们无需加工的现成快餐。相反,它仍然需要联系实际,在内容上进行积极的转换,把传统道德现代化,以此当作我们时代精神的源头,发展我们的时代精神,但目前这项工作我们做得还不够。(四)道德教育内容的困惑。由于对道德教育含义和本质认识的分歧,造成道德教育内容的多样性。道德教育的内容究竟有哪些?各项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五)道德教育实施的困惑。在道德教育实施方法上,我国以说服教育法或说理教育法为主,实际上是强制灌输。传统的说服、灌输方法不能满足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需要,这种方法在教育中很难使学生做到心服、口服。再加上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的不一致性,教师说的与社会上人们做的不是完全相符的,中中学生在道德两难中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道德教育实效差就不难理解。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应该充分发挥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整体功能,说服教育法、价值澄清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此外,榜样示范法、观察学习法、道德实践活动法、自我修养法等也要广泛应用。其中,道德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