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网企业改革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

对电网企业改革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

对电网企业改革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冯 凯 安康供电分公司

摘要: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电网企业改革和职工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凸显。本文从电网企业经营发展模式、坚持综合研判、企业职工队伍发展稳定三个方面对加强电网企业改革和职工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企业改革;职工队伍

自2015 年以来,国家加快了电力体制与输配电价改革,朝着电力交易市场化这一目标不断前进。对此,电网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怎么应对盈利模式转变?供配电和电网运营主体该怎么确定?电网企业职工的出路何在?这些问题无一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无一不是职工关心关注的问题。

不结球白菜属于小染色体作物,预处理后的中期染色体长度在 1.5~3.5 μm, 故在细胞遗传学方面研究滞后。20世纪80~90年代,采用不同的制片技术,应用手工测量法,王业进等[12]、曹家树等[13]和李懋学等[14]报道的不结球白菜的核型差异很大。郑金双等[15]采用核型分析软件,以二倍体不结球白菜及其同源四倍体为材料,运用常规染色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核型与二倍体基本一致,仅染色体长度变异范围比二倍体略大,表明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是由二倍体加倍得到的,为同源四倍体。对于小染色体作物来说,采用核型分析软件结果更可靠。

对此,笔者尝试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对上述问题做出简要思考分析。

一、电网企业经营发展模式必须转换

(一)“依托卖电赚差价”必须退出电网企业主要收入来源。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电网企业分为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等类型,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为特大型、全局型电网企业,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等地方国有企业为大型、区域型电网企业。在基本实现厂网分离后,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实现了剥离,原“自发自卖”模式终结,主要收入来源变为“低买高卖”,即以较低价格买入发电企业的电,加价后卖给用户。随着电力体制和输配电价改革进入深水区,参与售电的市场主体日渐增多,市场化交易的电量越来越大,由此不难得出结论:电网企业“依托卖电赚差价”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与其坐等用户减少,利润空间缩小,不如主动寻求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摒弃“二道贩子”思想,打破“赚差价”模式,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广泛布局新兴领域和行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二)“依托基建赚补贴”必须退出电网企业基本建设工作。 在电网企业的基本建设中,线路设备架设安装和升级改造与变电站技术改造及建设占绝大多数,在资金的耗费方面,尤以变电站建设为巨。众所周知,变电站建设与否需综合考虑自然、人口、负荷、发展水平和法律法规等因素,因此,电网企业必须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按照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做出慎重决策,而不是为了争取国家或地方补贴,盲目规划、搞重复投资,表面上看,获得国家补贴确有助于企业发展,但获得不必要的补贴、搞不必要的基建不仅不会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反而会给纳税人及国家财政带来负担。

(四)国有电网企业建设泛在物联网络的原则和路径必须清晰明确。 当前,人工智能、物联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发展方兴未艾,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仗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依然精辟正确。作为电网企业,在建设好运营好电网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配套互联网络和物联网络的建设与优化,没有高度信息化、智能化支撑的电网,其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只能是“幻想”。因此,如何建设好物联网络就成为电网企业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实际上,民营企业在物联网建设方面的探索和成就更大,国内外著名网络科技公司一直将物联网建设纳入企业主要战略规划通盘考虑,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均投入了前沿科技与大量经费进行研发,在主要城市的物联试点也取得丰硕成果。国有电网企业在物联网建设方面应借鉴成熟做法和先进经验,广泛邀请有实力的网络科技公司为营业范围内的物联网建设提出可行性分析和具体化措施,应以“电网物联网建设并重,适度超前发展物联网”为建设原则,以“全方位引进先进技术和成熟管理模式,全流程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云计算,全领域健全5G 通信和无人检修网络,全企业推进配套宣传和设备自由接入”为建设路径。

胡琏微笑着对夏国忠说:“搞得不错,继续训练。”说完招招手,让夏国忠走近些,问:“我部准备三天后渡江作战,你们连是突击队,要给我打头阵,把宜昌城外的敌人阵地拿下来,给后续部队扫清障碍,到时有没有把握?”

(一)电网企业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做出重大调整。 稳定和发展的关系问题,是电网企业不得不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关系。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就业由国家或地区安排,职工基本上都会平稳退休,企业的稳定压倒一切,但负面影响极其广泛和深远,具体表现在企业效益差、创新意识弱、条件变化适应性不足等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民营企业逐渐信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理念,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与此同时,受制于传统思想观念和历史遗留问题,大批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主导地位,被迫裁员甚至破产倒闭,据统计,仅在1998 年前后就有3000 万左右的劳动者下岗失业。以史为鉴,方能更好地推进电力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当前,电网企业职工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观念不新、思想不活、能力不足、魄力不够、学习不深”和“职业生涯不规划,规划以后不实施”的问题,如果在以往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模式下,职工普遍能在工作能力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胜任工作,那么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奢望胜任工作也就只能是一种奢望。因此,职工自身必须规划好职业生涯和学习方向,找准长处,弥补不足,立足岗位,放眼未来,不断提升自身基本认知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灵活调整工作与学习的时间分配,利用空闲时间参加人工智能、物联网络方面的教育培训,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场发展方向和收入预期,做好最坏的思想准备即“职业发生重大变化甚至下岗”的准备,并明确过渡期间的工作生活方式。

二、国有电网企业必须坚持综合研判

(三)民营能源企业参与电网运行管理的可行性与经济性不宜高估。 民营能源企业,特别是新能源企业,在能源综合应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独到的见解,在风能、太阳能、空气能、氢燃料领域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际上,民营能源企业参与电网建设和运营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很大的困难,西方发达国家的电网企业很多都是民营大型企业,在专业化程度上并不逊色于国有企业,在技术和服务层面跑赢国有企业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目前的民营能源企业主要聚焦于能源转化和利用领域,在能源尤其是电能网络建设和运营方面尚显不足,专业化人才短缺,仍处于起步阶段,受制于技术、政策、法律法规和资金等因素,参与电网运行管理的可行性与经济性不宜高估,国有电网企业在电网运行管理方面必将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电网运行管理的主体仍将会是国有企业,因此,国有电网企业无需过分畏惧民营能源企业在电网运营方面的竞争。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纳入电网企业自身改革重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商业活动,当前,以华为、阿里巴巴、格力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不同领域处于国内国际领先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的决策效率高、执行力强、市场嗅觉敏锐,而国有电网企业的经营管理仍未完全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着决策程序繁琐、部门之间推诿、工作效率偏低的问题。对此,必须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吸纳优质社会资本加入,将股东单一制变为股东多元制,并尽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吸引优质管理人才加入企业管理治理体系,并优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建立健全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交叉任职、社会化经理人自由进出机制,切实推动企业自身改革。

(二)国有电网企业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优势必须明确。 长期以来,国有电网企业在电网建设和管理运营领域一直处于主导和优势地位,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技能和有益经验,推出了大量的发明创新成果,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立下汗马功劳,做出巨大贡献。目前,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代表的电网企业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和5G 技术应用,将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与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上升到战略高度,通过三年左右的建设,预期形成用电设备、客户、电网(能源)企业、发电企业有机统一、“万物融合”的新局面。届时,国有电网企业、民营能源企业均可享受发展成果,也体现了国有电网企业的巨大优势和前瞻性。

(一)国有电网企业与民营能源企业供电配电区域划分必须明确。 随着增量配电网改革进程加快,电网企业与能源企业配电区域重新划定速度也随之加快,原有的国有电网企业配电区域缩小趋势明显,导致配电区域内电网设备线路类资产产权易出现争议,原有的配电企业作为既得利益集团,与新增配电企业势必会想尽办法争夺产权,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强行拆除现象,而这种现象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在供电配电区域划分问题上,国有电网企业应吃透政策法律法规,有理有力有节地与新增配电企业展开谈判协商,在确保双赢的前提下达成一致,避免出现供电配电“空窗期”。

(三)“发展多元化经营”必须结合电网企业经营发展实际。 电网企业转型发展具备以下优势:一是资金雄厚,固定资产规模大;二是技术成熟,技术人才众多;三是经营电网水平较高,处置突发情况速度较快。鉴于上述优势,不难发现,电网企业发展多元化经营的方向应以布局发展能源(新能源)产业为主,以发展电气、通信设备制造产业为辅,这样一来,原有的技术和资本优势就能充分发挥,实现多元化经营目标的时间就能缩短、难度就会降低。

三、企业职工队伍发展稳定必须并重

顾客导向型偏离行为具有如下特征:(1)行为实施主体是处于服务组织和顾客之间的边界“引擎”位置的一线员工,边界角色赋予一线员工强烈的顾客导向意识和足够的自由裁量权②,为实施顾客导向型偏离提供了现实土壤。(2)一线员工实施偏离行为的首要动机是帮助顾客或者维护顾客利益,是超越其工作职责范畴的角色外行为。(3)该行为是一线员工经过理性思考后的自愿偏离,偏离的标尺是服务组织的正式规章制度,并非参照群体规范。(4)该行为通常发生在服务接触过程中,具有高度的情境依赖性,行为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即良好的行为动机未必带来良好的行为结果,对员工而言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二)电网企业人资部门人才培养必须做出具体规定。 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在职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承担主要责任,执行具体工作。当前,电网企业人资部门在职工工作岗位划分和职责设定方面基本沿用之前的规章制度,没有就电力行业内部的新业态新工作和新岗位进行明确细化,导致出现工作岗位与企业发展不相匹配、高新科技应用维护人才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在新设备新技术应用维护方面过度依赖厂商,出现问题故障无法及时分析解决,制约了电网企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不敢使用高新技术,片面强调维持现状”的思想。这些问题的存在,倒逼人资部门必须做出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的优化升级,必须在人才培养领域明确主攻方向和保障举措,在组织架构、培训力量、经费投入方面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的重大改革,如可适时设置人工智能研究办公室、无人检修研发部、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和物联网开发中心等部门机构,选用操作性强、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邀请技术人员培训与职工走出去学习相结合,鼓励高等院校赴企业设置产学研基地等等。

(三)电网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必须做出底线设置。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带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比如,原先需要大量劳动力辛苦工作才能完成的重大工程项目,通过运用建筑机器人施工,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并保证工程质量,更节约了人力成本。但正如没有完美的事物一样,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的冲击力前所未有,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家为了使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大量应用工业机器人,解聘体力劳动者,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造成失业率的上涨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实际上,国有电网企业的基本作用之一即是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吸纳富余劳动力,这一点今后也不会有大的改变,但如果不对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替代职工加以限制和规定,总归会导致职工队伍和企业形势的波动,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方面,必须明确“智能机器人替代职工从事恶劣环境下的急难险重和体力消耗快速的工作”这一原则,发挥智能机器人“工作时间长、效率高、工作时干扰因素少、确保职工零伤亡”的优势,从而让广大职工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充裕的学习研究时间,把一线工作者的双手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开始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到了年底,二期工程开发的楼盘涨到每平米四千的时候,我才明白,其实佟老板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由于我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李家庄一百亩上好的耕地,每亩地的出让金只有区区一万元。而当时的地价已经达到每亩十三万,疯涨了十多倍。即使仅将这些地倒手,他已净赚千万,他花在我身上的医疗费简直是毛毛雨。因为出现这样的案底,佟老板当然栽了。之前,他刚刚因向星光敬老院捐助十万元被评为慈善大使。

(四)电网企业职工下岗安置工作必须做出制度安排。 就想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一样,再具优势的企业也不能保证职工永不下岗。电网企业因其自身的持续改革发展进程和受到的政策法规的刚性约束,势必会对职工队伍进行政策性、行政性调整,逐步减少柔性岗位数量,稳步增加技术人才比重,优先录用创新意识强、基本功扎实的劳动者。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着部分电网企业职工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局面,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对因企业或政策调整而下岗的职工进行抚恤,提供安置费或再就业补助金,协助下岗职工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电网企业对下岗职工的安置工作存在着虚化弱化的问题,在制度层面没有或者少有明确规定,往往造成下岗职工因不满企业行为而去有关部门上访甚至起诉企业的现象出现,给电网企业的现象造成恶劣影响。为此,电网企业对待职工下岗安置一定要本着客观理性、认真责任、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企业和职工队伍实际的《职工下岗安置工作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补齐制度短板,明确下岗安置工作依据和开展形式,在维护企业发展和职工队伍稳定方面下足功夫,力争做到“下岗职工情绪稳定,再就业方向基本明确,企业责任义务履行到位”,努力实现企业和职工利益“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军.智能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320-340.

[2]汪洋,苏斌,赵宏波.电力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趋势[J].电信科学,2010(12A).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7-0026-02

标签:;  ;  ;  

对电网企业改革和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