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6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2例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作物观察对象,依照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对比组和探究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同时对比组开展常规专科护理,探究组则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住院、卧床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探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整体优于对比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3%低于对比组的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短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缩短卧床时间,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梗;心律失常
【Abstract】Objective: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cardiac 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ffect were discussed.Methods: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92 cases of hospitalized with crops observed in the cardiac 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dmission tim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lore group, 46 cases in each group. Two groups were performed after ad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treatment, positive control group to carry out the routine nurse at the same time, explore group implement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hospital, bed time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To explore the whol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function is better than comparis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rrhythmia was 2.3% less than 6.7%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stay in bed time exploring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ast group (P < 0.05).Conclusions:For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hythmia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the implement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romote patients recovery, shorten the time in bed,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evidence-based nursing;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rrhythmias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7-060-02
急性心肌梗死,即急性心梗,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症,发病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血氧不足引发的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常见并发症,据统计,75%以上患者会发生该并发症,病情危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实践表明,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循证护理是一种基于科学证据和临床理论,实施针对性、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新护理模式,在临床上有良好应用[1]。为进一步掌握循证护理在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近期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4月~2016年11月接治的92例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均通过心电图、心动图等检查确诊,符合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诊断标准[2]。均在发病后48h内容送入医院诊治,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病症、内分泌系统病症等患者,可配合治疗,对本项研究知情同意。基于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对比组和探究组,每组46例。其中,探究组:男25例,女21例;45~78岁,平均(61.4±2.5)岁;对比组:男27例,女19例;47~75岁,平均(60.3±2.1)岁。在基本信息、病情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可开展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对比组
在对症治疗同时进行常规专科护理,主要包括卧床静养、吸氧护理、24h心电图监护、并发症预防、病情监测及用药指导等方面。
1.2.2探究组
本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实施循序护理干预,先建立以心内科护师、护士为成员的循证护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开展循证护理系统培训,系统讲解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及技巧,对急性心梗及心律失常相关临床知识和护理措施进行指导。应明确临床护理中的问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对相关临床依据真实度予以评价,再查阅相关临床资料,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科学、系统护理措施,并严格执行,具体包括:
1.体征监测: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律、血压、心电图体征变化,大多数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2周内会并发心律失常,特别是在24h内易发生,基于该临床特征,护理人员必须在该段时间内加强巡视,如表现患者出现乏力、心悸、胸闷等症状,必须应及时报告并配合医生进行救治,并要求确保急救设备、仪器、药品均处在备用状态。
2.饮食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必须做好饮食指导,以改善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治疗需要,结合其口味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要求患者食用低脂、低糖、低胆固醇,且清淡易消化食物,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并要严格控制盐分和水分摄入,适当食用新鲜果蔬,鼓励患者少食多餐。
3.心理干预:应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动态,及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一方面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治疗环境,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温湿度适宜。另一方面,急性心梗患者会因病症突发而出现紧张、不安、焦虑等不良心理,这在较大程度上会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影响到治疗效果,因而护理人员需要尊重和理解患者,及时进行疏导、解释等,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以提高患者的临床认识,增强其治疗信心和依从性。
4.疼痛护理:急性心梗会给有明显的疼痛症状,易加重心律失常病情,严重的会休克,严重影响到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必须根据患者临床病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掌握疼痛发生部位,持续时间等,再给予药物治疗,并注意用药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失常发生率,并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等级评估,了解两组患者的住院和卧床时间。
1.4统计处理
本研究资料均应用SPSS20.0处理,用均数和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用t予以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通过X2检验,P<0.05表示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通过治疗和护理后,探究组的心功能整体优于对比组,且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3%,低于对比组的7.8%,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n,%)
2.2两组住院时间对比
探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0.41±2.32)d、卧床时间为(2.96±0.72)d;对比组为(25.12±2.14)d、(5.13±0.69)d,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在原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出现的冠动脉供血骤降或中断的病症,会造成心肌严重性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该病有较高死亡率,且发病后易合并心律失常,加重病情,因此要加强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
循证护理是阶段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就是基于循证医学对临床专家的实践研究、患者实际需求,利用好既有资源,获得最佳证据过程的实践性活动[3]。在实施循证护理中,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理性思维,有效调动多个专业、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专业和个人优势的得到有效发挥,提升整体护理效用。具体而言,不仅要在既有护理理论下开展常规专科护理,还需基于循证护理积极改进[4]。现阶段,循证护理在心内科逐步应用开来,并取得良好效果。
本研究中,探究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同时实施以临床成功经验和研究为依据的循证护理,针对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包括病情和体征监测、科学的饮食指导、个体化心理干预及有效的疼痛护理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I级、II级总比率为80.5%,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2%,均要优于对比组的54.4%和9.3%,且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对比组(P<0.05)。该结果与李艳云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5]。
综上而言,在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律市场发生率,促进患者良好康复,临床效果良好,临床实践价值重大。
参考文献:
[1]苏艳.循证护理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对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01:230-231.
[2]高岚.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01:244-245.
[3]梁艳.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04:174-175.
[4]吕玉玲.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14(8):104
[5]李艳云.循证护理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09:964-965.
论文作者:樊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4
标签:患者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病情论文; 两组论文; 时间论文; 效果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