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的制约与破解
陈开江 副教授(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 401320)
内容摘要: 新时代我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受到市场资源供给的内容与品质欠佳、公共资源供给的不均衡与不充分等制约,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制约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党和各级政府应倡导以创新来提升市场资源供给的内容与品质,以拓展公共资源供给面和种类来惠及更广的人群;人们应选择与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承载力相适应的美好生活内容与满足方式,其生活尽可能与市场和公共资源供给相匹配。
关键词: 新时代 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 制约 破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过程就是市场与公共资源不断地供给过程。由于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不足,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实质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有限之间的矛盾。由于我国发展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资源底子薄等客观条件造成我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所需的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受到诸多制约。
如今,许多工程施工单位没有建立起相应正规有序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致使道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不正规、不规范。第一,收集资料不齐全。部分工程管理单位只注重纸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没有声视频、图像等素材。第二,收集整理的档案资料质量不高。收集和整理的档案材料普遍存在内容不完整、缺漏项、手续不齐全和原件存档较少等问题。第三,保存完整性差。素材不齐全、准确性不高、真实性不高、可靠性不高、完整度不高等问题极为严重,致使一些工程档案没有起到真实反映工程建设现状的意义,不能充分发挥其凭证及依据的作用,给日后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主梁桁架与电动施工平台三角梁通过焊接两个角钢,卡在平台三角梁上,焊接位置留有50mm间隙,既起到限位作用又留有一定调节量,形成铰接。
新时代我国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现状对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影响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需要内容上看,“美好生活需要”比“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观要求更高,满足二者需要的市场与公共资源供应的侧重点亦随之而有所不同。过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要着眼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破解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总量不足的难题;而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面对的是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如何更好地通过伸展供给内容、提升供给品质来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问题。由于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所供给的有限市场与公共资源不能全面有效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加之这些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制约可能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应基于现实选择理性适度的方式,选择有节制的美好生活。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变,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他们对社保、医保等资源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龄劳动人口减少,人口红利趋于消失,他们对就业保障、劳动条件、子女教育等资源供给的要求更高;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他们对资产的增值保值、生活的品质与舒适有了更高要求。近年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自媒体的勃兴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了新平台,市场供给的商品与服务通过网络终端和快递即可实现自主选择和快速送达,新兴的人工智能也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这在极大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也使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与品质跃升上了一个新台阶。人民要求供给的市场与公共资源的总量与内容越来越多,要求供给的品质越来越高。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谢辛、苟文丽主编的第八版《妇产科学》[2]拟定复发性流产诊断标准:(1)连续自然流产3次或3次以上;(2)妊娠<28 周;(3)胎儿发育正常呈宫内妊娠;(4)B超检查宫内胚胎发育与妊娠月份相符。
在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变化引领着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在供给内容、品质和方式等方面不断升级,指引着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的发展方向。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内容与品质的提升又反作用于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其需要向理性、现实的方向发展,避免美好生活的停滞不前与虚无缥缈。当前,随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持续升级与不断满足,其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的限制性条件必将会越来越多,支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链条的压力必将会越来越大。
新时代我国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制约的主要表现
(一)市场资源供给的制约
市场资源的供给多寡、种类、品质与人们的支付能力息息相关,市场供给的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都直接与享用者收入挂钩,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人们为此而受到较大影响。由于市场经济规律催动着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人财物等市场资源不断流向东部地区和城市。即便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大量扶持,但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资金也会回流到东部地区和城市。其中,影响最大的回流莫过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培养出来的劳动力和大学生到东部地区和城市就业,带动其家庭也随之安置到东部地区和城市,这样他们所在家庭的财富又会随之回流至东部地区和所在城市。当前东部地区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农村适龄儿童的锐减即是明证。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市场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东部相对于中西部、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种类更丰富、品质更高的中高档商品和服务,金融产品、共享汽车、体育赛事等都倾向于集聚在支付能力更强的东部地区,大型连锁超市、游乐园等都倾向于开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这使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人们美好生活的内容与品质受到较大影响,他们难以在短时期内过上与东部地区和城市人们一样的美好生活。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经营主体担负着为供给人们美好生活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重任,其成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主体。但因自身物力、财力、人力、技术和交通等方面的限制,市场经营主体所提供商品和服务不可能足够充分,也不可能尽善尽美。而且,当前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富裕与购买能力的空前提升,人们的生活需要已经向高品质的美好生活需要升级,但国内不少市场经营主体供给的市场资源仍然以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商品和服务为主,难以有效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这造成不少国人纷纷到国外旅行购物,在境外消费的中国游客的消费总额屡创新高。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2017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游览1.31亿次,比上年增长7%;国际旅游协会统计显示,中国游客海外消费在2016年高达2611亿美元,同比增长4.5%,在全球所有游客中排名第一。海外代购也因此而日益成为人们网络购物的一大渠道。人们生活需要的偏好国外,充分反映了国内市场资源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困境。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资源供给的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凸显。由于实体经济发展较慢,回报率低,人们大多不愿投资实体经济,其大量资金纷纷涌入金融、房地产领域。人们对高回报的金融投资的偏好导致银行储蓄锐减、金融诈骗和投机猖獗。这导致人们所积蓄资金的投资安全备受影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全部亏光。由于房产投资有保障且回报率高,人们的房产投机需求高涨,催生了房价的猛涨。房价的虚高迫使普通群众不得不依靠节衣缩食来购房还贷,这严重削弱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购买能力。
(二)公共资源供给的制约
在新时代,就业、教育、养老和医保等基本公共资源供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但我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也受制于公共资源供给的制约。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央政府难以提供充足的财政经费来保障全国人民充分地享用就业、教育、养老、医保等公共资源,公共资源供给主要依靠地方财政经费予以解决,但地方财政收入状况与所在地方的发展程度息息相关。东部与中西部、城市与乡村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不平衡。2017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前五位的分别为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浙江,这些省份2017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超过或接近6000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后五位的分别为甘肃、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五省2017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低于1000亿。东部和城市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因财政丰裕,有实力供给所在地人们美好生活所需的公共资源;而中西部和农村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由于地方收入有限,要充分地支撑人们美好生活所需的公共资源较为困难,有些偏远地方政府,甚至靠举债维持公共资源供给。因此,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所在地方的公共资源供给;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城乡之间在医疗技术、教育水平、交通设施等公共资源供给的服务水准失衡现象较为严重。
党和政府要将供给侧改革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充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丰富市场资源供给的内容与种类,提升市场资源供给的品质。对社会资本不愿投资或涉足的商品或服务,政府要通过财政补贴来鼓励社会资本介入经营或由公有制经济进入经营。在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还要引导市场经营主体注意不同群体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推动市场资源供给与不同群体的生活需要精准对接。引导市场经营主体不仅要密切关注不同群体人们的需要喜好,还要重视其持续消费能力及不同群体需要喜好的发展变化趋势。引导各类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在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上多下功夫,提升产品与服务的含金量,塑造其形象与品牌,培植更多的百年老店。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实体经济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提升市场商品生产链和现代化服务业的供给水准,形成高质量、多层次、宽领域的有效供给体系,为人们生活需要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去库存和去产能,淘汰僵尸企业,化解产能过剩,将生产资源转移至真正能提供高品质市场资源的产业和企业,从而减少和去除无效低效供给,扩大和创造有效供给。政府通过适当补贴支持这些实体企业生产设施的升级换代,鼓励银行为其发放低息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应实体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要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原则,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严格限制银行信贷流向房地产领域;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立法等手段,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合理健康发展。
新时代我国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制约的破解
(一)市场资源供给制约的破解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渐入佳境。大学生在城市的就业、农民的进城务工和城市居民的城际移转成为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动力。但随着城市人口的猛增与农村人口的锐减,公共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在城市,就业岗位的紧张,社保、医保、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等供给的不足加剧了所在地政府的财政压力,部分地方政府不得不靠借债予以解决;在异地城市就业的大学生、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异地就业和定居的城市居民,他们大都会发现,他们在子女读书、就业保障等方面难以享受到与所在地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在乡村,由于农村的人财物等资源不断地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心化”难题使农村的公共资源供给日益艰难,农村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资源供给的落后使农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备受影响。虽然近年来城市反哺农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取得了重大硕果,但仍然不能改变农村公共资源供给滞后的整体态势。
(4) 因反倾层面约束、突发滑坡后水压力的迅速消散自动止滑,斜坡不致迅速滑移、翻转发生破坏,而是沿有利于其活动的砂泥岩接触面向南蠕滑(间歇式滑动)变形(图17),此时,后缘裂隙的性质转变为张剪(参见图5、6)。活动的矢量方向为运动合成后的方向——S205°W,如图16(b)。
为了解决区域和城乡市场资源供给的不平衡问题,中国政府不仅要优化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经济结构,努力补足其发展短板,深挖其发展潜力,还要对中西部、农村精准扩大有效投资,深入推动区域与城乡协调、协同发展;完善地方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确保各地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随经济的发展而持续提升。在自然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发中西部和农村的市场资源,提升其产品和服务的品质。面向中西部和农村的低收入群体应以满足其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主,为其供给基本的民生消费市场资源;通过精准扶贫,提升这些地区贫困群体谋生技能,增加他们的收入,引导他们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理性消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增加开辟新门路;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安排生产;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农产品的定价机制和收储制度,健全农业补贴、投资、信贷、保险、用地等政策,增加优质农产品的可持续供给。
(二)公共资源供给制约的破解
中国政府要继续深入推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持续地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积极推动东部地区的产业适度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尽快将中西部地区融入对外开放全局,使之搭上“一带一路”发展的便车,进而提升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的供给能力。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利用市场机制发展针对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非基本公共服务。努力推动公共资源的供给侧改革,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公共服务产品;通过公共资源的持续有效供给,“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政府在扩大公共资源供给惠及面的同时,还要努力提升公共资源供给的品质,使人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公共资源供给的幸福;推动就业优先战略,切实解决就业难题,做好社会托底工作;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出台各项供给公共资源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帮扶制度,大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扶贫来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
政府应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动力度,尽力缩小城市移民与城市当地居民之间、城乡居民之间在就业保障、退休社保福利、医疗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政府应积极为城市移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努力减少失业,切实解决城市移民劳动与就业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消除对城市移民的就业歧视,改善其劳动条件,加强其失业救济保障,适时提高最低工资保障水平,解决其劳动和就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适当降低药费,不断提升药品的安全与质量,有效解决城市移民、农民进城看病贵及医保异地报销结转难题;积极推动落后地区和农村农民身体体检与疾病预防,打造健康中国;通过推动东部医院对中西部医院的对口帮扶,城市大医院专家定期到乡镇出诊来有效抑制医疗服务的不均衡问题。加强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名校对落后学校、城市学校对乡村学校的对口帮扶机制,大力提倡优秀退休教师到落后地区学校、农村学校发挥余热,继续任教。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
2.张劲松.适度:基于资源环境限制的美好生活满足方式[J].行政论坛,2018(2)
3.尼尔森.2017中国境外旅游和消费趋势白皮书[EB/OL].[2018-3-8].https://www.sohu.com/a/225092549_562308
4.做投资的注意了:2017年各省、地市经济财政状况全景图发布 [EB/OL].[2018-3-19]. https://www.toutiao.com/i6534488161186218509
5.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四)[G].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依据与破解路径研究”(结项编号:18JD710013)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新时代论文; 市场与公共资源供给论文; 制约论文; 破解论文;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