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但在现实阅读教学中常常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课堂上多见你说、我说、他说的热闹场面,却很少见到学生动笔写作。于是学生往往练就了一张巧嘴,却留下了一双笨手:难以用书面文字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扎扎实实地写。要预设好写的生长点,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
1 结合插图,进行写话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借助插图进行写话,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时,可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插图中介绍了雄日怎样用心地培育种子?最后种子有没有发芽呢?
(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口头完成)当他看到种子就是不发芽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此时,进行写话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雄日诚实的可贵品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就这样,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2 抓住词语,丰富想象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贮存,是以其“运用”为关键条件,因此,须加强词语运用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在语言运用中活化。①提供运用机会。如《飞夺泸定桥》中“心惊胆寒”一词,可在引导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出“心惊胆寒”的具体原因;接着结合实际,口述几个使人“心惊胆寒”的场面;再接着描述自己在某种情况下“心惊胆寒”的心理;最后让学生用这个词写话。
②创设运用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画家和牧童》教学中,为让学生真正把握“纷纷夸赞”,可让学生看一幅美的画面,或读一篇美的文章,然后,要其借助动作、神情、语言作“纷纷夸赞”的样子,进而让学生以“纷纷夸赞”写几句话,具体描述上面某一情况。③构筑运用阶段。语言的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得有个过程,教学中须架设语言转换的阶梯,以引导拾级而上,逐步内化。
3 模仿迁移,吸纳方法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 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
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结构很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看起来无头无脑,自己也越写越没劲,渐渐对作文失去了信心。如果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能很好的利用教材帮学生解决之上问题,比老师帮学生把作文全部圈红修改效果会更好。例如:三年级有篇文章《燕子》,就很适合训练学生的作文结构,学生会知道在介绍某一动物,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文章介绍了燕子的外形“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一段文章,也来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先可以不要求字数长短,但是一定要能看出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的。
有的文章结构简单,作者思路清晰,易于仿写,就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风格,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处排比生动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点描绘了出来,结合课文,我相机指导,让学生仿照例句,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很好地运用在排比句,既训练了学生的遣词造句,又增加了学生的美感意识。
4 填补空白,加深感悟4.1 充实文本。文学作品的语言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留下空白供读者品味,教学时可抓住这些空白,诱发学生去大胆想象,自由补充。如第 1 课《找春天》可利用课文结尾的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春天除了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之外,还可以在哪里干什么?学生对春天有了感性的认识,一定会在这个省略处补充许多精彩的语言。
4.2 课后拓展。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狼和小羊》一课中当无奈凶恶的狼不想再狡辩了,朝小羊扑去……此处的省略号虽然省去了故事的结局却给了善良的孩子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当然不希望小羊就这样死去,于是我抓住他们的心理,让他们续写故事。小羊采取了什么措施大战狼的呢?狼和小羊的结局又如何呢?学生们为“救”小羊各出奇招。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迸发出了灿烂的火花。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话训练,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设,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让写话在阅读教学中变得水到渠成,让写话成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
论文作者:王立凯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学生论文; 小羊论文; 教学中论文; 课文论文; 插图论文; 心惊胆寒论文; 语言论文;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