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速道岔转辙部位工电联合整治论文_陈湘龙

陈湘龙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工务段 410000

摘要:转辙部位是道岔最薄弱的处所, 也是道岔故障多发的高频部位,转辙部位主要病害,是我们道岔日常养护维修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长沙工务段现场实践经验,分析转辙部位主要病害及产生原因,提出工电联合整治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对道岔整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提速道岔;转辙部位;病害;分析;工电联合整治

道岔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且零配件多,是轨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轨道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截止2017年我段正线超期服役道岔221组,随着线上运用时间的延长和通过总重的增加,道岔病害明显增多,其中,道岔转辙部位的工电结合部病害[1]占绝大多数,由此而引发的事故及设备故障增多且危害加大。道岔转辙部位整治工作量大、难度较高。本文针对提速道岔转辙部位主要病害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工电联合整治的相应措施。

1、提速道岔转辙部位的病害简介

随着道岔使用年限的变长,道岔在列车长时间的剧烈冲击及其它外力作用下,道岔结构开始变得不稳定,如不及时保养,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就是最常见病害之一(如图1),其次道岔锁闭框处暗坑吊板现象非常普遍,我段京广线正线道岔该类病害较为突出。

图1 道岔第二牵引点尖轨基本轨宏观不密贴

尖轨在不密贴情况下通过列车比在密贴情况下所受的垂向与横向振动都要强烈的多,对尖轨使用寿命非常不利。尖轨不密贴也是造成道岔晃车、道岔动态高扣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线路设备质量的提高。同时,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程度较大甚至可能会造成列车进入道岔时轮对卡在缝隙形成挤岔,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对电务部门来讲,尖轨基本轨不密贴,危害也非常大,容易发生锁钩与锁闭铁行程变化,导致道岔不能转换到位,极易影响行车。

道岔锁闭框处暗坑吊板会导致整组道岔受力不均匀,列车在通过通过锁闭框处时撞击加大,长时间下来,尖轨、基本轨寿命大幅降低,同时道岔的框架尺寸也难以保持。

2、造成尖轨基本轨不密贴的原因分析

2.1道岔框架尺寸不良

道岔30ø螺栓失效、地脚螺栓松动、轨距块型号不符等原因,会造成道岔框架尺寸变化,导致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2.2滑床板不良

由于滑床板断裂、弯曲和滑床台脱焊,造成尖轨不能在滑床台上落平,对尖轨的操动产生较大的阻力,使尖轨不能移到正常的工作位置,导致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2.3尖轨、基本轨“肥边”

由于车轮的碾压,钢轨磨耗,在基本轨和尖轨间产生“肥边”,形成基本轨与尖轨间局部假密贴,假密贴的重要表现形式为尖轨尖端离缝。

2.4顶铁顶抗

顶铁过长或调整片加得过多,会造成在道岔未锁闭前顶铁顶住尖轨,形成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2.5尖轨爬行窜动

尖轨爬行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尖轨相对于基本轨的爬行;二是两尖轨尖的相对爬行。尖轨的爬行窜动会造成尖轨与基本轨密贴的刨切部位错位,导致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2.6尖轨形变产生硬弯

由于尖轨本身形变而产生硬弯,与基本轨不吻合,造成局部顶扛,使尖轨的竖切部分与基本轨间有缝隙,形成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3、道岔锁闭框处暗坑吊板现象普遍的原因分析

由于受电务连杆影响,道岔锁闭框处很少捣固,即使捣固,也只能保持较短时间,效果十分有限。长时间下来,锁闭框前后轨枕的暗坑吊板比较普遍,扣件折断较多,同时会存在高低、水平不良等问题[2]。

4、整治措施

道岔转辙部位病害的产生往往是道床结构基础不稳、道岔框架尺寸不正确、轨面病害等多种因素的集合[3],通过单一手段很难实现治标又治本的目标。因此,在整治该病害过程中,我段力求标本兼治,突出全面分析和综合“下药”,确保整一处保一处,治一处好一处。

4.1对道岔框架尺寸、几何尺寸进行全面调查,进行整治[4](可结合更换失效滑床板、失效30ø螺栓凿锚同步进行),确保不超《修规》作业验收标准。对框架尺寸进行逐一检查,如图2。

图3 更换折断的滑床板 图4 更换失效滑床板下胶垫

4.3整治“三道缝”,确保基本轨基础稳定

我段在整治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时,首先是对基本轨与滑床台边缝隙、基本轨头下颚及轨底上部与轨撑接触部分缝隙、轨撑尾部与滑床板挡肩缝隙这“三道缝”进行整治,对轨距调整块不密贴处进行重新安装,防止轨距动态不良,尤其是基本轨处消灭了轨距调整块与钢轨、T型座之间的离缝。通过对离缝的整治,使尖轨、基本轨偏移受控,有效预防了道岔横向动态变化,确保基本轨基础稳定。

4.4对尖轨、基本轨“肥边”进行打磨

利用手砂轮对道岔尖轨非工作边,基本轨工作边肥边进行打磨,解决基本轨与尖轨间局部假密贴问题,同时也防止尖轨剥落掉块,延长尖轨使用寿命。

4.5 顶铁处理

对顶铁低塌、顶抗的进行调整或更换,确保顶铁左右良好,保持与尖轨0.5-1mm间隙为佳。如图5,对失效顶铁进行更换。

图5 对失效顶铁进行更换

4.6 处理尖轨爬行

如尖轨与基本轨、两尖轨间相错大于30mm时,我们进行采取对尖轨插入钢轨重焊来进行调整,确保不因相错影响尖轨基本轨的密贴。

4.7 整治尖轨硬弯

在其它措施整治完后尖轨基本轨仍无法密贴的,我们要考虑尖轨是否出现了硬弯变形,这就必须要联合电务部门进行脱杆检查。脱杆是指电务拆除道岔外锁闭装置和安装装置,进行检查和综合整治。

1)电务采取脱杆方式,使尖轨处于自由状态,排除电务设备对尖轨的影响,再由工务用工具撬动尖轨与基本轨密贴,看是否能保持静态密贴。

2)如无法密贴,则说明尖轨变形,需要通过其它手段对它进行矫正。我段一般采用“▽加热法”矫直尖轨,该方法一般在气温不低于25℃天气进行,脱杆后,用大焊把加热尖轨,加热温度控制在550℃—300℃以内,效果较好,矫正后尖轨第一牵引点与基本轨间隙小于0.5 mm,其他部位间隙小于 1 mm。如图6“▽加热法”矫直尖轨。

图6 “▽加热法”矫直尖轨

4.8 对转辙部位进行捣固,改善道床结构基础

道岔上作业时,对转辙部位,特别是锁闭框前后捣固十分有必要。

我段在处理尖轨基本轨不密贴问题时,同时是非常注重捣固的,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锁闭框前后轨枕直接进行加强捣固(如图7),二是对道岔进行脱杆捣固(如图8)。

道岔脱杆捣固一是能释放转辙装置对钢件的作用力,是将道岔静态调整接近理想状态的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捣固效果最好的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进行脱杆捣固;二是脱杆捣固时可同步进行拨改道、调整顶铁、滑床板整治、离缝整治等工作。

4.9 加强工电协作,提高作业效率

道岔转辙部位整治都涉及电务部门的配合问题,我段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推行道岔工电联合整治工作,通过工电联整,改变了原有的工、电“各自为战”的整治观念和方式,道岔整治从联合调查开始,到联合计划、联合作业、联合验收、联合维标双方全程参与,道岔工电所有问题一次性调查出来,共同排定计划、安排整治,大大节约了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5、结束语

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期间我段按照以上整治方法对 93组提速道岔进行全面的工电联合整治,至今无一组出现过道岔故障,同时连带消除了部分道岔区段“晃车”病害,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磊李忠峰.浅谈提速道岔工电联合整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9):29-29.

[2]李虎王良.SC325型五机牵引提速道岔工电结合部故障原因及解决措施[J].科技信息,2014(8):23R-23R.

[3]张君.浅谈减少道岔的故障[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208-208.

[4]陈伟革.电务道岔整治作业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陈湘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  ;  ;  ;  ;  ;  ;  ;  

浅谈提速道岔转辙部位工电联合整治论文_陈湘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