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地下廊道结构渗漏现象的统计,分析廊道施工中结构自防水施工措施的要点,并进一步提出优化技术措施,提高廊道自防水施工质量,避免后期因渗漏影响廊道结构耐久性,廊道内安装管道设备寿命及堵漏产生额外的成本支出和影响工期。
关键词:地下廊道;结构自防水;要点;改进
引言
目前国内外对于地下建筑防水都有较为系统的规范和工艺方法,存在大量的成功经验,但失败的例子也同样很多。这其中有人为操作的失误也有防水方案选择的失误。在选择和实施防水方案时,必须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核电站工程中存在大量的地下廊道,对于防水有较高的要求,通常采用廊道结构自防水方案。本文通过地下廊道渗漏现象的统计,找出渗漏原因,分析地下廊道结构自防水施工中防水措施要点,并从技术措施角度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提高防水措施的有效性。
1.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广东省西部,年降雨量2290mm,尤其是5~8月份暴雨频繁,一旦发生暴雨厂区内滞水短时间难以排除,同时由地下廊道埋深较深,结构迎水面承受较大的水压力,防水要求较高。
地下廊道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结构主体采用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无外加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
地下廊道施工中水平施工缝采用中埋式钢板止水带。加固模板螺杆采用防水砂浆对椎体眼进行封堵。工程实践证明大部分水平施工缝处及螺杆椎体眼处未发生渗漏。
2.渗漏统计与分析
我们选择渗漏较为严重的廊道F段和廊道D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渗漏点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如下:
从统计结果来看,并未发生混凝土自身抗渗不足产生的渗漏,而蜂窝麻面和椎体眼造成的渗漏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冷缝和混凝土开裂形成的渗漏只占很少的比例。由于冷缝、开裂两项为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通病,主要原因为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所造成,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我们着重从螺杆和蜂窝麻面造成的渗漏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3.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水措施改进
3.1.蜂窝麻面造成的渗漏
图1
调查发现廊道由于蜂窝麻面造成的渗漏主要集中在廊道底板与墙体的腋角部位,接近水平施工缝位置。而廊道的蜂窝麻面全部在墙上,水平施工缝处未发生渗漏,因此在水平施工缝处设置一道钢板止水带,可以有效防止渗漏。廊道腋角部位为八字形,如图1所示。此处设计配有八字形加强筋、且墙体与底板外侧钢筋在此搭接,造成局部钢筋过密,施工时难以振捣密实。而廊道外侧配筋为封闭的环形,腋角部位未出现钢筋过密的现象。故在廊道腋下部位未发生大量的蜂窝麻面。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钢筋筋下料来解决钢筋过密的问题。我们将墙体与底板的外侧钢筋改为在墙体高度高度范围内采用机械接头连接。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腋角处钢筋密度。避免因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形成通缝而造成渗漏。
3.2.螺杆造成的渗漏
采用高强螺杆加椎体是是较为快速方便的模板加固方式。模板拆除后采用防水砂浆对椎体眼进行封堵。前期有大量的实例可以证明此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加固螺杆造成的渗漏。而在廊道F段和D段中却发生了大量的螺杆处渗漏。深入调查后发现,发生渗漏的椎体眼处在拆除椎体时,发生了螺杆随椎体被一起拧动的现象。发生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在安装螺杆和椎体时,椎体未抵紧模板,混凝土浇筑后椎体陷入混凝土中,工人在拆卸椎体时由于难以拧动而用力过大,使得螺杆随椎体一起被拧松,形成渗水的通道,造成渗漏。为了避免螺杆被拧松,并在增加一道防水保障。需要在螺杆中部焊接一片止水钢板(3*50*50),如图2所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拆除椎体时拧动螺杆、形成加固螺杆造成的渗漏。
图2
4.结语
通过对廊道F段和D段渗漏的统计分析,证明了目前采取的结构自防水防水措施是可行的,结构自防水施工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结构复杂部位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以及模板加固螺杆造成的渗漏。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通过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结构自防水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地下工程防水规范(GB50108-2008)
[2]地下建筑防水构造(02J301)
论文作者:杜瑞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廊道论文; 螺杆论文; 结构论文; 椎体论文; 地下论文; 钢筋论文; 蜂窝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