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音节和汉字词汇等级划分》探寻汉语国际教育新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思维论文,汉字论文,汉语论文,音节论文,词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
这次研制《汉语国际教育用 音节和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国家标准)》(以下简称《等级划分》,拟作“国家标准”),不是对1992年《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等级大纲》)所作的简单的、一般性的修订①,而是在相隔17年之后,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外汉语教学出现了重大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在“面向全球汉语教育”“正处在抉择的紧要关头”(白乐桑、张丽,2008)进行的“一项意义十分重大的工程”(赵金铭、张博、程娟,2003),是一项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重大研究课题。
完成这一重要课题,必须贯通这个知识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必须摆脱既有的思维定势和框架,改变传统、单一的对外汉语教学视角和尺度,由海内外多学科专家“跨界”参与研讨,探求汉语国际教育新思维。在准备和研制的整个过程中,要作认真的探索和不断的积累,尽量少一点对现有知识的重复和复述,尽量多一点符合实际特别是符合汉语自身特点的独立思考和知识创新,追求较高的知识附加值。完成这个重大课题,最紧要的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找准几个最重要的关节点,从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目标出发,立足于大力破解“汉语难学”的瓶颈问题,立足于汉语国际教育的通俗化、大众化、普及化,立足于构建新标准、新模式、新体系,立足于自主创新、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并与未来长远发展接轨。汉语国际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②要创立世界知名品牌。
一 主要依据
1.1 当代大型动态语料
(1)大型对话节目动态语料。这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选材依据,是课题组特别请求相关科研机构制作的。《广播电视对话节目语料》基本数据(2005-2008),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广播电视对话性质节目转写文本文件9153个。包含汉字49,899,862字次,5735字种;词语30,689,302条次,201,161个。
(2)《有声媒体语料》基本数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监测与研究分中心,2005-2008)。包括中央电视台等8家电视台、7家广播电台的转写语料。四年共计2.6亿余字次。③
(3)《三媒体综合语料》基本数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2005-2008)。语料源自有声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三种媒体。四年共计37.1亿余字次。①有声媒体。参见上文《有声媒体语料》基本数据。②平面媒体基本数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监测与研究分中心,2005-2008)。平面媒体选择了《北京青年报》等15种报纸的语料。四年共计19.1亿余字次。③网络媒体基本数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监测与研究分中心,2005-2008)。网络媒体选择了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的新闻文本作为语料,四年共计15.39亿余字次。
(4)《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语文科语料》基本数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文字信息化研究所,2009)。统计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中小学1-9年级语文教材共90本(包括人教版等5个版本)。统计语料共计2,684,345字次。
(5)《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核心语料库)》基本数据(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09)。包括1919-1992年间的大部分语料以及1992-2002年间的部分语料,共计1亿字。其中,以近20年的语料为主。已经完成词语切分和标注加工的约5000万字语料。
1.2现代汉语词典、等级大纲、常用字表和词表
(1)《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5)音节表及注音、词类标注。
(2)《汉语800字》(许琳、姚喜双主编,2007)。
(3)《汉语语言文字启蒙》(白乐桑、张朋朋,1997)。
(4)《外国人基础汉语用字表草创》(赵金铭,1997)。
(5)《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部,刘英林主编,1992)。
(6)《香港地区普通话教学与测试词表》(香港理工大学,首席顾问刘英林、主编陈瑞端,2008)。
(7)《汉语教材常用词表及常用字表统计分析报告》(国家汉办教材处,2008)。
(8)《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8)。
二 研制概要
2.1 一级汉字表、音节表和词汇表的筛选
(1)一级汉字表的筛选。①筛选的主要依据。一级汉字表的筛选建立在8种汉字表的基础上。其中包括5种动态语料字频统计的前900字,对话节目语料词频统计前1583词包含的900字,预选试验字表900字,白乐桑、张朋朋《汉语语言文字启蒙》900字。②筛选的基本方法。首先,用计算机对上述8个900字字表进行比对,共得1305个汉字,它们成为一级汉字表选字的基本范围。比对结果中8个字表、7个字表和6个字表共有的字,绝大多数直接进入900字表;5个字表和4个字表共有的字,大多数选入900字表;而3个字表、2个字表和1个字表有的字,少量经过专家干预,选入900字表。
(2)一级音节表的筛选。筛选的原则和方法有三个:①一级音节表和汉字表的筛选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一级汉字表基本成型了,一级音节表也基本成型了。②一级音节表要尽量覆盖更多的常用音节。对于那些统计数据不相上下、使用度和难易度在伯仲之间的字,我们以高频度音节的覆盖作为取舍的重要标准。③对于多音字,要根据相对应汉字和汉字构成词的常用度进行衡量与分级。
(3)一级词汇表的筛选。①筛选的主要依据就是5种大型动态语料词汇频度(频率与使用度,下同)统计表。所有的词表均去除人名、地名和英文字母词(下同)。②一级词汇筛选的两个档次。将一级常用词根据常用性的差异分为两个档次:第一档次为最常用的词,第二档次为常用的词。因此,词汇筛选也相应分为两步走。第一步:用一级900字与5个词表的前1600词进行交集,保留那些完全由这900字组成的词。随后,将这5个词表进行比对,分别得出5表、4表、3表共有的词,这些词大多进入第一档次,部分进入第二档次。第二步:用一级900字与5个词表中频度位置在1601--3000的词进行交集,同样保留那些完全由这900字组成的词。随后,将这5个词表进行交集,分别得出5表、4表共有的词,这些词少量进入第一档次,部分进入第二档次。另外,将第一步中2表、1表有的词,与第二步中4表、3表、2表共有的词再进行交集,根据比对结果,少数进入第一档次,部分进入第二档次。最后筛选结果:一级词汇表中第一档次的最常用词1523个,第二档次的常用词748个,共计2271个。这是一级常用词汇的特有现象。
2.2 二级汉字表、音节表和词汇表的筛选
(1)二级汉字表的筛选。①二级汉字表的筛选也是在8种字表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包括5种动态语料字频统计的前1800字。为了减少人名、地名用字对比对结果的干扰,另外3个字表使用的是词汇频度统计(去除人名、地名)结果中包含的字种。如对话节目词频统计结果中,按频度排列的前5238个词是由1800个字种组成的,这1800字就作为二级汉字表的筛选依据。以此方法生成的后3种宇表包括:对话节目词频统计前1800字种,新课标词频统计前1800字种,核心语料库词频统计前1800字种。②经过8个1800字表比对,共得2538字,从这2538个字中删去一级900字,剩下的1638字就是二级字的选字范围。
(2)二级音节表的筛选与一级基本相同。
(3)二级词汇表的筛选。一级900字和二级900字共1800字,分别与5个词表的前5500词进行交集,保留那些完全由这1800字组成的词。随后,将这5个词表进行比对,共得出8911个词。从这8911个词中去掉一级2271个词,剩下的6640个词就是二级词的主要选词范围。
2.3三级汉字表、音节表和词汇表的筛选
(1)三级汉字表的筛选。一、二、三级字相加共2700字;经过8个2700字表比对,共得3525字,从中除去一级、二级共1800字,剩下的1725字就是三级900字的选字范围。
(2)三级音节表的筛选与前两级基本相同。
(3)三级词汇表的筛选。2700字分别与5个词表的前12000词进行交集,保留那些完全由这2700字组成的词。随后,将这5个词表进行比对,共得出20007个词。从比对结果中去掉一级、二级共5411个词,剩下的14596个词就是三级词的主要选词范围。此外,将一级、二级词汇筛选后剩下的词与三级词进行比对,其中大部分词优先进入三级词汇范围。
三 性质、用途和基本框架
3.1 性质
《等级划分》拟作面向全球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家标准,是汉语国际教育新兴学科的基本建设,是一种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精密化的等级水平划分。
《等级划分》是教育部社科司的重大研究课题,是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重要科研项目,它具有多种用途和广泛的适应性。
3.2 主要用途
(1)《汉语国际教育用 中国国家级计算机辅助汉语口语水平考试》(简写为HKK)最重要的命题依据。HKK分为普及化水平(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三级九等。
(2)新型中国国家级汉语水平考试(修订版)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的主要命题依据。
(3)世界各地“国际汉语教学”和国内“对外汉语教学”进行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课程测试的重要参照依据。④
(4)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普通话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及其他相关标准化、规范化语言考试的重要参照。
(5)编制汉语国际教育通用字典、词典及计算机音节库、字库和词库的重要参照。
3.3基本框架
(1)功能三要素:音节和汉字、词汇。
(2)三个等级与三级水平:一级(普及化水平)、二级(中级水平)、三级(高级水平)。
(3)新标准、新模式、新体系:功能三要素音节和汉字、词汇多维平衡新型《等级划分》,统一、协调、完整的一级(普及化等级)、二级(中级)、三级(高级)三个级别的等级划分和普及化水平、中级水平、高级水平三个级别的等级水平及评价体系。
表1 《等级划分》基本框架
注:*此900字含入门等级300字。**总计中的音节数1206是基本音节表的总数,但是3000字覆盖的音节为1080个。
四 探寻汉语国际教育新思维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新兴的学科。自主开发与这个新兴学科相适应的《等级划分》,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研发《等级划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语言系统工程。需要根据时代和学科发展的要求进行认真的反思,需要从汉语自身特点入手,需要从更多的角度将历史、分析及建议结合在一起,需要将汉语国际教育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科技手段、求真务实精神和更多的中国元素结合在一起。
遵循以上原则,我们从8个角度和层面关注、把握对外汉语教学出现的“六大转变”(许琳,2006)⑥,对汉语国际教育新思维进行概括性论述,形成汉语国际教育新思维的初稿。
4.1 倡导通俗化、大众化、普及化
推行“普及化等级水平”(汉字900个、覆盖音节608个、“生成”词汇2271个)是这次研发《等级划分》最大的观念跨越与创新。
表2 普及化等级水平
(1)建立“普及化等级水平”。汉语国际教育重在普及。《等级划分》普及化等级水平将以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走出去”为新起点、新思路、新目标和新定位,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家战略目标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现实需要的广泛、大面积“对接”,逐步实现汉语国际教育的国际化、通俗化、普及化、规模化。推行普及化等级水平,一定要有全球化视野,一定要从纯“学术系统”、“专业系统”、“语法讲解系统”中解放出来,认真推行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提出的“三贴近”原则:贴近外国人的习惯,贴近外国人的思维,贴近外国人的生活。
(2)关注规范口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重在交际。我们把普通话口语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语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交际,而最直接的交际就是对话,就是口语表达。我们这次研发工作,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口语,特别关注口语中的词语节律与应用,注重标准口语教学的针对性、交际性和时效性。在“普及化等级(一级)”教学中更应如此。
4.2 设立“最低入门等级”
设立功能三元素最低入门等级是这次研制工作的一个亮点。所谓最低入门等级,是指“普及化等级”内的最低入门水平,包括汉字入门等级(300个)、音节入门等级(272个)和词汇入门等级(505个)。这是《等级划分》中一组“最低量指标组合”。
(1)设立最低入门等级,目的是降低起步的“门槛”,“稀释”学习的难度,“回归”语言学习的本质。这是为了让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学会用汉语进行最简单、最基本的日常交际,是全世界广大“普通学习者”又好又快掌握汉语、提高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入门水准的有效途径,是汉语国际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规模化的重要环节和标志。
(2)汉语国际教育重在应用。研制最低入门等级的基本思路和做法是:①最低入门等级中所有音节和汉字、词汇,原则上要从一级音节表、汉字表和词汇表中选取。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这样设计既可保证一级的关联性和应用性,又突出音节、汉字和词汇三个最低入门等级的基础性和通用性。同时,还要与未来中国汉语口语水平考试(HKK)普及化水平内的入门等级接轨。②最低入门等级特别注重交际。选取最基本、最常用的日常交际用字、用词,最大限度地贴近外国人最基本的交际需要。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选取一级水平中最基本的结构、功能字词。这类字词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字词,都是封闭性、限定性的。如:表示数目、时间、指代和方位的最基本字词,最常用的副词、介词、助词、连词,最常见的“兼语句、双宾句动词”(史有为,2008)。在这方面,中国和世界60年汉语教学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第二,选取一级水平中最低需要的日常交际字词。这些字词都是开放性、多样化的,灵活性较大。可以以最基本、最常见的“任务、话题、功能、情景”等为中心、为重点,进行综合筛选与平衡。第三,最低入门等级中选取的汉字和音节、词汇,一方面要与更贴近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相一致;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基础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即符合基础教学实际与一般规律;同时还要关注常用音节、汉字和词汇之间的多维平衡、多元“协同”与合理搭配。
4.3 融入新功能元素——音节
汉语国际教育和传播是发掘汉语拼音潜在能力和引领作用的最重要的领域。汉语音节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一个汉字代表汉语一个音节”(林焘、王理嘉,1994),这是汉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口头汉语的基本单位是音节,普通话音节是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的基础。
(1)《等级划分》历史上第一次将国际化功能元素音节融入新模式中,它给“国家标准”注入新鲜血液,使它拥有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也更具汉语特色。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力破解“汉语难学”这个瓶颈。它将给规模化的基础汉语教学带来重大变革,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及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2)经过13年在香港这个“世界的窗口”对普通话教学与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PSK)的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特别是对汉语国际教育大发展的感悟和求索,我们决定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卷首的“音节表”作为最重要的依据,将汉语音节作为突破口和创新点引入《等级划分》,创立汉语国际教育使用的基本音节表。《现汉》音节表中,非轻声音节有1298个,轻声音节40个,共计1338个。我们从1298个音节中删除方言音节、古汉语音节、拟声词音节及“书面上的文言词语”音节等共92个,选取1206个音节构成汉语国际教育用《基本音节表》。⑦基于同样理由,又根据60年全世界多国汉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国家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与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PSK)的体验,综合选择30个轻声音节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用《常用轻声音节(表)》。
(3)这项研究可以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新的重要依据与参照,可以为建立新型教学体系特别是普及化等级、中级阶段规范口语教学体系,为建构新型“多轨教学新模式”,提供一种标准化、规范化、多样化样本。我们赞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根据不同需要,利用以上科研成果,开设专门的大众化、本土化创新课程,“用汉语拼音教学汉语口语”,“尽快提高汉语口语能力”(柯彼德,2003)。
4.4 调整字词筛选顺序、比例与等级
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对汉字和词汇的筛选、优化与分级作出了三项重要的设计改变:
(1)改变“先词汇、后汉字”的筛选原则和顺序,打破“词汇牵着汉字走”的传统做法。首先,把分级常用汉字表的筛选放在最重要、最优先的位置。汉字筛选特别是一级汉字的筛选,主要根据依次是:①多种类型和不同类别的大规模语料,特别是大型对话体口语语料的统计频度;②日常生活和口语会话的常用度;③音节的统计与覆盖率;④与其他汉字搭配的构词能力;⑤汉字书写的难易度;⑥汉字的中华文化内涵(如:茶、筷、饺、龙)。其次,用现代化手段对多种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影响较大的频度汉字表,分级、分层次进行交集、比对和筛选;同时,遵照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易联想性、可操作性五项原则,进行必要的群体性专家干预与打磨。如一级900字筛选结果,专家干预的比例很小,不足5%,是比较理想的。
(2)改变词汇量决定汉字量的顺序和做法,提出“提高汉字与词汇量比例的期待值”的新概念。根据多种类别的同级汉字和词汇交集、比对的结果,立足于汉字和词汇的“优化配置”,在确保汉字质量及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同级汉字与词汇的配置比例,适度扩大分级词汇量,提高同级汉字“生成”、“搭配”同级常用词的数量,即提高汉字与词汇量比例的“期待值”。这样可以提高语言材料之间“质”与“量”的关联度,提高教学质量与速度。
(3)改变词汇与汉字分为四个等级的惯常做法,采取均衡性、灵活性和汉字词汇覆盖率相结合的三级划分新思路、新手法。以汉字为例,根据汉语国际推广的总体战略目标和60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世界各地汉语教学的经验,“国家标准”三级水平的汉字基本量定为2700字。汉字等级划分的主要特点是:①均衡性:将2700字均衡地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汉字900字;二级汉字900字,累计为1800字;三级汉字900字,累计为2700字。这三个等级还与未来中国汉语口语水平考试(HKK)的三级评价体系相衔接。②灵活性:在普及化水平内设立最低入门等级,汉字为300字,占一级900字的三分之一;同时,又在高级水平后增补300字高级“附表”,汉字总量达到3000个(2700+300)。它使《等级划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包容性。③汉字覆盖率:关注、重视大型对话体动态语料及汉字覆盖率是这次研发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监测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对话体动态语料300字覆盖率为72.80%,900字覆盖率达到92.10%,1800字覆盖率达到98.21%,2700字覆盖率达到99.59%,3000字覆盖率高达99.75%。《等级划分》3000常用字和次常用字,是经过反复比对、推敲、精选出来的,其覆盖率比上述相应级别的覆盖率更高。这对于新时期汉语国际推广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多用途适应性。
(4)这项研究跳出了惯常模式,对汉字和词汇筛选原则、顺序、比例和等级做出了重大调整,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与此相适应,充分整合各种字频与词频统计,为用现代化手段科学、合理、适度、有效地扩大词汇量找到了新方法,开辟了新途径。如:《等级大纲》甲级字800个,甲级词1033个,“汉字词汇比”为
1∶1.29。《等级划分》普及化等级汉字900个,“生成”、“搭配”常用词汇2271个,“汉字词汇比”为1∶2.52。
4.5 创建三维基准新标准、新模式、新体系
创建三维基准新标准、新模式、新体系是这次研发工作最重要的着力点。1992年出版的《等级大纲》是“汉字跟着词汇走”的二维基准模式,“是一种规范性的水平大纲”(刘英林、宋绍周,1992),它在那一历史时期,曾被奉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圭臬”(姜德梧,2004),在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水平测试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李英,1997;李晓琪,1997;李清华,1999;周健、李海霞,2008)。但是,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必须更新观念与方式,创立一个面向全球汉语国际教育的、具有鲜明时代和学科特点的新型《等级划分》来取代它。
(1)《等级划分》主要“新”在四个方面:①处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新形势下,通盘考虑等级划分、等级水平的完整性、均衡性及今后长远发展的连贯性、持久性,将其统一规划、系统调整为三个等级、三级水平及三级评价体系。②实现历史性的跨越,首创三个功能元素音节和汉字、词汇多中心、三轨并行的新标准、新模式、新体系。③它是规范口语主导型的新型“国家标准”。以词语通用性作为最重要的标准:普及化水平和中级水平略倾向于普通话口语,高级水平略倾向于普通话书面语。④探寻汉语国际教育新理念、新路向、新途径,多方向、多层面、大力解决汉语国际教育中的瓶颈问题,加速汉语的国际化、大众化、普及化进程。
(2)《等级划分》设计理念成型于2007-2008年。我们经过17年的不断思考、积淀和梳理,经过课题组多学科专家一年的集思广益和预选试验,决定以“创新的理念”自主研发新型的“国家标准”。它集音节功能、汉字功能和词汇功能于一身,实现汉语自身三大元素的“融合发展”。它运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合理、有效利用计算机自动分词系统科研成果,寻求频度最高、“流通度最高”(刘长征、张普,2008)、最常用、最适合交际和操练的音节、汉字和词汇,注重功能元素的优选和优化。新体系中功能三元素是相互贯通、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将它们组合成均衡、稳固的“铁三角”,意在系统整合与协同,意在用最经济、关联度最紧密、最适用的语言材料“组合”,实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最大化、最优化。
(3)《等级划分》是适应历史性的转变、在求真务实基础上对1992年《等级大纲》综合进行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样化的改革、转型与拓展。建立《等级划分》三位一体多维平衡基准新模式,是为了使汉语国际推广更符合教育现代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更具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更富有中华文化特色。
4.6 探寻多维平衡理念和方法途径
(1)寻求多维平衡的理念和方法。在“请进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与“走出去”的国际汉语教学之间找平衡;在普及化水平、中级水平、高级水平之间找平衡;在现代计算机自动分词系统的研究成果与传统语言研究、语言教学之间找平衡;在规范口语教学与普通话书面语教学之间找平衡;在新功能元素音节和传统功能元素汉字、词汇之间找平衡;(词汇筛选)“在语用、语义和句法三种标准”(马清华,2008)之间找平衡。
(2)音节和汉字、词汇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石。认真探寻新时期的《等级划分》功能三元素(音节和汉字、词汇)、两个层面(宏观与微观)、两个方向(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多维平衡、综合协同新理念、新方法。认真关注细节。我们强调平衡、综合,强调发挥整体合力,强调协同发展,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同时在“平衡”、“综合”和“协同”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新的创意。
4.7运用高科技手段、吸收常见常用结构
(1)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汉语国际教育必须走科技之路。《等级划分》中汉字和词汇的优选、优化是无法通过某一种类型、单一的字频和词频统计数据得到的。必须运用高科技手段,以大规模标准口语对话体动态语料为基础、为核心,以多种不同类别的汉字和词汇动态频度统计作为最重要的比对依据,加强数据源头的质量控制,掌握第一手原始数据;同时,对汉字和词汇进行多类别、多角度、多层次的交集、筛选与分级。这种交集、比对与分级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根据不同功能元素和不同级别的需要,分层次交叉衔接、多次性完成的。
(2)运用计算机自动分词系统科研成果,吸收常见、常用结构。为适应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提出的“学得简单,学得容易,学得快”的要求,从学术思维转为务实思维,从学术系统转为应用系统,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科学、合理、适度地筛选一些常见、常用的结构,收入不同的等级水平,如“下去,回去,出来;收到,回到,遇到;开车,打电话,看病;比如说,实际上,就是说;是不是,有没有,能不能;请问,家里,随着”等等。
4.8 关注等级质量,与未来发展接轨
(1)等级质量是《等级划分》的命脉。所谓等级质量主要是指《等级划分》中各个级别的内容(功能三元素)、范围和等级界定等方面的整体质量,是指每一个等级划分的数据质量控制。我们提出“等级质量”这个新概念,是为了使《等级划分》更加系统化、精密化、多功能化;是为了使“国家标准”更有效地发挥引领和积极导向作用:导重点、导方法、导规律;是为了更好地“教学生学”;是为了在有限的(音节、汉字、词汇)范围内创造最大的效益。
(2)与未来长远发展接轨。我们既强调立足于汉语国际推广的现实需要,又着眼于汉语国际教育的长远持续发展。《等级划分》着眼于与未来汉语国际推广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接轨;着眼于与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水平考试接轨;着眼于与现代化、信息化、多媒体、网络教育接轨。
根据《等级划分》最新研究成果,课题组将在更大范围、更高技术层面上展开“强强”、“跨界”合作与升级,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优势和团队精神,在建立《汉语国际教育分级词语节律语言材料库》的同时,研制《汉语国际教育用 多维平衡语言材料和自动评测系统(拟作国家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语国际教育用 中国国家级计算机辅助汉语口语水平考试》(简写为HKK),HKK与三级等级划分和等级水平相适应,分为普及化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三级九等。
注释:
①2001年对《等级大纲》所作的简单修订,主编刘英林(那时在香港)既没参与也不知情,谨此说明。
②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认为,“三个面向”也应成为汉语国际教育这个新兴学科的指导方针。
③本课题是规范口语主导型的新型《等级划分》,为了突出口语特点与权重,特别把包含在《三媒体综合语料》之内的《有声媒体语料》单列出来,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料数据。
④本文中的汉语国际教育包括“请进来”(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和“走出去”(世界各地)的“国际汉语教学”。
⑤高级“附表”是为以汉语为专业的外国学生及其他高水平的学习者准备的。其中包括部分姓氏、地名常用字、其他次常用字,以及由这些次常用字组成的次常用词、习用语和四字格词语。
⑥参见《中国教育报》7月6日第1版。“六大转变”最重要的内容有三项:一是发展战略的转变,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转变;二是工作重心的转变,从“请进来”学习汉语向在“请进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走出去”教汉语转变;三是推广理念的转变,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在此基础上的大众化、普及化、应用型教学转变。
⑦1995-2008年,本文作者之一刘英林先后应张日教授、张群显博士和陈瑞端教授三位系主任的邀请,连续13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任访问教授,主持香港普通话水平考试(PSK)的研究工作。2003年PSK研究成果通过了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的权威审定。审定结论是:香港理工大学。PSK前“三级六等”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三级六等”的等级水平具有等效性。同时,刘英林还与香港孔子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瑞端合作研制了《香港地区普通话教学与测试词表》,本课题组研制的《基本音节表》是在上述词表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转型、分级研制出来的。在此一并说明,并向香港理工大学等有关院校、单位长期的合作伙伴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