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同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 317000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只有做好对水环境的保护工作,人们才能够在大自然中继续惬意的生存,才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本文就以河道的水环境的治理为例,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排水地下管线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治理;排水地下管线;水下探测;应用
一、前言
说句实话,其实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并不丰富,因此,对于水环境的治理,我国的相关机构是十分重视的。不管是地下井水的开采,还是河道、海洋中的水,人们在进行利用的时候都会注意相应的环境保护原则。除此之外,我国一直秉持的发展理念就是“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相关的水环境的治理中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二、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价值与原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设水利工程的国家,素来就十分重视河道治理。滨河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受工业生产、社会生活等污染的影响,一度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对其进行生态治理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河段受到了严重污染,脏、乱、差问题突出。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工程,解决了这一问题,提升了河道水质,保障了居民身体健康,起到了美化水乡风貌的效益。水是生存之本,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水环境生态治理同样在促进经济发展与时代进步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因而,必须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生态景观等原则。具体而言,因地制宜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这是因为城市河道治理受地域影响较为严重,水文环境、施工条件、治理需求都是其方案决策的关重因素。另外,生态景观是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核心原则。这需要建立完整的原生态生物系统、合理的防洪排涝系统,力求打造河道纵深、水上、周边和谐一体的人文景观,以带给居民审美体验。
三、河道整治面临现状分析
1.水质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持续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生活废水与工业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同时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及下水道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从而致使大量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严重污染城市河道及湖泊。
此外,河道内船舶排放的原油及废弃物、河道内底泥二次污染及河道岸边堆放的固体垃圾也易诱发河道水质污染。城市河道不仅入河排污量日益增加,而且河道污染类型呈现复杂多样性,城市河道水质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2.河面率降低
城市化进程往往伴随着交通道路、商业生活区、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涉河建筑设施的大范围建设,从而严重挤压河道用地及河道空间范围,导致河面率不断减小。因此,城市化建设程度越高的地区河面率反而越低。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部分内陆湖泊面积急剧下降,致使流域破碎、湿地萎缩、城市内涝等水生态危机持续加深。
3.水系联通性降低
城市化过程中修建的水闸、泵站、水渠、桥梁等水利交通设施易破坏城市水系联通性,降低水体自净更新速率,干扰河道内水体流态,进而削减河道水质自净功能。同时,水系联通性的降低将会延长河道中洪水滞留时间,从而增强了城区防洪除涝风险。
4.河道淤积严重
近年来,大量的城市河道整治工程扰动了河道的流态特性,从而导致河道下泄过程与下泄流量的变动。在闸坝的阻截作用下,滞留的携沙水体将会诱发泥沙的坝前沉积,导致在坝址处发生严重淤积。同时,由于在河床上修筑的柱墩闸阀等设施,将会在造成水流局部迂回不畅的同时,加剧河床的泥沙淤积。此外,部分城市企业、工厂与居民肆意向河道内倾倒生产废弃物与生活垃圾,从而在造成河道淤积的同时,严重污染河道水质。
四、城市河道治理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
在城市化进程中,国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资金投入较大,然而在涉及河道整治建设、管理以及维护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部分地区以河道建设开发取得的收入来支撑其余领域的建设实施,从而诱发严重的河道治理问题。此外,污水处理设施、河道清淤设施等河道所必备的维护与配套工程建设设施严重缺乏,从而致使河床进一步抬高、河道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2.监管能力薄弱
由于对河道管理治理观念意识,我国相关河道管理人才队伍与机构严重缺乏,河道监管职能划分不明晰且监管能力薄弱,常未能有效管制河道违规违法事件,造成河岸垃圾堆砌、河道污水偷排及无序占用乱象时有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管理规划缺乏
我国部分城市尚未制定或出台相应河道管路办法与规划,河道界桩与河岸线不明晰。同时,城市河道整治管理规划的制定相较于城市其余领域管理办法的出台具有一定滞后性,从而造成河道用地被无序占用现象频发。此外,政府等相关部门对河道治理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个人、单位及社会团体对相关河道法律法规缺乏相应了解,河道保护意识薄弱,从而加重了河道被无序占地使用。
五、河道治理原则和治理的技术现状
1.城市河道的治理原则
河道治理过程中要满足以下原则:第一,尊重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因此,治理河道时需要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基础,运用生态手段进行治理,以恢复河道原本的生态系统。
第二,多目标。在治理河道时,要充分考虑到河道的多方面功能,如给排水、抗洪排涝、生态景观、文化旅游等,构建多目标的治理体系。第三,整体性。在修复河道生态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三维意识,河流的上游与下游、左岸与右岸、河面与河底,都需要进行系统考虑,构建起整体性的立体修复系统,打造和谐的河道生态空间。第四,系统实施。所谓系统实施,不仅指的是在治理过程中进行统一管理,还指的是在治理之后,也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对河道进行有计划的利用与保护,从而获得更好的环境效益。
2.治理的技术现状
在现阶段的河道治理工程中,主要运用的水环境修复方法有三种:
(1)物理方法
这种方式主要是将河道中的污染物清除,通过引水等方式,稀释河道污染浓度,从而改善水质。
(2)化学方法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实现水体与污染物之间的快速分离。由于化学方法的修复速度非常快,所以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常常会运用这种方法,但化学物质从根本上讲对水体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所以,运用化学方法很可能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所以,相比于其他两种方法,化学方法只能够当作一种应急方式,不能经常使用。主要的修复技术包括絮凝沉淀、化学除藻、重金属固定等。
(3)生物方法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在河道水体中加入微生物或水生植物的方式,来达到清除水体污染物的目的。由于生物方式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而且不容易破坏生态,所以,这种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国内外运用的主要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搭配有针对性的手段,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主要的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强化、水生植物净化、生物膜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稳定塘净化等。
六、排水管道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1.调查原则
以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符合性为污染源调查的原则。
2.调查内容
调查普查范围沿河出水口,并且确定排污口,测定其排污量。对范围内所有排污口和污染源进行编号,查清排污口数量、位置、排污类型和污水来源,测定其排污量或调查其排污户数。
3.排水井淤积情况调查
实地测量窨井内淤积深度,量测数据以毫米为单位,最终统计淤积量。
4.数据处理
(一)管线图绘制
将外业采集的数据录入处理系统中,建立数据库文件,采用数字化机助成图,并套合地形图进行编绘,最后进行成果输出。
(二)成果表编制
按照规定成果表内容编制各类成果表,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污合流成果表,排污口成果表,污染源成果表,并整理、输出。
5.质量控制
城市地下排水管线普查是一项涉及物探、测绘及计算机、地理信息等多专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在实施过程中严格加强监督和检查,保证探测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普查工程质量。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任何人都不能够离开水来独立生存,因此,在对水环境的保护治理中国家以及一些其他的机构都投入了很多精力。经过层层的实践也证明了排水地下管线在水环境的治理中所具有的勘测功能是十分有效的,希望国家能够继续推行这一相关的政策。
参考文献:
[1]周虎城;;浅议建筑小区内排水管最小管径的取值[J];给水排水;2015年01期
[2]李俊生;谈对城市道路工程中管线的综合协调工作[J];山西建筑;2013年03期
[3]姜向东;;济南市排水规划与管理探讨[A];济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研究[C];2014年
[4]付庆华;完善城市功能 建设文明城市[J];北京规划建设;2015年05期
[5]刘中宇;加强市政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理[J];安装;2014年03期
[6]王国辉;非开挖换管技术在排水管道改造中的应用[A];中国城市地下工程非开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论文作者:金华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5
标签:河道论文; 城市论文; 水环境论文; 水体论文; 水质论文; 管线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