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保障住房投资有限公司 广西梧州 543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绿色建筑又被人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绿色建筑的绿,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绿化,而是代表一种概念,一种象征,它要求建筑不仅要环保,还要做到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并且还要维护环境与生态系统,绿色建筑不仅要提供以上这些,还需要保证人们对空间的使用上不能减少,想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建筑行业以及之外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本文就梧州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为例从而阐述绿色建筑工程的一些关键问题。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
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建筑是提供给人们活动与休息的场所。不论是建筑的建造过程还是居住后的使用过程,建筑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与资源。通过分析相关的统计数据,人们在建筑材料与资源的使用上,已经占据到人类生产生活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这还不包括在建筑建造与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垃圾与污染。仅建筑垃圾一项,就已经占据人类所有垃圾总量的40%,这不仅仅反映出建筑业是一个高污染高消耗的行业,同时也说明,要建设绿色节约型社会,有效掌握建筑业的节能与环保是重中之重。而在自然资源日益短缺,自然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与消耗量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而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了当今最受欢迎、未来建筑业发展主要走向的建筑类型。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建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种绿色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最低的、且具有环境友好性。当然这一切的基础都建立在正常发挥建筑物自身所有功能的基础上。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全面推进2013年全区住房保障工作讲义”中要求:“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住房保障信息建设为主线,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提高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到2013年末,南宁市新设计保障性住房要按照50%比例,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柳州、桂林新设计保障性住房至少有2个项目、其余城市新设计保障性住房至少有1个项目,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这可见政府对绿色建筑的高度重视!
我单位作为2013年梧州市建设绿色建筑项目的责任主体,也是梧州市建筑业发展史上第一个建设绿色建筑的项目--梧州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龙平地块)公租房1#~3#楼,将为梧州市的绿色建筑填补空白,也是梧州市建筑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现就梧州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龙平地块)公租房1#~3#楼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应用实例进行分析。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简介
梧州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龙平地块)项目位于三龙大道与经八路交界处,东南临三龙大道,东北面为与新建人民医院相隔三龙大道,北面为廉租房六、七期地块。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9414.093平方米,本地块规划为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规划主要以保障性住房为主,附带商业用房(百货店、副食店、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商业服务用房)以满足周边需求。规划区内设置青少年、老年人活动室、物业管理用房、社区卫生服务、配电房和垃圾收集点等公共用房。整个地块布置疏密有致,建筑采光、自然通风良好。
2、工程概况
工程性质:工程性质属于居住建筑;建设性质为新建;规划地块内工程总投资为5.0357亿元;公租房1#~3#楼总投资1.3629亿元;总用地面积为:39414.093㎡;总建筑面积为170931.18㎡,申报建筑面积46694.1㎡;结构形式: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立项与建设周期:项目立项时间为2013年3月7日;整个地块建设周期为4年。
申报范围为梧州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龙平地块)公租房1#、2#、3#楼,总建筑面积46694.1㎡。
二、主要技术措施简介
1、节地与室外环境
用地指标:梧州市保障性安居工程(龙平地块)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70931.18㎡,其中一期1#、2#、3#楼的建筑面积为46694.1㎡,用地面积为39414.093㎡,综合容积率为3.635,建筑密度为26.5%,绿地率为30.1%。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住区及周边服务半径内可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
声:声环境质量监测共设5个监测点,昼间、夜间各测量一次,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各噪声监测点监测结果均达到评价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要求的2类和4a标准,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光:通过日照模拟分析,其所有户型满足大寒日有效日照小时数不低于3小时的要求。
热:综合绿地率为30.1%、同时采用多孔透水地面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住区热岛效应。通过模拟分析,本项目夏季典型时刻室外1.5m高处的日平均热岛强度为0.94℃<1.5℃。
景观绿化:绿化率为30.1%,景观植物配植以乡土植物为主,采用乔、灌、草的复层绿化,木本植物种类丰富,形成十分丰富的景观,且每100㎡绿地面积上的乔木数大于3株。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达到47.97 %>45%。
旧建筑利用:建设场地内无尚可利用的旧建筑。
地下空间利用:一期地下建筑面积为6305㎡,地上建筑面积为40389.1㎡,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地面建筑面积之比为15.61%,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其空间利用合理。
2、节能与能源利用
建筑节能设计:本小区位于梧州市,按照夏热冬暖地区南区进行设计,外墙采用页岩烧结多孔砖+EVB保温砂浆,并选用断热铝合金外窗+6厚以上无色透明玻璃,以及屋顶、挑空楼板等采用节能型围护结构体系,实现了本项目建筑的能耗不超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45/221-2007)规定值的80%。
高效能设备和系统:平面布局时根据实际功能需要,空调系统采用分体空调为主,且分体空调采用高能效等级,满足《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10规定的2级节能要求的高效分体空调。
节能高效照明:
电梯等动力设备均选用高效节能型。所有灯具采用节能型光源及电子镇流器,单灯功率因数在0.9以上,采用的镇流器符合国家能效标准补偿。荧光灯均采用三基色光源,配高品质电子镇流器。住宅楼梯间,走道的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声控开关。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水系统规划设计: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的要求进行建筑用水量的计算,并对小区水系、绿化浇灌、广场道路浇洒、车库冲洗等进行分项计量,编制水量平衡表;
市政自来水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各项要求;非传统水源用于绿化、广场浇洒等,其水质分别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要求;
为避免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雨水管网外壁刷绿色,并打印明显耐久的“雨水”标志,雨水附属设施包括水箱、阀门、水表、取水口也应有明显的“雨水”标志,公共场所及用于绿化的雨水,其取水口应有带锁装置。
节水措施:给水水源引自市政给水管网,其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GB5749-2006)的要求,其水压不应小于0.2MPa,给水系统竖向分区,1-5层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6-18层为中区生活加压供水,19-30层为高区生活加压供水。所有用水器具皆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18870的要求,包括陶瓷芯水龙头,3L/6L两档节水型座便器,冲洗阀采用低水箱冲洗,节水型淋浴喷嘴等。
室内给水管材采用PP-R管,室外生活给水管采用塑钢管,排水管采用硬聚乙烯PVC-U塑料管。
非传统水源利用:项目位于梧州市,采用回收雨水的方案,实现非传统水源的利用达到节水的目的,本项目收集的雨水首先进入弃流井,多余雨水经过溢流管排放至市政雨水管,保证多余雨水溢流排放。收集的雨水经进水井除尘后进入PP 模块组合水池,经过粗滤后进入全自动清洗过滤车间进行精滤,出水经氯消毒后用于绿化、浇洒等。雨水利用设备采用成熟的处理工艺,自动化控制,无需专人管理,减少了人工运行成本。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据梧州地区雨期及气候,在秋冬季枯水期,可对雨水利用设施实施年度保养。本项目非传统水源的利用应确保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中的城市绿化及道路清洗出水水质控制标准。由计算可知,本项目中雨水的利用率为4.96%。
雨水回渗: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地面面积比例为47.97%,室外地面采用陶土砖等多孔材料铺装,并采用植草砖等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超过渗透能力的的雨水将溢流至雨水管道接入市政雨水管网。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建筑结构体系节材设计:建筑整体造型简洁,未使用不具备导风、绿化等作用的装饰性构件。
预拌混凝土使用:项目位于梧州市区,根据《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项目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
可循环材料的使用:项目选用可再循环建筑材料和含有可再循环材料的建材制品,如钢材、玻璃、铜、铝合金、木材、石膏制品等,并注意其安全性和环境污染问题。项目可再循环材料的使用比例为10.25%。
5、室内环境质量
日照:采用计算机软件对本项目住宅建筑的日照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判断得出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相应日照标准要求,对于有4个及4个以上的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相应日照标准要求。
采光:各户型全部卫生间均设有外窗。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技术进行自然采光分析计算,卧室、厨房、餐厅等房间靠近窗口位置采光效果均较好,多数区域采光系数基本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01的要求。
通风:居住空间能够自然通风,且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比例均大于8%。采用计算机软件对所有户型进行模拟,分析最不利户型的流场和风速,在夏季主导风向南风、冬季主导风向北风,过渡季北风主导下,各户型室内通风效果均满足主要功能房间风速小于1.4m/s,换气次数不低于2次/h的要求,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规定。多数功能房间的换气次数在10次/h以上,有利于实现较好的自然通风从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及过渡季节节能。
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项目位于广西梧州市区,建筑按照广西当地节能标准或热工图集进行外墙、屋顶、楼板的节点设计。通过计算,其屋顶内表面最高温度、东西向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均能够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规定,能够达到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室温控制:项目处夏热冬暖(南)气候区,冬夏季采用分体空调系统,末端用户可实现独立开启并进行温度调控。
6、运营管理
智能化系统应用:合理设置彩色可视对讲系统、彩色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周界防越报警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背景音乐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达到《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中基本配置要求。
建筑设备:将具有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如消防设备、供水设备、排风设备等设置在地下车库等公共部位,具有公共使用功能的管道如给水管、排烟管、加压送风管等设置在楼道公共管道井内,且本项目设备用房位于地下室,便于维修和改造。
其他:采用符合国家计量规定的表具,以户为单位安装水表、电表和燃气表,依据表具的计量结果对住宅水、电、燃气的消耗量进行收费。
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发展绿色建筑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发展绿色建筑,能为广大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低碳型、节约型住房。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本项目总投资为13629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59年,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0.63年,均属较为理想的投资回收期;住区绿地率达到30.1%,节能率达到60.86%,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4.96%,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达到10.25%。
四、结束语
虽然建造绿色建筑或许在建设初期的一次投资会比较大,但从全寿命周期分析,考虑到其节能降耗的能力,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就可以收回其建设初期的成本,这就意味着更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目标得以实现。因此,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精神为指导,以科学技术为手段,做好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运用,推动住房保障工作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保障性住房优质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和信息化水平。建设宜居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
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
4、《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45/221-2007)
5、《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10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
9、《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
10、《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18870
1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01
1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3、《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
论文作者:黄,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建筑论文; 梧州市论文; 项目论文; 雨水论文; 地块论文; 住房论文; 标准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