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变与整合_中国城市群论文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变与整合_中国城市群论文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市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城市世纪已经到来,城市群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主体。目前,中国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初现雏形。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很快,但由于各城市各自为政、恶性竞争,导致区域整体竞争力有所下降。受区域经济一体化、长三角的竞争、我国城市化战略调整及自身发展腹地有限等因素综合影响,珠三角城市群的整合已是大势所趋。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整合与前瞻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整个珠三角地区城市分工与产业整合若仍停留在各自为阵的“战国时代”,彼此间如无法协调沟通,就在功能上不能形成互补与衔接,在资源上无法得到整合、调配和共享,那么珠三角根本就无区域整体竞争力可言。因此,整合是珠三角城市群以“团体冠军”的殊荣跻身世界大城市群的必由之路。

(一)珠三角城市群的战略整合方向:“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级跳

“小珠三角”,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的一块小平原,面积不到4.2万平方公里,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七个城市组成,人口3千多万,经济总量占广东的8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大珠三角”,则是在小珠三角基础上加上香港、澳门,其经济体总量相当于环渤海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之和。“泛珠三角”,其概念缘起于珠江流域,包括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九个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人口和GDP占全国1/3强,再加上香港、澳门,习惯称“九加二”。从经济地理的概念讲,越南、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都在这个区域中。其目标模式是成为区域内各地区相互合作较为紧密的松散型经济合作区。

需要指出的是,“泛珠”是一个模糊概念,实际上是一个以“大珠”为圆心向四周地区逐级扩散的区域经济圈概念,是一个开放、松散的联盟。且总体来看,“泛珠”的其它省份基本上与广东是“一对一”的合作,它们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因此,目前珠三角整合的战略重点将主要是“小珠”和“大珠”的整合,希望通过实施点—轴—群—带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形成职能明确、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网络均衡和新型现代的城市群。难点在于找准各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及其间的经济利益协调。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的战略条件

一般说来,成功的区域整合应具备以下条件:处于龙头地位的核心区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增长力;各地区之间有互补优势,并存在经济落差;地理上相互毗邻,原来已有合作的传统渊源;必须形成利益共享、成果多赢的共生型协作机制。

龙头不是自封的,必须要以实力做基础。珠三角地区至今仍缺乏一个像长三角的上海、环渤海区的北京那样被大家公认的领头羊城市,但这并不是否认珠三角没有区域中心城市,相反,香港是世界公认的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广州本来就是华南地区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随着近年的迅速崛起,其地位也越来越重。纵观世界城市群的发展,龙头城市可不止一个。“穗港走廊”在世界经济地位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增长力。

至于第二和第三个条件,显然是具备的。从发展时期看,港澳、广东、泛珠其它地区大概分别处于发达工业化、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初期。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完全可以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取得比较利益。如粤港间的“前店后厂”关系,再比如广西一千瓦时电价仅0.38元,湖南为0.54元,广东则为0.68元,这些兄弟省份还是“广货“的大市场,同时又是广东农产品、原材料、劳动力的重要供应地。

如果说改革开放政策与一国两制构想是珠三角区域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政策基础,那么经济的内在联系、资源和区位优势的互补、地缘、人缘、历史、文化诸因素的相通和交融,则是区域经济成长的重要条件和特征。可以看出,不论是“小珠”,还是“大珠”和“泛珠”,其实都存在合作的基础和传统,实践也证明了这点。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整合的战略措施

(一)整合意识和观念先行

确立区域发展新思维,加强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客观上认识和承认利益差异,而不能简单地把整合看作是新一轮的圈地运动。纳什博弈均衡理论说明合作是最好的选择。“漏木桶”理论也告诉我们,木桶能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所有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紧密度,否则,再多的水也要漏出来。其实,区域合作并非零和博弈。徐匡迪曾对港沪的关系作过一段妙论:香港和上海是中国足球队的两个前锋,他们之间有竞争,看谁进球多,但不能互相取代,球踢得越好,中国经济就会越发达。这个比喻同样适用于珠三角。看广东地图,珠江口以北水域就像一把深深地插进陆地的楔子。顶端的肇庆、广州、佛山,西岸的江门、中山、珠海,东岸的惠州、东莞、深圳,加上一东一西扼守珠江口的香港和澳门,11座大大小小的城市刚好组成一个足球队,香港和广州就是“省队”的大前锋。凑巧的是,“9+2”也刚好等于“11”,在泛珠三角这个“国家队”中,香港和广东就是两个大前锋。珠三角基础很好,能否更上一层楼,就要看整个队的配合和妙传,以及能否抓得住历史的机会。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但它不应该是盲目和不公平的,不是一场你赢我输的赛局,相反,彼此合作可以共同制胜。

(二)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统一规划

首先要找准珠三角城市群在广东、在中国、在世界版图上的坐标,找到各自的功能定位,然后才谈得上怎样去发展。结合珠三角的历史和现实特点分析,应是由多层次的轴带体系与中心体系组成的复合型、网络型的开放式城镇空间体系。具体地,可以沿广深和广珠高速公路构成的两轴呈“人”字型发展,簇拥两个中心城市香港(以国际功能为主)、广州(以区域功能为主),形成中、东、西部三个都市圈,进而发展成为较成熟的珠三角经济区城市带和亚太地区重要的城市集团:

中部广佛都市圈。广佛相距仅25公里,实际已连成一体,形成“1小时生活圈”。广州作为珠三角的中心城市,除了是广东省行政中心、华南文化中心、南方大商都外,还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基础工业和机械装备制造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科教和研发中心等功能,成为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的综合性中心城市。东岸港深都市圈以港深为区域主中心,以东莞主城区、惠州主城区为地区性中心,沿区域交通走廊轴带状扩张,形成典型的城镇连绵发展态势。深圳的捷径就是成为香港的副中心,主要发挥“二传手”和制度创新的实验室作用,还可继续发展物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电子装备制造业。香港是经济多元化的港口城市、重要的国际性都会、多功能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是独立关税地区、自由港、国际贸易中心,又是国际和地区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旅游中心、国际航运和空运中心,大珠三角的龙头和中心城市,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和成熟的市场,应继续发挥自己的服务业优势和世界自由港优势,发展少量制造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以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中心之一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岸珠澳都市圈以澳门城区、珠海主城区为中心,以中山、江门主城区为地区性中心,形成产业分工合作、职能相对独立的多中心组团式都市圈格局。澳门虽说只是一个仅有40多万人口和23.5平方公里土地的小地方,但其旅游业和博彩业非常发达,尤其是博彩业,更是举世闻名。而且,它还有400多年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特别是与葡语国家联系紧密,是中国与欧洲葡语国家的桥梁。珠海的环境是其优势,应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发展成为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基础工业基地。西岸的中山、江门仍然要保持其自身的发展特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家电和五金制造业基地。

(三)调整行政区划,撤并共举

珠三角城市群整合的困难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人们在行政区划观念上的制约,彼此经济实力相当的几个城市在规划和管理上难以突破原来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局限。因此,行政区划设置应尊重经济的发展规律,主动进行调整。珠三角地区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和城市战略的发展,纷纷进行了行政区域调整。2000年广州将番禺、花都撤市并区,使广州由沿江城市变为滨海城市,初步形成为中国甚至世界都独一无二的“三江六岸”的城市发展格局,为自己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此外,珠江三角洲城市也不断进行内部区划调整。惠州将惠阳撤县并区,佛山将顺德、南海、三水、高明撤市设区后,形成广东第三大城市,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GDP千亿元城市。珠江三角洲行政区划调整不能只有撤降,还要进行适当的提升。东莞常平、虎门、长安等都是镇的编制,但实际上已发展成为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其规模至少相当于县,却仍然采用镇的编制和享受镇一级的管理权限,已经远远落后于并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审批权限太小等等,这就需要进行适当的级别提升。

(四)打破地域界线,统一布局重大基础设施

首先,要统一规划路网建设,尽快实现“1358”交通网。“1”是指大珠三角范围内任何地方一小时到达;“3”指广东省内三小时到达;“5”指大华南范围内5小时到达,半天实现往返;“8”是指在泛珠三角范围内8小时到达,当天可以往返。这就需要尽快建成珠三角快速轨道网,并将现有的高速公路衔接好,提高其利用率和客货流通速度。目前,珠三角范围内,高速公路网基本较完备,但通往两翼山区和省外的公路较为缺乏或年久失修,应加大投资力度。

其次,重点协调好港口建设,统一规划打造好优质、高效的珠三角物流平台。主要搞好各地港口的功能分工和管理。香港是世界上最繁忙和高效率的港口之一,今后应以国际物流为重点。深圳的物流基地主要在盐田、前海、平湖等地区,主要货源来自于珠三角,但深圳经济外向度高达370%,可以成为内地与国外的桥梁。广州的物流基地主要在南沙、花都、黄埔等地区,可成为以区域物流为基础、以城市配送物流为支撑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珠海与惠州南部,形成以大宗货物为主的辅助型、专业化区域物流中心;惠州与肇庆城区以泛珠三角区域性物流为基础,发展成为门户型物流中心。

再次,搞好机场功能整合,实现临空经济大发展。五大机场相互距离在20-110公里之间。广州新白云机场是国家的三大航空枢纽之一,是珠三角与国内、泛珠三角及世界各地联系的主要航空枢纽。深圳机场可借助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成为区域航空枢纽的重要补充,加强与广州、香港空港的联合。珠海机场以后主要服务于西岸南部地区,应加强与港澳机场的联合。可通过建设主要机场之间的高速轨道交通联系通道,保证机场间穿梭1小时便到达,促进机场联合;调整珠外环高速公路走向,增强广州以北东西向交通联系,提高新白云机场交通可达性,提升其枢纽地位;增强深圳机场与西岸地区的联系,增强珠海机场与江门、中山的联系;利用港珠澳大桥沟通香港与珠海、澳门机场;通航权资源开放和机场经营权尽快开放,鼓励区域内机场在经营上通过相互渗透,相互合作。

(五)进一步梳理产业要素,协调珠三角产业结构布局

小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一般劳动力充足、成本低廉,高素质服务型人才相对缺乏,而香港高级服务业人才齐备,有大量的银行、保险、会计、医生、律师等方面的人才;小珠三角资金、技术、管理方面是劣势,尤其是泛珠三角,更为缺乏,而港澳则在这些方面优势非常明显。小珠三角和泛珠三角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市场潜力很大,可以承接港澳的产业转移;香港、澳门拥有众多深谙国际资本市场运作及市场经济规则,国际市场响应能力强,国际交流广泛,信息搜集能力很强,可以满足入世后国内企业不断“走出去”的需要。

按照优势优先以及遵照前述功能规划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交接力棒式产业梯次转移,并整合培育珠三角地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主要包括:轻工日化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群;以金融、贸易、交通、会展、信息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群;以汽车、石化为主的现代大制造业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劳动、资金密集性产业群。

(六)加强各地多方面交流,实现文化支撑

珠江流域的文化主要是源自于六祖惠能的禅学,较为平民化,强调实用性,突出“空、轻、静”。优势在于不喜空谈和无谓的争论,崇尚实干,另外,由于受正统儒家思想影响相对较小,易创新,喜饮“头啖汤”。劣势在于“敏于行而拙于思”,眼光狭隘,喜欢争“龙头”。因此,要扬长补短,改变文化上的短视传统,要从全国、亚洲乃至全球出发来看待自身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以及区域的整合,不能老停留在以前自娱自乐的卡拉OK时代。而且,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建设中,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城市极度缺乏特色、缺乏个性,显得没有生机。广州学香港,东莞学广州,学到最后,“千城一面”。

由于历史和地缘因素影响,珠三角地区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港澳是西方进入中国的门户,得到西方社会的认同;深圳可以说是北方文化在广东的一块飞地,讲普通话,但又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国际化的烙印;广州则是岭南文化的策源地。港澳、深、穗代表的是西方、华夏、岭南三种文化,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建设文化大省,一定要突出各地方的特色之处,突出珠三角城市群缤纷多彩的特点,如广州的活力、深圳的现代、珠海的环境、佛山的细腻、顺德的田园景色、中山的名家风范等等。

(七)建立区域协调机构,形成区域利益协调机制

珠三角地区许多类型的行政管理体制并存,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SAR)、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及省、市区、县等多种行政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的差异增加了区域协调的难度。行政分割直接导致各城市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建设中都以行政区为单位,而很少考虑城市之间的协调。这对珠三角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营形成障碍。非但如此,行政体制的差异还降低了合作效率,延缓了大珠三角统一市场的进程,制约了区域整体投资的吸引力和对外辐射带动作用。再加上政治上实行“一国两制”,三地政治制度、司法制度皆明显不同。这些无疑增加了协调的难度。但是,无论事情怎样复杂,最根本的只有一条,就是要协调好经济利益,而不是生硬的行政性的“拉郎配”。

据调查,当区域系统内的“经济单元”处于自然状态下,各个城市间若没有人为地创造条件,其协同效率最大值仅为40%。因此,要进行城市群的整合,区域性权威协调机构乃是不可或缺的组织保障。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能发挥协调作用及各利益主体参与的多层次的全面协商机制,特别是官方机构的协调、政府政策的协调。如金融领域可在实行三种货币、三个监管当局、实行各自的金融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确保区域金融安全。这里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跨越几个州,但通过成立密西西比河管理局,由国家来协调,最后河流开发成功。又如纽约都市圈的跨区域管理,虽表面上显得松散,但在专业性领域则“管你没商量”,步调必须一致。可根据珠三角的实际情况,设置两级协商机制:一、由广东省政府牵头,建立珠三角地区市长和行政首脑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发展思路和规划上的衔接;二、由中央政府牵头、广东省、珠三角各市、港澳共同参加的联系协调会议作为延伸和补充。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三地应逐步将协调重点从微观调向宏观,从自发走向自觉,最终建立统一的、由粤港澳三地政府参与的大珠三角区域经济协调机制。

值得注意和必须指出的是,珠三角城市群的整合乃各方从天然的经济联系走向理性的协调与交融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关系。一方面既要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又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有效控制。政府的工作主要是顺应市场需求,协调产业政策,协调区域和城市规划,协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努力构建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和协调合作的平台。

标签:;  ;  ;  ;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变与整合_中国城市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