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_经济学论文

对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_经济学论文

对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象论文,经济学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0)07-0017-04

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属于该学科最基础的理论内容,对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发展方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系统发展也至关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着该学科能否形成独立、完整学科的关键因素。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流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乃至于有人将其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产业,但对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却没有形成统一和系统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流通经济学的发展,使其理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实践,甚至造成了流通经济学这一提法只能获得业内少数人士的认可,而许多国家、经济理论研究者并不认同的局面。

一、研究对象确定的方法

1.必须以内涵式为主确定研究对象

内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规定,以内涵式确定研究对象,一方面可以确定一个标准,让人们判断某些事物是否属于研究对象的范围;另一方面,在社会经过发展后,会不断出现新的事物,如果这些新事物具备了内涵规定的属性,那么也可以将其包括在研究对象范围内。因此,内涵式研究对象是一种动态的研究对象,这种方法也是适应能力较强的方法。当然,对事物内涵的规定需要随着对事物认识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且对事物内涵的规定本身需要研究者具备相当的研究能力。正是由于内涵式确定研究对象存在着一定难度,有人就以外延式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即将研究对象包括的具体内容一一罗列。这种方法看似简单,且能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但其缺陷也是非常明确的。一是由于研究者的知识、研究能力、关注重点等的不同,不同研究者对同一时代研究对象的罗列可能也不同,有时很难概括全面,难免出现挂万漏一的情况;二是这种方法不能包括未出现的事物,一旦新事物出现后,研究对象的确定就必须改变,否则是不利于一门学科发展的,而一门学科研究对象是不应该频繁改变的。在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方面,就存在着简单地以外延式确定研究对象的情况,如认为流通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总和,无论其是否全面地概括了目前流通的种类,但这种外延式方法的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新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要素流动,这种对流通的界定就不能将其包括进去了。

2.必须对内涵式规定的研究对象展开论述

内涵式规定研究对象虽然规定了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但这毕竟属于抽象层次,难以让人形成直接、具体的认识,对研究对象的准确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就要求必须根据对本质属性的规定进行展开论述,以弥补上述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外延式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在确定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方面,许多学者将流通界定为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过程,这种观点看似非常合理,但仔细思考会发现其中隐藏着对流通经济学发展极为不利的影响。从这种规定的表述看,它明显受将社会再生产四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观点的影响。从流通经济学看,生产的组织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经济要素流动的活动,对生产的准备、进行和生产成果的存放有着重要影响;交换过程本身就是流通过程,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流通的同义语,将其单独列出对流通经济的研究会造成一定的模糊认识;消费活动虽不是流通的内容,但它是流通的目的,流通与消费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但流通经济学对消费的研究应从消费对流通活动的影响出发。另外,这种规定虽然是内涵式规定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其展开论述的程度不够,仍然易使人们不能精确地把握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且根据经济学对生产过程不能过多干预的逻辑,一般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也是集中于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过渡的阶段,对生产主体即厂商的研究只是局限于一些原则性的探讨,详细、系统地对企业内部情况进行研究只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才兴起的。因此,这种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规定容易导致将流通经济学和一般经济学混同的缺陷,并影响流通经济学独立存在的说服力。

3.必须对流通经济学的研究目的进行规定

在对研究对象的规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流通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众所周知,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如何以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达到国家和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流通经济学自然要受这种目的的制约,但又不能简单地将流通经济学的目的等同于一般经济学的目的,流通经济学之所以能独立存在,应有自己具有特色的研究目的,但目前大部分学者对流通经济学研究目的的特殊性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如有人认为,“流通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必须研究流通领域的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即研究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推动商品运动的各种行为,如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等不断地社会化、规范化最终达到最优化”。[1]这种将资源配置和充分利用移植到流通经济学中的做法虽然正确,但没有考虑到流通经济学的特殊性,且其将流通经济学研究目的确定为使各种流通活动社会化、规范化和最优化的提法也过于笼统,难以把握其中的准确含义。

二、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定

确定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离不开对流通的规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流通的规定就是对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规定。在现有研究中,有一种对流通的规定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意义,认为“所谓流通,是运动着的具有交换价值的物质在流动中寻找通道或要求畅通并得以实现的过程”。[2]这种规定较准确把握了流通的特殊性,但可惜的是,在其后的研究中没有对该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展开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观点的影响力。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流通经济学是研究如何使具有经济价值的要素流动并畅通起来,使之在合适的时间,以合理的价格到达合适地点的一门学科。

1.对具有经济价值要素的认识

首先要指明的是,在经济学中,要素一般是指生产的各种投入,如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这里的要素不仅指生产的投入,也包括生产的成果。这样,从企业角度看,这些要素的流动就不仅指从生产过程向消费过程过渡的阶段,也包括为生产服务的前期准备阶段。

另外,许多要素的经济价值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原来没有经济价值的要素可以成为有经济价值的要素,原来隐含在其他要素中的要素有可能独立出来,且各种要素经济价值的重要程度也会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这会造成不同时期、不同水平经济体中具备经济价值的要素有所差别,对具备经济价值要素流动的关注程度也会随各种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同而不同。这就决定了流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要素经济价值的挖掘,促使人们充分认识要素的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使这种要素流动并畅通起来,同时对具有不同经济价值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行论证,研究制约其流动的原因,提出促进其流动的建议,努力达到要素畅通流动情况下各相关主体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流通经济学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流通经济学,具有动态性的特征,而且在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基础上,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又具有建立在国别、区域、制度、体制等基础上的特殊性。

2.关于流通经济学的研究目的

正如前面所述,作为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流通经济学,不能简单地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应在该最终目的的制约下确定自己特殊的目的,这种特殊目的就是“使具有经济价值的要素流动并畅通起来,”可以说“流动并畅通”成为流通经济学研究的目的。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国家和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并研究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资源配置方式。而流通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就是为实现最佳资源配置方式而服务的,即在企业确定了自己最佳资源配置方式下,如何获得所需要的资源,而要素的流动和畅通就是实现最佳资源配置的前提,其他学科仍然可以对这些要素进行研究,但流通经济学对其的研究必须着眼于流动和畅通。在“利益最大化”和“流动并畅通”之间的关系中,“利益最大化”是最根本的,“流动并畅通”必须服务于“利益最大化”,这体现了“一般”对“特殊”的制约,但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并不一定要求所有的流通活动必须实现利益最大化,因为在企业确定了某种流通方式、需要购买或销售某种经济要素时,已经是从企业整体利益角度考虑的,也就是说从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的,某种具体的流通活动也许会亏损,但为了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也必须完成这种流通活动,因此,流通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应该主要立足于“流动并畅通”。另外,在不同情况及不同流通方式下,“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也很可能不会成为流通活动的主要目的(详细情况在后面会有所论述)。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必须是“流动并畅通”。从这个角度看,流通经济学任重而道远,因为虽然市场经济在理论上要求所有要素自由流动,但现实中由于存在各种利益制约,存在着大量以局部利益牺牲整体利益、以当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的现象,要素流动的畅通程度受到了很大影响,如何减少和消除这些制约的影响,是流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3.关于流通方式

如何使要素流动和畅通,就是流通方式的问题,也是国家和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从大的方面看,流通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行政命令驱动型,一是经济利益驱动型。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要素流动基本上都属于行政命令驱动型的流通,在市场经济中也仍存在这种流通方式,在应对战争、突发性自然灾害时,该种流通方式有独特的效果。这种流通方式虽然可能造成一定的浪费,如调配的物资远远超过实际需求量,但却能满足当时的特殊需要,因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该种流通方式的研究是在满足特定目的前提下,如何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并在整体规划中增加经济方面的考虑。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正向市场经济转型,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强,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这种流通方式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流通经济学的一个缺陷。我们必须承认,在计划经济时代仍然存在着各种经济要素的流动,而且当时成千上万与计划相关的工作者倾注了大量精力,努力保持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转,在流通方式的安排、协调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宝贵经验。对当时的流通问题,我们不应该简单地以“轻流通”或“无流通”对待,而是应该认真研究在那个时代采取行政命令驱动型流通方式的原因,吸收具体流通环节的经验,以利于对这种流通方式的合理调控。即使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行政命令驱动型流通方式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这就是目前理论界所谓的“应急物流”。但在应急物流的研究中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应急物流满足的是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其目的不能以经济利益为主,而必须以社会效益为中心,讲究的是一个“快”字,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需要的物资快速运达特定的地方。[3]从某种意义说,行政命令驱动型流通更能体现流通“流动并畅通”的要求。

经济利益驱动型流通方式是市场经济中主要的流通方式,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流通方式,本文论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此种流通方式的,这里就不再重述。

4.流通业内部规律以及流通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关系

上述研究对象的延伸,就涉及对流通业内部规律以及流通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关系,这也是流通经济学必要的组成部分。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不同,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企业运转、人才素质、业务性质、企业融资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流通经济学应针对流通企业的特殊性,构建系统的流通企业研究内容。而流通业作为一种产业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流通产业具体包括的内容也不同,需要对流通产业的社会化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业务外包进行研究。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区域间流通产业的互动以及流通产业的国际化问题也是流通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重视的问题。上述问题以及流通产业内部竞争、集中与联合及其规范发展等共同构成了流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此外,流通经济学还必须对流通业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的地位进行规律性探讨,研究流通业与其他产业间的互动关系,从整体上探讨流通业的发展规律,为国家制定流通业的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三、对流通的调控

当对流通经济的研究从企业层次上升到国家层次时,就涉及对流通的调控问题。对流通的调控要根据行政命令驱动型和经济利益驱动型的不同情况,确立相应的调控原则和方式。

在行政命令驱动型的情况下,流通经济学要研究所需物品的种类、数量和物品的收集、运输、登记、保管、调配以及事后多余物品的处置等问题。行政命令驱动型的流通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它以效率即物品的通畅流动为根本原则,着眼于隐性利益,即长远的、全局性的利益,且很多时候是人的生命和生存,而不是通常情况下的显性利益,即与要素流通相关主体(包括生产者、流通者和消费者)的直接经济利益。这种隐形利益对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延误时间,就有可能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国家在这方面应制定相应的规定,甚至立法,明确所有企业、个人在发生紧急事件的情况下,有遵守国家对相关物品以合理价格调配的义务,并有义务根据需要扩大紧缺物品的产量,这是企业和个人社会责任的表现。同时,国家应考虑相关主体的经济利益,支付合理的价格,赋予贡献突出者以社会荣誉,提高其企业形象,并科学确定所需物品的种类、数量、运输方式、存放地点、保管方式、配送登记等环节,以减少浪费,以经济效益原则管理和规范行政命令驱动型流通的各环节。

经济利益驱动型流通是常态流通,国家对流通的调控主要表现为对该种流通的调控,而调控方式主要为法律和政策,重点调控的是与流通有关的流通业与生产商、消费者的关系,确定各自的权利和责任,维持流通业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处理好行业竞争程度和行业竞争力的关系,既要防止和消除行业垄断,又要促进形成规模大、实力强的流通企业,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因为充分竞争的必要条件是众多的竞争者,而竞争者过多势必造成每个竞争者的实力不强,服务水平、服务能力和发展潜力都受制约,而从单个企业来讲,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必然结果就是扩大规模,就有可能形成垄断,一旦垄断形成后,企业就很可能以非正常的手段经营,不利于行业总体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利益。国家应对此确定一个总的调控思路,平衡行业、企业和消费者利益之间的关系。另外,相关法律应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为原则,消除要素流动过程中存在的区域桎梏,即使在提倡贸易自由化的时代,由于局部利益的存在,国内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问题将和国际上的贸易保护一样长期存在,而这种阻碍是不利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因此,流通经济学必须对此种问题加以研究,为国家制定相关的调控措施服务。同时,国家在调控经济利益驱动型流通时,应尽可能地减少行政干预,更多的是以经济参数的变化引导相关主体的行为,实现国家调控的目的。国家可以通过利息、收费种类和标准、融资、吸纳就业、员工培训、土地出让等方面的调整,使相关主体明确了解国家的意图,达到促进某种要素流动或特定行业、区域发展之目的。

标签:;  ;  ;  ;  

对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