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港口机械设备存在问题与维修管理论文_李伟航

现代港口机械设备存在问题与维修管理论文_李伟航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

摘要:伴随着机械在我国港口应用程度的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开始对港口的作业质量、进度和效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港口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和改造也逐渐成为港口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我国港口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概况入手,对目前港口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港口机械;维修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港口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国际物流业务。城市集疏运系统的完善,也为港口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发展港口,已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环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港口都开始加大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力度,但是由于经验、管理水平不足的影响,在机械使用、管理和维护等各个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而港机设备的管理,是港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港口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重点内容。

一、维修管理的历史沿革

1.1前苏联的计划预防维修制度

计划预修制度,是按照设备磨损规律而制定的,也是基于研究了设备磨损规律后,逐渐形成的。从磨损规律上分析,计划预修制度可以把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偶然性、意外性和自发性,大大减少因故障停机而增加的劳动量和维修费用。

但是,这一体制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一方面,往往出现设备劣化尚未达到该修的程度,或远远超过该修的程度,为避免维修不足,常常出现维修过剩的现象,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该体制只注重维修人员的修理,忽视操作人员的参与,常常造成操作部门和维修部门之间的脱节现象,设备管理和修理计划的制定,都按预先规定的进行,不能确切反应客观实际,经济性和技术效果都不十分理想。

1.2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

设备综合工程学,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最经济性,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及维修性,强调发挥设备一生各阶段的机能,对设备实行全方位管理,以取得设备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

其强调技术是基础,管理是手段,经济是目的,注重信息的反馈,把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阶段和使用维修阶段的管理,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减少停机损失、降低维修工作量和维修费用。我国将其评价为对设备进行全面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1.3美国的后勤工程学

后勤工程学的主要内容是:系统或设备的规划、分析、设计和试验、生产、分配、用户使用期的维护、保障和退役更新等各个阶段,加以研究和实施的后勤保障。

这一维修体制,是以设备实际情况为根据,安排维修计划,比较注意了维修的经济性,与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相比,这也是其特长。

1.4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

全员生产维护体制,是建立在个人设备企业综合素质基础上的,重视广大操作及维修人员素质的提高操作者自主维修:要求操作者学会一定程度的维修,须开展维修设计,培养机电一体化维修人员,提高其维修操作的能力。

全面生产维护追求的目标是“三全”:全效率,全系统,全员。全员生产维修使生产维修更加得到彻底地贯彻执行,使生产维修的目标得到更有利的保障,这也是日本全面生产维护的独到之处。之后日本企业又提出:“停机为零、废品为零、事故为零”的奋斗目标。

二、我国港口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发展概况

我国港口设备管理由上世纪50年代的事后维修方式起步,过渡到上世纪60年代的计划预修制,80年代后随着我国港口的快速发展,港口企业引进了大量的新设备、新技术,也先后引进了设备综合工程学、后勤工程学、全员生产维护、状态维修等设备管理新理论,港口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三、港口设备维修管理的新趋势

世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创新求变”港口的快速发展,也必然推动设备管理和维修的更新。21世纪港口设备的维修管理,将呈现以下新的趋势:

(1)在企业维修成本战略管理的背景下,更注重内外维修资源的整合。

(2)将会有更多先进的维修方法和管理模式涌现,创新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3)各种网络化的大型设备维护系统,将在港口得到广泛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运用网络实现远程故障诊断的新技术日益成熟。

(5)设备维修管理的专业化、网络化、全球一体化,将成为世界级港口企业维修的显著特征。

四、我国港口设备管理现存主要问题

4.1缺乏适合自身的管理制度

几十年来,我国很多港口企业一直在套用国外港口的设备管理模式,包括从计划预修体制到后勤工程学,但始终没有形成适合自身特色的制度和规范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不高,维修、保养也不够及时,缺乏系统化考虑,这显然难以满足当前大型港口日益繁忙的生产需要。建立量身定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将是港口企业走向制度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4.2维修管理缺乏持续性

我们的港口企业经常陷入“搞运动”的怪圈,今天抓品质,明天抓安全,设备出问题就开始抓抢修,生产任务重又忙着赶进度,管理是脉冲式的管理,工人是脉冲式的应付,大家都在为应付上级检查而疲于奔命。这种现象如不彻底根除,将会造成人浮于事弄虚作假的不良后果维修管理缺乏持续性,还表现为有了效果不能持之以恒及不断优化,出现“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现象。

4.3缺乏全员参与意识

企业职工认为港口设备管理是领导的事,是技术人员及维修人员的事。多数人认为港机出现故障,能及时处理就行了,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和激情。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度不够,没有意识到个别人员因为维修不到位而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港口生产指标和信誉的严重后果。

4.4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随着港口业务的不断增加,港区作业越发繁忙,停机时间越来越少,对设备维修、保养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保持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维修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五、解决港口机械设备维修行业尚存问题的对策分析

5.1转变对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固有意识

转变对港口机械设备维护的认识,加强树立全面的、系统的、可持续的维护理念。该理念不仅仅包括机械设备的安装、防盗、维修、改造、保养等方面的日常管理要求,还包括对港口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确保港口机械设备维护的顺利有效进行,是港口运输行业的重要工作,是其有力的屏障,是其高效稳健运行的关键。不再单一的强调设备的高强度大功率运转,而是重视设备为企业创造的整体价值,不单单看短期里设备的利用能力,而是从长期看设备给企业所带来的价值水平。

5.2完善港口机械设备维修体制

企业应该根据本企业自身的情况结合设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政策法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激励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争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5.3创新港口设备维护方式

重视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的同时加强港口设备维护方式的创新,不能为了节省成本,一味的、盲目的采用传统的、低效率的老办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各单位必须制定适合自己的维修、维护方式,科学的、合理的将港口机械设备运用到极致。

5.4建设科学、优质的人才激励制度

港口设备的维修中港口机械管理人才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人才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人才激励机制,使得一些高素质的、专业的、技术过硬而经验丰富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缺失。笔者建议企业可以采用双因素激励法激励企业员工,特别是激励那些工作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的港口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

结束语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对保证设备工作的可靠性,保证港口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努力提高维修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维修管理机制,注重设备的保养工作同时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常建娥,蒋太丽.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8(6):10-11.

[2]张树美.设备维修管理方法的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2017(1):81-84.

[3]赵娟.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机械设计,2016(5):85-88.

论文作者:李伟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  ;  ;  ;  ;  ;  ;  ;  

现代港口机械设备存在问题与维修管理论文_李伟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