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体所有制论文,进一步发展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进一步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劳动者共同致富的现实要求
怎样看待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同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一样,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一些人在否定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和关键支柱作用的同时,也否定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他们重视私有经济、外资经济甚于集体经济,对集体经济采取冷漠态度,视之为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微不足道、提不上日程的东西;全力支持、鼓励私有外资经济发展,而不肯支持、鼓励集体经济发展。更有甚者,给集体经济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说什么“集体经济天生管不好”,“集体经济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影响个人积极性”等,对它采取限制、排斥、打击的态度。但是,事物发展并不以这些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而决定于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1]。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表明,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带有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它必然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劳动者共同致富的现实要求决定了应该重视它的发展。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这个主体,包括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和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性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在否定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人民当家作主,否定私有制的主导地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把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才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本质是生产资料都掌握在劳动人民手中,区别为一个是全国人民共同所有,为全国人民共同利益服务;一个是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主要是为部分劳动者集体服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劳动者当家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标志,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使劳动者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根本条件和前提。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3]。
集体所有制适应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较低、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要求,建立在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生产要素所有权、保障劳动者劳动投入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收益的基础上,又将分散的生产要素组织为集体生产要素,进行规模化生产,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配,既保证劳动者个人权益,又可组织起来扩大生产、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它可以克服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劳动者与资本分离,劳动者陷入“打工仔”地位,只能取得相当于或通常是低于劳动力价值的收入,而剩余价值全部为资本所有者占有的根本矛盾,使劳动者真正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又不像国有经济那样,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发挥骨干支柱作用,使各行各业和全国人民普遍受益,一部分劳动者却感到“看不见、摸不着”,受益“不直接”。集体经济给劳动者带来的利益是直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符合我国生产社会化和生产力水平以及劳动者觉悟处于不同层次、具有不同要求的现实,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
集体经济具有规模效益。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耕地只有1亩多。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不仅在承包地上进行生产,而且靠它维持生活。这是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稳定的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能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个体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有不少农民信息不灵,资金短缺,生产要素短缺,种植技术上不去,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没有能力扩大再生产。有的粮农说:“单打独斗,自产自销,自己用车子拉着到处卖,赶上什么行市卖什么价,就这样还卖不掉。”有的药农说:“认为什么好卖就种什么,大家一哄而上,结果药材贩子压级压价,一年辛苦下来,不赚反赔。”有的农民说:“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生产的发展。组织起来,走集体经济道路,将生产要素组织在一起,可以扩大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规模,开拓技术来源和市场信息来源,产生组织起来的规模效益,克服单家独户无法解决的问题,促进生产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山东省有的农民说:“散户抱团,成本低了,生产质量提高了,我们应对市场变化的‘身子骨’更壮实了。”据统计,到2010年,全国有5370万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明显地克服了个体经营的局限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由农技推广人员参与领办的合作社,提升了农产品净产值和产品安全水平,入社农户收入普遍比非社员高20%以上。私有经济、外资经济也有规模效益,但规模效益为私有企业主和外资老板占有了,与劳动者无关。
集体经济具有分工效益。单家独户的个体生产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简单分工,不会形成范围较大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集体经济可以将流通与生产分离,组织市场供销专门队伍,专事生产资料供应、产品销售及市场信息收集传递工作,使生产更适应市场的需要;可以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生产分离,促进技术进步;更能在生产各个环节实行专业化分工,实行耕种专业化,施肥、打药专业化,收割专业化,种子培训专业化等。这都是单家独户难以做到的,能明显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
集体经济具有社会环境效益。集体经济是合作经济,人们带资带劳入股,共同劳动,合作生产,按劳按投入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助合作性质的社会主义关系,不存在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消灭了剥削,收入有差距,但不是太大,不存在收入差距悬殊、两极分化的现象。人们相互分工,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关心老人、儿童、残疾人和生活有困难的人。济贫济困、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成为风气。我国集体经济搞得好的村早已实现了完善的福利制度、助学制度、老人养老金制度,所以,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美好,社会环境文明健康安定。没有盗窃,没有打架斗殴,没有不良风气和习惯。由于生产发展,收入增加,通常都建设了比较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道路、交通、供电供水设施完善,注重绿化,家家都住着宽敞明亮的住房,人们生活得比较舒适,过上了真正的小康生活。这些集体经济搞得好的村呈现出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精神文明发达、社会安定和谐的美好景象,十分可贵,代表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值得重视。
集体经济具有科学管理的优势。管理可以形成生产力。集体经济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的,一般都有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按照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管理指挥生产,调动每个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会产生组织起来的管理效益。科学管理会形成巨大的生产力,这是个体经济所不具备的。管理也需要有监督、约束,许多集体经济在这方面积累了经验,做得也比较好。
二、广大群众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的伟大创造
集体所有制在我国经过了一个发展—调整—发展的曲折过程。1953年,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成效是明显的,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对资本进行付息赎买,成就是巨大的。但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的改造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于粗糙的毛病,把该改造和许多不成熟、不该急于改造的个体农业与个体手工业一律组织到合作社中,后来又搞公社化,挫伤了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的积极性,影响了生产的发展。1978年,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并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下降。工业中集体经济单位的比重由1978年的76%,下降为1998年的28.9%,2006年降至4.7%;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22.3%下降为2006年的2.9%。2009年,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的比重分别只占2.1%和1.1%,产值比重为8.3%和1.5%。建筑业中集体企业的比重为4.5%。农业中集体经济比重稍高,2011年,全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总数为44.6万个,入社农户3570万户,占全国农户的14.3%。
我国集体经济经过调整,已进入健康发展阶段,但总的看来,数量太少,比重过低,远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已成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劳动者共同富裕的迫切要求。
可喜的是,这些年来,全国各地城乡都形成和出现了一些办得出色的集体所有制单位。这些单位有的形成不久,有的已存在发展了几十年,都表现出集体所有制固有的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引人注目,成为我国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典范。这些单位是适应各地的具体情况,根据当地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产生的,形式多样,组织管理方法各具特色,又具有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共性,是群众的伟大创造。这些单位代表着我国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其共性和特性都值得我们总结研究、宣传、借鉴、推广。
(一)经典集体所有制型
这一类型的特点是从实际出发,实行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土地集中规模经营;通过发展集体工副业,积累资金,支持农业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注重社会福利。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使劳动者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河南省新乡市的刘庄是这方面的典范。刘庄有355户,1657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刘庄人在村支书史来贺的带领下,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半个多世纪以来,刘庄的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他们先发展集体村办企业,办砖瓦窑厂、豆腐坊、机械厂、造纸厂,以副养农,促进了粮食、棉花生产;然后发展高科技生物制药业,完成了劳动密集产业向技术密集产业的过渡,以工补农。土地实行集中规模经营,不搞分田到户,实行“集体综合经营、专业化分工生产、分级承包管理,奖罚联责联产”的办法,农林牧副全面发展、贸工农实现产业化,使老百姓比较早地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过上了文明幸福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刘庄成为河南第一个小康村。2005年,村级集体财产达13亿元,人均纯收入1.5万元,户均存款20万元以上。家家住上了花园式别墅楼,人均住房面积100平方米。从幼儿园到高中上学全部免费,肉、菜、用水、婚丧嫁娶用车全部免费。村民享受30多项福利,人均公共福利超过1.3万元。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补贴超过40%。
被誉为天下第一富村的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是另一典范。华西村在吴仁宝的带领下,1961年将10个生产队合并,组成华西大队,改土造田,发展集体农业。“文化大革命”期间发展小工业,以工补农,1978年集体存款达到百万元。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集体工业,1988年集体资产达到1亿元。90年代后,做强产业,形成钢铁、纺织、旅游三大支柱产业。目前有60多家企业,人均收入6.5万元。每户有400平方米以上住房,家家有汽车,农民家庭拥有财产最低的户也超过百万元。
(二)股份合作制型
股份合作制大多是在对原有集体经济进行产权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特点是保留一部分集体股,而将其余部分按照一定规则分给个人家庭,作为个人股;吸收个人和其他单位入股,扩大资本规模;土地作为股份入股。实行集体经营,分工合作,按股按劳分配。这种形式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将分散的生产要素集中到一起,用股份激励个人投资的积极性,又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使劳动者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吉林省的八家子村有475户,1779人。该村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成立了5个合作社,购买大型机器;采取土地入股方式,集中了845公顷土地,实行股份制经营;将原来单纯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建育肥牛场,投资234万元,用地7公顷,建10栋标准牛舍,配套建繁改站、防疫站等。牛场内有32户农民养牛,存栏800多头,几家人联合承包一栋牛舍,按投资数额实行股份合作,一家负责饲养,其余人员从事其他产业,年终按股分配,使全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三)专业合作社型
菜农、果农、蜜农等基于生产的需要,自愿联合组成合作社,民主管理,分工经营。合作社向社员统一提供生产资料和产前、产后销售加工服务,社员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生产,将产品交合作社销售,收入返还社员,盈利按投资额分配。其最大优点是能实行专业化生产,提高技术水平,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有需要,合作社肯为群众服务,又有懂技术的领导班子,配备专业技术指导人员,这样的合作社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江西省南丰县将分散的14000多户竹农组织起来,组成26个毛竹种植培育专业合作社,由南丰振宇集团统一经营。集团建立了毛竹示范基地,免费为农户提供育林、营林技术指导,并以高出市场5%的价格收购毛竹。集团设立毛竹加工点,无偿为加工点提供加工设备,使每根毛竹提高6~7元的附加值,户均收入万元。振宇集团也发展成为毛竹培育、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龙头企业,资产已达4.5亿元。
江西省安义县组织果业生产合作社26个,果业专业户发展到2217户,果业种植面积10.2万亩,提高了水果品质,保障了果品价格,增加了果农收入,成为全国水果生产基地县。
(四)技术专家指导下的专业技术协会和“专家大院”型
由政府支持引导,由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派出专家,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将农民组织起来,在技术上进行指导示范培训,提高种植技术,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陕西省宝鸡市组织集科技示范、推广、培训、开发和创新为一体的“专家大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近十年来,实施国家和省级农业项目59个,取得120项重要科技成果。引进培育农业新品种168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06项,建成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区12个,科技园区149个,10个良种繁育中心,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秦川牛专业协会指导的25个500头以上的养牛专业村带动了周边地区2800多个专业养牛户,年收入达8500万元。“专家大院”育成的新品种,使亩产值增加五六千元。
(五)公司+基地+农户型
形成或引进龙头企业,作为联合体的“龙头”,负责加工经营,向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种子、生产资料,进行技术指导;农户按标准进行生产,将产品交给公司。按照协议价格收购产品,保证农民收入,并定期进行分红。这一办法能发挥专业化分工优势互补的优势,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增收。
山东诸城有龙头企业1200家,形成加工肉鸡1.2亿只、生猪450万头、瓜菜90万吨、粮油800万吨的生产能力,带动22万户农户参与专业化生产,占全部农户的90%以上,带动农民实现收入400亿元。
(六)能人带动型
由有志于为农民致富服务的企业家投资带动,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促进农民共同致富。
山东省乐陵市的梁锥村实行“大户带”形式。该村的企业家梁希森看到当地农业落后,回村投资4200万元,利用130亩废弃地,盖起136套新房,以近免费的方式提供给村民。在旧村改造置换出的宅基地上建养牛场,建鲁西牛业公司,让农民宅基地以每亩3万元入股企业,企业盈利分红,企业亏损则保底每亩给村民500元补贴。公司吸收农民就业,同时组织农户养牛并收购,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使村民除了有固定工资收入和福利外,养牛户养牛每头至少增收10%以上。
(七)城乡一体化建设型
这是一种新型的更大范围的集体经济。从当地具体情况出发,在一个市甚至更大范围,将城乡、工农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按照自愿、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组织生产经营,把调动个体积极性实现共同致富的要求与整体发展的要求相结合,使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在更大范围得到发挥,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苏州市从20世纪90年代起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按照集体经营、合理布局的思路,建设以集体化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有序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全市形成一个中心城市,五个副中心城市,上百个中心镇,4个百万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万亩以上农业示范区18个,休闲观光农业区160多个。已有83%的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70%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38%的农户迁入集中居住社区。农村实行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三大合作”,推进资源资产化、资本股份化。合作社发展到3043家,持股农户达92%,做到“户户有股份,家家是股东”,促进了整个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工业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缩小了城乡差距,美化了生产生活环境,使劳动者过上了美好、和谐的日子。目前苏州市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99%,城乡公交一体化覆盖率达到89%。所有乡镇都能在15分钟内上高速公路。集中供水入户率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等多项事业发展迅速。88%的农村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社会保障完善,人民收入不断增长。2011年,全市农村集体财产达895亿元,每个村平均收入437万元,92%的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4522元。
四川成都、重庆、东北三省的一些市县也在通过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探索实行城乡一体化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这些不同形式、各具特点的集体经济,明显地呈现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优越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改变了社会面貌,实在让人高兴。
三、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我国集体经济出现了一批好典型,但总的看来,发展得比较慢,许多条件已成熟,群众迫切要求发展的地方没有得到发展。集体经济已落后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劳动者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因此,需要总结经验,研究调查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踏实地推进集体经济发展。
(一)了解集体经济的发展要求,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全国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对组织起来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要求有很大差别。就广大农村来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制度,适合我国农村情况,长期不能改变。决不应以任何名义改变这一基本制度,强迫农民搞这制、那制,搞假集体、假联合。那样做,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在条件成熟、群众有要求的地方,应该积极鼓励引导支持集体经济发展。要看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存在矛盾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已经出现,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群众的要求是很现实的,一定会从生产能力、流通能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能力等环节表现出来。对群众要求熟视无睹,对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漫不经心,而只注重发展私有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做法,是违背群众的利益、不符合群众要求的。我们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应搞“一个毫不动摇”。应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在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二)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存在多种形式,群众还会创造新的形式。发展集体经济一定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适合采取什么形式,就采取什么形式;哪一种形式更适合群众要求,更能促进生产发展,就采取什么形式。不要用一个模子套,不要搞固定僵化的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一是群众自愿原则。进出自由,不能强迫群众参加,也不能勉强拉其入伙。二是依法原则。尊重群众的财产权,保护群众的利益,不允许任意占有、转移、侵犯群众财产权和利益。三是分工合作互助原则。互助合作是集体经济的本质。这种合作可以通过生产资料、资金或技术入股形成股份合作,也可以是在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基础上的劳动分工合作。生产资料合作是劳动分工合作的条件,也是现阶段股份合作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更多的地方尤其是农村还是更适合采用生产资料或自有资金入股的股份合作方式。四是民主管理原则。只有发扬民主,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搞好集体经济。坚持民主选举领导班子,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理财、财务公开、民主监督。重大问题必须大家一起商量,听取大家的意见,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
坚持党的领导,有一个好带头人和好的领导班子,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前提条件。集体经济必须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抓好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员干部的带动力、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使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对搞好集体经济起决定性作用。刘庄、韩村河、华西村之所以集体经济兴旺发达,就是因为有史来贺、田雄、吴仁宝这样的带头人。他们都具有以下特质:大公无私、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先人后己,绝不谋私;相信群众,依靠大家,关心群众,看到每个人的特长,发挥每个人的智慧,能够把大家团结在一起,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懂政策,懂业务,有事业心,有发展眼光,会管理,会动脑子;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有能力带领群众谋发展;相信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吴仁宝说:“我相信共产党,相信社会主义,一辈子没动摇过。目标是方向,精神是力量,人的目标坚定了,不动摇,就会做好。”华西村提出:“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
发展集体经济,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时代在发展,发展集体经济不能固守老一套办法,必须与时俱进。主要是要有市场经济观念,面向市场,面向不断变化的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商品经济,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要有技术创新观念,引进专业技术队伍,学习先进技术,改造落后技术,发展新产品,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不断以优质高效廉价产品供应市场;要有发展观念,眼光开阔远大,立足于当前,但不局限于当前生产,不断对自己提出新要求,开拓创新,向更高水平发展。只有这样,集体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监督
发展集体经济,科学管理是关键。没有科学的适合当地情况和集体经济要求的管理制度,集体经济是搞不好的。集体经济组织要制定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严格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家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保证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江苏有1960亿元集体资产,这些资产管理得井井有条,不断增值,就是因为有一套科学管理制度。一是进行确权登记。发放确权登记证,制定资产发包经济合同样本,统一确权登记。二是建立资产定期清查评估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建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分配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进行严格审批管理,同时村建立监督委员会和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理财、民生监督。有了健全的制度,才使这么多财产管理得越来越好。整体看来,现有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各个环节漏洞很多,进一步改革完善提高,是一项重要任务。
标签:农民论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论文; 农业合作社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经济论文; 生产资料所有制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农业论文; 集体经济论文; 三农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农村论文; 经济学论文; 农民合作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