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450000)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465-02
Brugada综合征是1992年由西班牙学者BrugadaP和BrugadaJ首次报道、1996年日本Miyazaki首次命名的一种由编码离子通道基因异常引起的原发心电活动紊乱性疾病。其特征的心电图表现即是HurstJw所谓的Brugada波。Brugada波是一种特殊的心电图形,其形态与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极为相似,临床上难以鉴别,尤其Brugada综合征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者,心电图诊断则显得尤为困难。本文通过我院所见的病例,讨论Brugada综合征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和二者的鉴别诊断。
患者男性,34岁,因持续性心悸、胸闷,突然发生晕厥于2008年8月10急诊入院。心电检测时恢复窦性心律,意识恢复,血压142/70mmHg。80mmHg,心电图特征:该图纪录于意识恢复后,窦性心律,心率95次/min,P-R=012s,QRS=008s,V2呈rsR’型,类似右束支阻滞图形,呈典型Brugada波。Ⅰ ~Ⅲ、V4~V6导联出现J波。Ⅰ、Ⅱ、Ⅲ导联第1、4个QRS波群提前出现,宽大畸形,时间012s,其前无P波,呈完全性代偿间歇,提示为室性早搏。但早搏的QRS波呈QRs型,此改变不除外心肌梗死。V2~V6导联S-T段抬高010~03mV,Q-T间期032s。诊断:①Brugada综合征②急性心肌梗死。
讨论Brugada波是一种特殊的心电图形,以右束支阻滞、右胸导联ST抬高和T波倒置的“三联征”为其特征性表现。其ST段抬高应与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相鉴别:前者ST改变局限于右胸导联,多表现为V1~V3导联ST段抬高,形似马鞍状,其他导联ST段改变不明显,无对应性ST段压低;同时可见V1~V3导联呈典型的右束支阻滞图形和T波倒置。后者可出现在下壁、后壁、右胸和左胸导联,在正对梗死区的导联,出现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与直立的T波融合,呈“单向曲线”更主要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T多有动态演变过程,且有对应性ST—T改变,ST段下降的同时T波倒置,出现病理性Q波,并有同步实验室检测的异常。而Brugada波与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慢频率依赖性,往往是心率加快时Brugada波变得不典型,心率变慢时Brugada波变得更明显。且其波形具有特征性改变,即在同一患者不同时间观察到的心电图型不同,典型三联征均具多变性,且三者的变化呈一定的同步性,随ST段的下降,右柬支阻滞消失,T波由倒置转直立,也可反向变化,实验室检测心肌酶谱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Brugada综合征是一恶性心律失常性疾病,其发作往往有明确的家族猝死史和晕厥史,青年男性多发,Brugada波是其特征性波形,如无临床症状仅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不能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只能称为特发性Brugada征样心电图改变[1]。如因冠心病出现心脏停顿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导致晕厥的患者,其心电图亦可出现Brugada征样心电图改变,此时则极易误诊为Brugada综合.但当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Brugada征样心电图改变则自行消失,表明其心电图改变与心室肌缺血有关。近年有关二者误诊的报道频频出现[2] ,临床应详问病史,仔细辨别心电图,结合实验室心肌酶学检测以明确诊断。总之,临床在确诊Brugada综合征的过程中,首先应排除器质性心脏病,这不仅可提高诊断率,同时对指导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及家族的疾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浦介麟,马克娟.Brugada综合征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5,9(6):459.
[2] 盛小刚,郑朝阳,陈秋雄.冠心病合并Brugada样心电图1例[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8,1(14):2.
论文作者:李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心电图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综合征论文; 特征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患者论文; 心率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