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泡泡”的导学功能与策略初探论文_张桂林

“小泡泡”的导学功能与策略初探论文_张桂林

张桂林(浙江省乐清市建设路小学 浙江 乐清 325600)

摘要: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教材中有许多的“小泡泡”,它们有着强大的导学功能,我们可以巧妙借助这些“小泡泡”,整体把握编者意图,精心梳理其内在规律,并用各种策略对小泡泡加以利用,以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学会思考、读写结合及进行课外延伸,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小泡泡的导学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泡泡;导学;功能;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3-0020-02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在构建课文系统和练习系统的同时,精心构建了导学系统,以引导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而以“小泡泡”的形式来导思是教材导学系统的一大特色。泡泡虽小,但“留心时,处处皆资源”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处处留心,重视资源的挖掘利用,正确领会编者意图,寻觅并利用好小泡泡的导学功能,力求文本情感和语文实践相栖共生,夯实学生精神和语文的双重底子。

一、整体把握,全面认识

“小泡泡”之所以得名,不仅因为它是以泡泡的形状圈起的文字,还因为它仅包容了一两句话,位置也不固定,有时现于文中,有时又在篇末,甚至在“综合性学习”及“语文园地”中也时常可见,起到促思导学的作用。细细翻阅12册教材,小泡泡的出现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各个年级下册为例,小泡泡具体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

各年级下册“小泡泡”统计表

出现区域课文语文园地合计

年 级文中文后综合性学习我的发现口语交际展示台

一年级下册1021911152

二年级下册2919882084

三年级下册34470651

四年级下册17640734

五年级下册00110314

六年级下册06120018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吐泡泡编排的两大特点:其一,导学措施根据不同学段有所侧重,通过单元导语、吐泡泡、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形式有机渗透、有序编排。其二,吐泡泡频率随着年级上升呈递减趋势,“小泡泡”在二三年级课文中出现最为频繁,往往成为课文学习的方向和关键点。五六年级课文中没有涉及吐泡泡,而集中出现在综合性学习和课外导读中。

教材安排小泡泡导学,意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唤起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明确语文学习目标,追求语文学习整体效应;依凭课文和其他材料中的语言训练的生长点,引导发现,习得方法,养成良好语言习惯;加强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引、导、帮、扶的作用,既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能提升语文学习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精心梳理,总结分类

面对林林种种的小泡泡,我们不要看花了眼。沉下心来,细细观察,慢慢梳理,不难发现这些散落在教材角角落落的小泡泡呈现了一定的规律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以三年级教材为例):

导学功能举 例

引导

文字

规律多音字、形声字我发现带点字……

一词多义我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

反义词我发现这一段话有不少意思相反的词。

词语色彩这两行词语……

引导

阅读

方法整体感知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理解词句联系上下文,我理解了“果然”的意思。

展开想象我仿佛看到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

积累拓展我还要找列宁的故事读一读。

引导

表达

方式提示句式:中心

句、过渡句……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这

样写,好在哪儿呢?

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说呢?

动笔尝试我要观察其他事物,还想写观察日记

引导

实践

活动搜集信息我还搜集了别的名人名言。

参加实践我要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展示成果这是我最近读的课外书。

除此之外,小泡泡也有它独特的导学优势:这一个个问题,一次次思考不再是老师居高临下地发号司令,而是“学习伙伴”和孩子们共同探讨的学习疑问。教师一贯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答,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抗体”,对教师的问题采取能避则避的态度,使问题没有能够起到促进思考的良好效果。教师可以从“小泡泡”中加以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就很乐意地去思考答案,解答问题了。如在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小泡泡”——“为什么这么说呢?”教师可以引导:“学到这里,小泡泡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相信许多同学也有类似的问题。那同学们一起思考,一起来帮助小泡泡吧。”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帮助“小泡泡”,也是在帮助自己,那学习的兴致自然而然地高涨起来了。

因此,只有熟悉了小泡泡的导学功能及特点,我们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之中。

三、智慧引领,实践操作

那么,如何利用小泡泡进行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呢?针对四类小泡泡各自的导学功能和特点,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探索出相应的四种导学策略。

策略一:泡泡引路,学会迁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如何把在已学的内容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是教育学家最为关心的课题之一。以三上教材为例,各园地“我的发现”中的小泡泡大多语言简短,配以一个省略号,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激励学生读而思,思而行,从而总结归纳构词规律。如:“我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反义词构词方式)唯有第三,第五单元没有小泡泡。因此,运用迁移理论,将多个“我的发现”单独拿出来进行整合教学。

策略二:泡泡引路,学会思考

学生学习不能只是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成为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小摄影师》的过程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小泡泡——提示语,作为切入点来进入文本,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体会小摄影师的优秀品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案例:《小摄影师》“这名少先队员真会想办法!”

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我们一起看一下文中的小泡泡告诉我们什么?

生:这名少先队员真会想办法。

师:泡泡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 少先队员的办法很好。

师:那到底他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呢?

生:小男孩把字写在纸上,揉成团从窗口扔到高尔基的桌子上。

师:那这个办法到底好不好呢?自读纸团的内容,思考一下。

生:好!因为这样就可以见到高尔基了。

生:不好!突然扔一团纸团,可能吓到高尔基,这很不礼貌!

师:同学们对小男孩的做法有很多想法。但如果当时你是高尔基,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让门卫把小男孩抓起来。

师: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呢?去文中找找。

生:他对小男孩很关心,还让他进来。

师:前面很多同学都觉得小男孩是没有礼貌的,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男孩?高尔基难道也喜欢没有礼貌的男孩?去文中找找理由。

生:“请让我进去吧!”从“请”中看出他很有礼貌。

生:他见到高尔基就鞠了个躬,可以知道他很懂礼貌。

生:“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请”、“您”都看出他很有家教。

师:真会读书!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有礼貌的少先队员,而他正是为了见高尔基一面才想了这个办法,目的是?

生:引起高尔基的注意。……

“教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抓住教学重点,理清教学思路,让教师教起来举重若轻、条理清楚,学生学起来也是思路清晰、轻松自如。课文中的许多小泡泡,既是围绕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见解、感受,让老师能够在学生的角度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它不但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文章,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合理地运用“小泡泡”,如同给学生的思考增添了催化剂,达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策略三:泡泡引路,读写结合

年级的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各式各样的“泡泡”中呈现出来的导学功能也不尽相同。课文中很多泡泡都在引导学生认识文章的表达方式,这样的编排不仅可以帮助理解学生课文,更是为以后的创作、表达打下扎实的基础。 

案例:《赵州桥》“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师:用“──”勾出这句话,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读读前半句,再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这半句和前一段都在讲赵州桥的坚固。

师:再读读后半句,联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师:他们讲的意思也是一样的,都介绍了赵州桥的美观。

师: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就称为过渡句,它既概括了上一段的意思,又引出了下一段,像一座桥把两段连在一起。

师:像这样的句子我也准备了一句:妹妹不但漂亮,而且聪明。那么前一段和后一段应该写些什么呢?

生1:前面先写妹妹的漂亮。

生2:下一段应该写妹妹的聪明。

师:说得很好,那我们拿起笔来试一试吧。

简短的提示,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但不是每个提示都要求动笔,除了拓展练笔,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劝说,将阅读资源转化为口语交际资源。不同形式的拓展和延伸,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语言训练更富新意和实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策略四:泡泡引路,课外延伸

课改推崇“语文综合性学习”,使语文学习具有更强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往往来源于课本,教师对此不可忽视。只有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强调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语文和生活的和谐交融。而把这些思想,这些理念,呈现在教材中的还是那一个个“小泡泡”。

如在人教版四下册《蝙蝠和雷达》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小泡泡:“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学完《邓小平爷爷植树》,“小泡泡”就引导学生进行植树活动:“植树节快到了,我们也去植树吧!”学完了《夏夜多美》,“小泡泡”就带着大家一起去观察夜空:“我要去观察美丽的夏天,看看它美在哪里。”就是这些“小泡泡”为我们作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引领。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小泡泡”,将我们的语文教学由课堂走向课外,由学习走向实践,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开放与活力。

小泡泡散落在文本各处,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更有着独特的导学功能。只要我们整体把握,精心梳理,智慧引领,定能让小泡泡焕发出绚烂的光芒,照亮我们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熊群英.《由教材“小泡泡”看过去》《小学教学设计》2012年12月

【2】崔峦.《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的导学系统》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年9月

【3】王菊芳.《让“小泡泡”绽放亮丽的光彩》

【4】崔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特色》

论文作者:张桂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小泡泡”的导学功能与策略初探论文_张桂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