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补脾益肠丸治疗,评价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自愿参与原则自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患者参与本次探究,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7例。在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单纯西药治疗,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补脾益肠丸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得出的组间数据并将对比结果实施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相关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腹痛、黏液便、腹胀以及腹泻、排便不尽感)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补脾益肠丸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补脾益肠丸;临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且病情较为严重,临床症状以脓血便以及腹泻为主[1],部分患者可伴随出现黏膜水肿以及充血等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结肠狭窄以及肠穿孔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据相关性文献报道,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以及久治不愈,起病较为缓慢且病情进展程度存在差异性,病情长期存在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营养不良的临床症状,体检时可出现腹部压痛以及可见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少量的脓细胞[2],给予患者大便培养后,可发现存在致病菌。本组探究中选取54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补脾益肠丸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基础性临床资料
在我院采取自愿参与原则选取5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参与本次探究,就诊时间是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组别是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27例。研究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5例、12例,患者年龄在68岁至24岁不等且中位年龄是(42.54±2.65)岁,病程在2年至12年不等且中位病程是(4.8±1.4)年;对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6例、11例,患者年龄在69岁至23岁不等且中位年龄是(43.01±3.21)岁,病程在1年至11年不等且中位病程是(4.9±1.7)年。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对比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组间数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一般病情变化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方法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单纯西药治疗:选取柳氮磺胺药物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用药剂量是每次4粒,3次/d,用药方法是口服,给予患者连续口服用药20天。
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补脾益肠丸治疗,用药剂量是每次6g,3次/d,用药方法是口服,给予患者连续口服用药20天。
1.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
当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给予粪常规检查后结果显示正常、肠黏膜恢复至正常状态或者存在疤痕则判定为显效;当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好转且给予粪常规检查后结果显示红细胞<10/HP、肠黏膜溃疡面积或者充血水肿糜烂得到显著性改善则判定为有效;当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粪常规检查后结果、肠黏膜均不符合以上标准时则判定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是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参与探究的5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软件名称是SPSS19.0软件,本组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经t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本组中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经X2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对比分析2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得出以下结论:明显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将其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组间差异较为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中具体临床数据。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且归属于“肠风”、“痢疾”、“脏毒”等范畴[4],本症为脾虚,病机病因是湿热邪毒,大量临床报道,患者禀赋不足以及饮食不节均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出现[5],另外,七情不和或者心神过度劳累也可以诱发本病,临床治疗中,主要遵循的临床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以及行气祛湿,基于此,提出了补脾益肠丸疗法,获得了确切临床疗效。
补脾益肠丸中中药成分包括延胡索、党参、当归、防风以及黄芪、补骨脂等,属于中成药,黄芪可起到补气升阳以及利水消肿的临床功效,可以止痛以及补血活血的药物成分是当归[6],党参的临床功效是益气生津以及养血,肉桂可起到温经通脉以及散寒止痛之效,可奏止泻止痉以及生湿止痛之功的中药成分是防风,诸药合用,可对患者起到健脾和胃以及清热解毒之效,可以补中益气以及涩肠止泻,获得理想临床疗效。
本组探究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是96.29%,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腹痛、黏液便、腹胀以及腹泻、排便不尽感)分别是(6.12±1.44)d、(7.55±2.22)d、(8.36±3.66)d、(6.58±2.66)、(6.33±1.33)d,均显著性更佳。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补脾益肠丸治疗,可获得理想临床效果,可显著缩短患者腹痛改善时间、黏液便改善时间、腹胀改善时间以及腹泻改善时间、排便不尽感改善时间,值得将其作为有效治疗办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立荣.补脾益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4):112.
[2] 游小敏.补脾益肠丸辅助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5,13(5):54-55.
[3] 李文英.温针灸联合补脾益肠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肾亏虚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4,31(6):87-89.
[4] 张亚利,郭倩,戴彦成等.健脾清肠方对脾虚湿热型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GRα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2):706-709,713.
[5] 黄晓华,尹天雷,李鹤白等.芪连片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8):1187-1189,1193.
[6] 苏德易.黄翁异功戊己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8例[J].甘肃医药,2014,33(9):701-702.
论文作者:谢迪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患者论文; 溃疡性论文; 结肠炎论文; 统计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有效率论文; 症状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