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邹奈伶

海绵城市建设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邹奈伶

北京中海华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18057

摘要:本文以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对城市建设进行调查和研究,同时对我国现有城市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和探索了城市发展和建设所需要的生态环境,探寻建立合适的海绵城市的构建思路,并进一步提出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建设;景观设计;应用

0引言

城市建设中离不开生态景观,通过海绵城市角度分析城市景观设计以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海绵城市角度下,如何通过海绵城市分析城市景观设计,并提高景观设计的实用性。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城市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理念系的具体实施与发展。

一、海绵城市理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必须要从全局进行考虑,对城市河道进行清理,对城市水生态系统结构进行重建,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解决雨水排放问题,比如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都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问题,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实现雨水的再利用。海绵城市的构建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抗洪防涝能力。城市的建设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随着城市占地面积正在不断扩大,很多湖泊都被填埋,水资源正在遭受污染,水资源短缺问题不断加剧,城市抗洪能力减弱,水文水力特性改变,每年我国都会有许多城市遭受洪涝灾害,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对雨水综合利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主要是将雨水进行综合管理和利用,挖掘雨水工程的最大价值,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海绵城市的特点

城市化一直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从建国以来,我国就努力的向城市化方向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国际城市规划设计风格的影响,城市规划设计千篇一律:地面硬化一马平川、钢筋混凝土构建的高层建筑群,几乎是杜绝一切自然形式的方式来推广人类文明。尤其是在路面硬化上,城市中可见的地面越来越少,在极端气候变迁因子的导引下,暴雨、洪流、干旱、热浪,城市同时将会变成灾难引爆的核心,这就好比是人类的皮肤坏死一样。

同时,我国城市规划中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缺乏整体性是关键问题,几乎每个城市都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地下排水系统大多无法满足城市的正常需要。

因此,要构建“海绵城市”,就必须转变原有的观念。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而海绵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简单地说,海绵城市具有快速吸水和大量储水的特点,而本质上说,这一作用正是生态性的基本体现,人类只要不过多的干预即可完成。

三、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1、实现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技术原则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一下几点技术原则:

将保存生态资源作为景观设计前提,比如森林、溪流以及湿地等;实现土地资源优化,最大限度减少土地浪费,减少不可下渗地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不可下渗地面与排水管道连接方面,要最大限度实现水平衡,科学利用场地特征,保障自然水的流通;通过排出控制和增长通过时间,使径流中所含的物质有充足的预处理过程;通过小尺度场地中设置分散的过滤、滞留等工程设施提供径流的储存和过滤。

2、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技术方法

减小城市化对自然水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非工程及工程性措施结合。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主要是在工程性措施方面发挥作用。工程性的措施可以主要分为滞留式、渗透式、过滤式和生物式四种,然而实际上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多数措施都是综合性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对于传统的BMP,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独特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都市自然排水系统(植被洼地、浅沟和低势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滞留草沟)、可渗透路面、生态屋顶。

(1)自然排水系统

自然排水系统(植被洼地、浅沟和低势绿地)由植物、地表洼地和渗透空间、人工改良土壤、本地土壤以及排水管道(选择性)组成。其中选择耐涝性的植被加强对雨水的有效过滤与渗透。地表洼地的尺寸根据涵洞的溢流来设计,使地表积水在24-48小时内渗入地下。自然排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有别于传统的排水系统,让雨水顺着街道流入收集管道,然后直接排入河流或湖泊,而是将雨水留住,通过植物的过滤和土壤的下渗,对地下水进行补充。自然排水系统比传统自然排水系统相比,造价更低,可以对径流量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2)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指在一个浅的洼地区域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等植物的工程性措施,它主要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下渗雨水,减小径流量。雨水花园将雨水管理的技术和景观设计密切结合,在处理雨水问题的同时也美化环境。它主要集中应用在居住区和商业环境中。目前相关领域研究主要前沿问题为如何利用雨水花园有针对性的减少雨水中各种污染元素的含量。

(3)可渗透路面

可渗透路面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不可渗的路面变为可渗透的水面,直接减少地表径流的工程性措施。这一措施是从源头治理雨水带来的污染,缓解地下水位降低的情况,从而减少其他雨洪水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针对可渗透路面主要集中于水泥砖块、水泥网格物、塑料网格物,可渗透沥青、可渗透混凝土等渗透材料的研究上。期待值是否适宜,包括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使用策略,满足土地使用者的美学期待,景观维护的成本,投资者高经济回报率的要求等。

四、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应用

1、海绵城市建设原则

(1)整体规划原则。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从整体布局去考虑,建设项目的作用能否发挥作用,前期规划设计很重要,尤其是要对城市的水系有充分 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应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先规划后建设,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

(2)生态优先原则。海绵城市的理论原本就是建立在生态性方面的,或者说是依赖于生态性实现的。在进行建设中要尽量减少人工的干预行为,通过规划引导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城市开发建设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

(3)安全防范原则。减少人工干预并非放弃人工繁育,事实上,人工系统主要实现维护、引导功能,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为出发点,综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

(4)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地面环境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应根据本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禀赋状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科学规划布局和选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

(5)统筹建设。“海绵城市”的理论虽然出现较长时间,但在具体的建设层面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因此地方政府的建设要与中央总体规划保持统筹一致。在各类建设项目中严格落实各层级相关规划中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统筹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推进中国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应用的思路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蔓延带来众多弊病,如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内涝与干旱并存等成为中国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越来越紧迫的问题,推进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应用迫在眉睫。从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形势和观念看,当前是应用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技术的最佳时机和地点。

(1)更新价值观,水危机是城市与区域决策者和设计师面临的严峻现实,无视这一问题的存在的决策和规划设计方案是缺乏时代人文精神,甚至是不道德的。

(2)更新知识,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必须和水文管理密切相结合,普遍地掌握水文知识迫在眉睫。

(3)更新观念,雨洪水是宝贵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好雨洪水是实现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五、结论

综上所述,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在城市规划中构建影响较低的雨水管理系统,依据海绵的原理,充分发挥其在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作用。由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刚刚起步,需要城市建设部门共同努力,在城市规划中的各个环节中有效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积极鼓励社会群众参与城市建设。为此,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阐述,研究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策略,以推动城市水环境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阳,林广思.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J].南方建筑,2015(03)

[2] 曹文美子.校园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02)

论文作者:邹奈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建设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邹奈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