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信息化育人理念内化于教育教学全学程
宋微,李奕松,张喜春
(北京农学院,北京)
摘 要: 本案例从北京农学院信息化建设入手,阐述了都市农林院校信息化服务教学、服务育人理念的实践过程,通过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两个维度的探索,走出一条适合都市农林院校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之路,从而为下一步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育人理念;教育教学全学程
一 背景和意义
高校在“信息化”时代,既是“信息化”的人才储备基地,又是“信息化”的受益者,从最开始的高校信息化办公系统、信息化教务系统、信息化科研系统、信息化招生系统,再到数字化校园,再到智慧校园,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成熟和深入,人们更多地去考虑信息化还能带给我们什么,还能够给教育带来哪些变革,还能给人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带来哪些冲击。
本例引自习近平在2013年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演讲中习近平引用了中国家喻户晓的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道出了中俄传统友好关系的重要意义以及访俄在时间节点的重要性。译者将其直译为“he who hopes for a good year starts planning in spring ”,原文和译句平实易懂,比喻形象,因为无论对于哪国人民而言,万物复苏的季节都是春天,都是一年的开始,因此不管译入语所在国是否有类似的表达都能使读者所理解并产生共鸣,这样既能获得译入语文化中的认同并且保留中国语言文化特征。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一方面是由课堂教学展开的,最初使用的是幻灯片,幻灯片作为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道具,避免了老师反复撰写板书的困境,加快了授课节奏,便于老师们梳理教学理路,受到老师们的欢迎;PPT得到广泛使用后,教师既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PPT制作,引入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前沿信息和专业信息,又可以通过PPT制作开展教学设计。PPT在课堂上的使用对于教学来说是个划时代的产物,随着PPT软件功能的拓展,它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强有力辅助工具;教学互动软件在课堂上的使用,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步构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获取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课堂,而是无处不在,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面临着冲击,受教育对象的时代特点也发生着变更,各种信息化高等教育的概念随之产生,慕课、微课、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得到倡导和推广。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另一方面是由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开展的。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机制、办学模式、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都受到了挑战,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管理需求,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急需进行的,它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教学水平、深化教学研究提供了条件。
对照组治疗药物单用阿司匹林(拜耳公司生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61023177),100 mg/次,1次/d;观察组治疗药物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J20080090),7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信息化是当代的时代特征,信息化对学生学习过程产生着深刻影响。首先,教育本质虽然没变,但是形式上已经随着信息化带来的理念冲击和技术变革,给教育理念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机遇和挑战。其次,高等教育的受教育对象是在信息化的冲击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成长特征中带有浓重的互联网技术标签。在此情境下,作为先进生产力推动者的高等教育更应该把握教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紧握教育走向和人才培养标准,积极应对学习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更新师生的教育观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以教育技术的变革带动教育内容的更新,从而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升,从而服务社会的良好目的。
二 都市农林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需求
(一) 都市农林区域经济发展信息化核心需求
健康的饮食与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和“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林业服务城市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其中,信息化+农林是保障健康饮食和良好生活环境的有力手段,是创新农林的有力手段,作为都市农林人才智库的资源提供者和建设者,充分利用信息化理念和大数据理念,对于促进农林业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具有积极意义,并能产生可观的农林科技创新影响。
微课的运用过程中,要从教学的节奏方面加强控制,这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以及发挥微课运用作用的关键点.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在节奏的把握中,要能给学生留有领悟内容的时间,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微课的应用理解数学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微课的方式自主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去.教学节奏的把握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目标等相结合,从整体上控制数学教学的进度.
(二) 都市农林高校师生发展信息化核心需求
信息化在协助解决学生个性化成长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教与学的效果,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控度也决定着是否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技术的掌握者,要不断强化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和信息化教学素质,推进教育信息化内涵建设,加大教师教学领导力训练,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考核方式、改进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型的设计,为学生搭建能力导向的目标、知识、能力、素质思维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三 教育信息化综合改革的教学改革实践
本文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现实要求探索信息化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都市农林院校适应时代特征、遵循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之路。
(一) 开展以学生收获为目标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
依托清华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开设的2781门课程早在2007年全部上网并实现辅助教学,同时设立网络课程专项经费,协同建设4批117门网络精品课程和网络公选课程。开课教师进行2次面授,其他课时学生通过网络自主进行学习、讨论、完成作业等,最终参加线下集中考试获得学分。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课程中心、精品课程、资源库三个板块,使教师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线上互动进行科学合理设置,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学习平台。满足教师对课程内容、结构、流程的设计,支持按知识单元或教学进程进行学习导航,满足学生关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信息的学习导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充分利用在线学习综合分析和评价实现教学评价。
(二) 加强教师领导力和信息技术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训
北京农学院师生严格遵循教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紧握教育走向和人才培养标准,积极应对学习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管理,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以教育技术的变革带动教育内容的更新、教学管理的更新,从而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培养目标,最终满足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升、随时研讨、随时交流的信息化核心需求,进而实现服务社会的良好目的。
(三) 面向全体学生,利用慕课平台,树立人人成才观念
教务管理系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中枢工具,一个学生的入学、培养、离校都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严谨的记录,它是教学管理的关键手段,北京农学院在引入、建设和运行教务系统中不断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6年,学校引入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全力保障并推进教学运行规范化管理,对于学校从学年制到学年学分制深化过渡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保证了2007版培养方案、2011版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更科学的教学管理思路,为学校培养都市型创新农林人才,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合格人才,提供了强劲的信息化支撑。
三 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综合改革的教学管理实践
目前,信息化高等教育的种种形式有数字化校园、在线课程、教学在线、教务运行中心、虚拟仿真系统等,他们都是教育信息化在信息化时代的推进和完善。
(一) 信息化+管理:十年稳定运行,十年信息化教务系统保障
一是充分利用慕课平台的大容量,满足学生求知需求,选择适当慕课课程作为通识课程体系的补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升学生知识的多元性;二是借助慕课平台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课堂上注重加强学生整合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注重学生研究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行程,促使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大大增强;三是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加大学情分析,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成长的课程,从未来成长角度为学生引荐优秀慕课课程,推进学生成长的多种可能途径。
瞄准科学发展前沿,精心制作1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遗传学》《普通昆虫学》《植物学》《经济法学》《生物化学》《普通昆虫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农业经济学》《旅游规划》《区域经济规划》;5门关注社会发展热点的视频公开课程:《动物行为、福利与健康养殖》《生态园林漫谈》《聚焦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消费者的法律思维》《现代农业企业漫谈》。其中《现代农业企业漫谈》是第五批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搭建了青年教师录课平台,引导教师进行教学能力训练,受到青年教师的广泛好评。
(二) 信息化+教学:十年深化建设,十年信息化教学平台支撑
大学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以学生收获为目标,就是站在成长者的角度,站在被培养者的角度,从学生利益出发,从学生成长角度出发,重构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分析学生未来成长所需要的素养和能力,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参与者,促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既要考虑“授人以鱼”,更要考虑“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形成研究性、批判性、创新性学习思维,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毕业要求贯穿到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作用,在教学模式上允许多样性、鼓励多样性。
(三) 信息化+课程:打造广电级录播平台,支撑都市农林特色课程建设
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三角洲河网组成,东江干流发源于江西省寻邬县桠髻岭,在广东境内流经龙川、河源、紫金、博罗、惠阳至东莞石龙,石龙以下进入三角洲河网区。东江三角洲通过狮子洋与西、北江三角洲相连,相对独立。干流由源头至石龙长约520 km,至狮子洋总长约562 km。石龙以上广东省境内约23 540 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87.06%,石龙以下的东江三角洲面积约为1 380 km2。
(四) 共享校外优秀创新创业慕课平台,助力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引入尔雅在线课程系统,共享校外优秀创新创业课程,学生线上完成自主学习,线下开展集中考试。通过对课程任务点监控,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校外课程和校内课程知识的复合,为学生复合知识体系提供服务,同时弥足校内创新课程需求不足的现状,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五) 信息化+评价:建立多角度教学评价体系
利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评价模块进行学生评教活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在线学习综合分析与评价、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监控等功能进行多元评价,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评价,注重过程反馈,明晰教学收获,及时考察学生知识理解度和消化度,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内容的改进。
四 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综合改革的思考
(一) 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综合改革需加强师生信息技术素养
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具有绝对掌控权,学生只需要被动的接受、理解、消化就可以,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都受到抑制。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成为了载体,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由主体转化为主导,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如何将知识有效传导、如何将知识有效采集、吸收和再加工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促进知识的有效传递和有效采集,需要加强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尤其是师生使用新技术的能力是迫在眉睫的。
比如早先有文章分析:“目前我国公民文化素质还不很高的情况下,还有相当数量的读者停留在较低、较浅的阅读层次,他们多从事体力和半脑力劳动,知识与技术含量较低,他们读不懂专业学术文献,高雅的艺术作品又欣赏不了,因此他们到图书馆的目的就在于休闲娱乐。”那么知识水平低的人阅读就是浅阅读,这显然行不通[1]。
(二) 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综合改革的内涵需要得到深化
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学习方式也变得更加自由、自主。然而,信息时代大量碎片化信息或者冗余信息,如何引导学生获取到有效信息变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海量信息冲击下,如何完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和建构,都是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来完成的。只有综合合理运用互联网和实体手段,强化教育全过程的引导,深化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内涵,满足大学生内心表达和知识渴求,强化三观引导、专业素质引导、科研素养引导和综合素质引导,才能有效保障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互联网为用、教育为体”,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构建一条具有都市农林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504/186490.html.
[2] 林业.“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因和突破口[J].新科程(下),2015,7.
[3] 刘云生.论“互联网+”下的教育大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20):10-16.
本文引用格式: 宋微,等.将信息化育人理念内化于教育教学全学程[J]. 教育现代化,2019,6(56):114-11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6.048
基金项目: 2018内涵发展定额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经费-教改重点审核评估项目-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项目支持。
作者简介: 宋微,女,副研究员,北京农学院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研究方向: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