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5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研究讨论,用随机数字法分组讨论,其中27例接受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另28例接受三柱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关节外倾角、关节活动度、关节内翻角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三柱内固定法治疗,可促进恢复关节功能,改善其关节活动能力的作用更为突出,疗效确切。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内固定;钢板内固定
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膝关节内创伤性骨折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选用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治疗疗效有直接性影响,可更好的减小术后并发症,促进其恢复。已有研究指出[1],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三柱内固定术治疗,安全高效。本研究通过对5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和复查,也取得了类似的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随机数字法分组讨论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5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龄21-46岁,平均为(26.8±1.1)岁,右膝15例,左膝12例,闭合性骨折13例,开放性骨折14例;研究组: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20-45岁,平均为(26.9±1.2)岁,右膝15例,左膝13例,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1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小(P>0.06)。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影像学检查韧带、关节、骨折等位置状况,以及损伤程度。对照组接受常规钢板内固定资料,空心钉固定骨折位置,解剖复位处理骨折处,确保关节部位稳定、平整。研究组接受三柱内固定术治疗,漂浮体位,骨折位置做外侧和内侧切口,同时复位处理两侧,后柱用小“T”型钢板或勺型钢板进行固定,外柱用“高尔夫”锁定钢板固定,内柱选用“L”型钢板或直型重建钢板固定。
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抗凝、抗生素等药物干预,避免发生静脉血栓、伤口感染等。术后3d开始进行功能锻炼。
1.3 指标判定
术后随访1年,测定并记录患者关节活动度、外倾角、内翻角等。
治疗前、治疗后,用HSS[2]评分法判定其膝关节疼痛强度、稳定性、活动度等,并比较。总分值为100分,评分越高则表明越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X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比较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关节外倾角、关节活动度、关节内翻角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1:
2.2 HSS评分
比较两组HSS评分,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2: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多因膝关节遭受纵向、外翻、内翻压缩暴力,往往合并血管、半月板、软骨、韧带等部位损伤。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往往伤情严重,发生骨折端粉碎、关节面坍塌等状况的可能性较大,治疗难度较大。且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多并发症,一旦不合理、不及时诊治,则会导致膝关节畸形,引发膝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正常活动。患者接受普通内固定钢板术治疗,虽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但手术切口大,术后感染可能性大,仍然会影响到术后恢复,加之患者若长时间负重,对其活动不利,早期接受功能锻炼,可能会再次塌陷。顾梦臻等学者[3]曾在研究中探讨到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8例,结果证实,接受普通钢板治疗的患者负重时间晚于锁定钢板治疗者,提示普通钢板治疗术后恢复速度较为缓慢。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HSS评分等优于对照组,提示三柱内固定法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优于普通内固定手术疗效。有关此点,刘智等学者[4]在讨论2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结果提示联合三柱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达到坚强固定、解剖复位、早期锻炼的目的,此手术方式行之有效,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三柱内固定可更好的固定胫骨平台后侧、外侧、内侧[5]。内固定后实施植骨,可降低术后塌陷,提升术后固定稳定性。并给予内外侧骨折复位,准确复位,解剖良好。可有效缓解骨膜剥离状况,确保术后骨折位置供血良好[6]。
综上,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三柱内固定法治疗,可促进恢复关节功能,改善其关节活动能力的作用更为突出,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罗从风,胡承方,高洪,等.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 [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3):201-205.
[2]Barei DP,O'Mara TJ,Taitsman LA,et al. Frequency and fracture morphology of the posteromedial fragment in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patterns[J]. J Orthop Trauma,2008,22(3):176-182.
[3]顾梦臻, 唐献忠, 于荣华,等. 2种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对患肢负重时间的影响[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 31(4):430-432.
[4]刘智, 李刚, 杨勇,等. 膝前正中加后内侧入路联合三柱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 中国骨伤, 2014, 27(11):961-964.
[5]van Dreumel R L, van Wunnik B P, Janssen L. Mid- to long-term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 Inj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are of the Injured, 2015, 46(8):1608-1612.
[6]Kokkalis Z T, Iliopoulos I D, Pantazis C. What's new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 Inj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are of the Injured, 2016, 47(6):1162-1169.
论文作者:莫世赞,万彬,谭小波,李翱翔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2
标签:胫骨论文; 关节论文; 术后论文; 钢板论文; 平台论文; 患者论文; 膝关节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