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教学论文,艺术论文,孙双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孙双金的名字,在我省乃至全国小学语文界,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自从1989年11月他在全国首届中青年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后,他就成了一位年轻的教学明星。中央电教馆、省电教馆录制了他的教学片,在全国和亚太地区播放。许多全国性专业刊物陆续发表他的教学论文,各地纷纷邀请他去上课和讲学。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的教学受到行家和教师们的赞赏。著名教育家斯霞说:“小孙老师的教学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真不简单。”广西的一位教师说:“他的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手法多样,语言优美。听他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江苏教育》介绍他的课堂教学时评价道:“孙双金在讲台前风度翩翩,光彩照人,他出众的才技,缜密的思维,和学生之间特有的默契,把教学活动引入了艺术的殿堂。”
那么,孙双金语文教学的特色是什么呢?根据他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可以概括为“一主三性”。那就是精心设计一条教学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形象性、情感性和求实性。
孙双金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应有一条清晰明朗的主线,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教学主线是打开课堂教学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丰富知识的一个纲,纲举目张。
孙双金设计课堂教学主线有六种方法:
一是由文路设计教学主线。文路即作者的思路。他认为:“扣紧作者思路来设计教学主线,能够使文路、教路和学路“三路”和谐统一,师生犹如和作者同乘一舟,披文入情,探幽揽胜,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他在全国获奖的《白杨》一课的教学,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他按照课文“白杨的外形→白杨的特征→爸爸的心愿”这样的文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教学,让学生先感知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杨正直高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性,最后领悟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美好心愿。
二是由课题设计教学主线。他认为:“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来组织教学,可以突出重点,加深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教《飞夺泸定桥》,紧扣了题目中的“飞”和“夺”字设计教学主线;教《狼牙山五壮士》,紧扣“壮”字设计教学主线。
三是由警句设计教学主线。孙双金认为:“警句是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在文章中或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蕴含深意。抓住这些句子设计教学主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作用。”他教《可爱的草塘》,抓住文中最后一句“但是我犹豫了,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分四步组织整个教学:第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画卷”的意思;第二步,引导学生理解草塘展示的四幅画面;第三步,启发学生想像草塘深处的美丽画面;第四步,引导学生体会祖国的山河之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四是由过渡段设计教学主线。孙双金把文章中过渡段的作用,形象地比喻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他教《伟大的友谊》,就抓住第四小节“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段话,构成三个教学环节:①利用过渡段分段、归纳段意;②利用过渡段理解课文内容;③利用过渡段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五是由习题设计教学主线。孙双金是这样看待习题的:“文后习题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精心设计的,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利用文后习题来设计教学主线,既能落实双基,又能突出训练重点,是一种朴实的好教法。”他教《麻雀》,就利用文后三个问题组织教学:先利用三个问题讲读全文,并突出第二个问题,通过讲解、朗读、比较、图示,让学生充分领悟老麻雀不畏强暴的精神,然后利用三个问题给课文分段,最后运用把三个问句改为叙述句的方法,概括段意。
六是由插图设计教学主线。孙双金认为:“课本中的插图是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给教学增色不少。”他教《小音乐家扬科》时,黑板上挂出放大的课文插图,每教一个段落,都从观察插图开始,然后按图启发思考,再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这种方法使学生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孙双金很有体会地说,这种方法“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
教学主线的设计,使课堂教学有了总体框架,有了一个切入口,有了一个把手,有了一个沟通教与学的通道。仅此还不够,孙双金认为:“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而且给学生以性情的陶冶,灵魂的洗涤,艺术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课堂教学就要体现“三性”。
第一是形象性。这既符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孙双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教学语言的形象性。他的教学语言不仅准确简练,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有感染力。他善于绘声绘色,善于打比方,力求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学生上他的课,总是被深深地吸引,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还通过体态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他把目光、表情、手势、体位称为体态语言,正确而恰当的运用,常常使学生兴趣盎然。对形象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他也很注意,尤其对教材上那些难以用语言形象化讲解的内容。如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白杨树的挺拔高洁,小孙曾花费心血,设计制作了一套复合幻灯片,形象地反映了白杨树不怕风沙、雨雪、干旱和洪水的精神品质和树中伟丈夫的神韵。
第二是情感性。孙双金特别欣赏这样一段话:“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是赞科夫说的,小孙在教学中一直坚持这样去做,努力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强烈的反响和共鸣。他通过自己较深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透彻深入地钻研并掌握教材,达到与作者同喜同忧,运用自如,使学生受到感染,与教师一起“披文入情”,一起“入境”“悟神”。他十分强调教学语言要感情丰富。他致力追求“讲到庄严处,学生竦容端坐;讲到豪壮处,学生热血沸腾;讲到义愤处,学生横眉立目;讲到欢快处,学生笑意盈盈”的教学境界。
第三是求实性。即把语文知识的教学落到实处,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孙双金在教学中,妥善处理好情节内容的疏通、写作方法的传授、篇章结构的分析和语言理解、推敲、运用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加强语言训练,形成了在深究中加深理解,在比较中训练语感,在应用中掌握语言的特色。他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培养他们养成“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习惯。课文《手》中有三处具体描绘了陈秉正老人那双奇特的手:“手一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他的手跟铁耙一样,什么棘针蒺藜都刺不破它!”“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孙双金在教学中抓住这三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味,从陈秉正老人的手有力、坚硬、粗糙三个特点,领会老一辈农民热爱劳动、艰苦创业的精神,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主三性”集中反映了孙双金老师语文教学的技巧和特色,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艺术魅力。“主线”撑起了课堂教学一片绚丽多彩的天;“形象性”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征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性”不仅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感染力,而且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生智能和意志品质的过程;“求实性”反映了语文作为工具的基本特征。按“一主三性”的路子组织课堂教学,既有章可循,又避免了一种固定模式,教师有广阔的天地驰骋,学生有充分的余地发展。可开出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之花,可结出丰满硕大的课堂教学之果。
孙双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参加全国首届中青年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比赛时,年方28岁,参赛的29名选手是全国29个省市小语界精英,与其他20多位年长的教师相比,他显得稚嫩,选《白杨》进行教学的除他之外,还有吉林、四川、黑龙江的选手,形成了一场“白杨大战”。然而,小孙最终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夺魁,其奥妙何在?我以为——
在于他对语文学科的正确认识。他认为:“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过程,而且是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这种认识使他能够居高临下地妥善解决好语文教学中文与道、教与学、讲与练、知识与能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不致有所偏颇。
在于他语文教学的深厚功底。他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语言生动传情,富有魅力。那是他多年坚持听广播,练朗读,学习演讲、相声、影视语言艺术的结果。他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那是坚持数年练字的成绩。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思考,把每节课当公开课对待,每次公开课都全力以赴,逐渐掌握了语文教学的规律。他利用教学之闲、晚间之闲和节假日之闲大量阅读教育学、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学法、文学和美学理论书籍,做了几十万字的笔记,使他具有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悟性,能把每堂课处理得别具一格,情文并茂,虚实相融。
在于他的认真精神和科学态度。他钻研教材在“深入”上下功夫,力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地领会文章中心,准确地把握文章特点,深入地揣摩编者意图。处理教材时,在“浅出”上做文章,力求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上课时,运用各种手段,使课堂教学达到自定的“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的16字要求。
在于他无止境地追求卓越。他要求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导演的才干,演员的素质,哲学家的思想。他说:“这是我追求的目标。”他得到丹阳市政府的晋级奖励,还获得过“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积极分子”光荣称号,当选为镇江市首届“青年十杰”之一,破格获得小学高级教师技术职称,被提拔为丹阳师范附属小学副校长。面对成绩和荣誉,他不辍耕耘,决心培植小学语文教学园地里更加艳丽的改革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