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园林植物作为城市园林景观的基础,是改善城市环境、创造城市美景的关键。但是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多种病虫的侵害,导致园林植物生长衰弱、甚至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发育,降低城市园林观赏价值,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城市园林植物养护及保护措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和保护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养护;保护措施
植物是园林的主要构成部分,园林的内部布局、视角设计等大都运用到植被,因此加强对园林中植被的管理是十分必然的,近年来,城市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养护人员稀缺,致使园林的养护及保护工作不断搁置,园林植被长期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对园林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如何加强对城市园林的治理,也成为相关行业的首要研究问题。
1园林植物养护的必然性
园林植物养护是园林建设的继续,同时也是对园林景观的再生产和再加工,是一种以人工方式进行的良性干预。通过一系列养护管理措施有利于保持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例如:移植、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以及灌溉等,利用这些措施可以充分发挥出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并最终实现园林绿化的目的。所谓的园林植物养护实际上就是一种在植物成活之后进行不间断管理的工作,但这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在园林植物养护的过程中,其中的主要环节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也是不能忽视的,这是养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园林绿化工程的前期工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决定着整个园林工程的成败。园林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园林绿地的使用功能和性质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园林植物一般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配置灌木、乔木、草坪、地被时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及要求,通过合理的搭配,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2城市园林植物养护措施
绿化养护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之上,最大限度上提高养护水平,确保植物生长能够达到预期景观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2.1加强垂直分布养护
对于园林造景而言,垂直方向植物对阳光需求较大,其次是温度、水分等。乔木、灌木是常见的城市林缘线、植物立体层次主体,常常与花卉、地被草坪互相搭配,形成立体景观效果。因此在养护工作中,应重视对前灌木的水肥、树形管理。如大树在冠幅内地面开挖地穴、施肥较多,可以将复合肥作为主要肥料,针对花卉、果木等,需要适当增加磷钾肥,并加强对杂草的处理,对树形进行相应的修理。另外,针对花卉植物来说,养护人员应控制好浇水、施肥等细节,如球根花卉较为敏感,不能够使用没有经过腐熟的有机肥,以此来避免烂根问题的出现。针对地被植物养护,应做好防范水土流失、增强土壤肥力等养护工作,以促使各类植物能够互相映衬,共同生长,形成良好的园林景观效果。
2.2古树名木类植物的保护
古树名木可以成为城市园林景观的绿色瑰宝,映衬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其管理主要以古树复壮和养护为主。地上部分的外伤,用硫酸铜溶液消毒后涂天然桐油等保护剂;大风折断的枝条,根据树形和树势修剪冠径。在地上部分修剪的同时,要松土促进根部的有氧呼吸。对于结果的古树和风景区的古树应做支撑保护和设避雷针处理。地下部分的复壮,不仅要促进老根系生长,还要嫁接新根。研究表明,通过疏松土壤达到古树名木复壮的措施有:深耕松土、开挖土壤通气孔、土中埋树枝或者聚苯乙烯发泡材料、更换污染土壤等。如国光多功能棒肥可以均匀合理添加杀虫杀菌剂和生根剂,提供全面均衡的养分,使名木古树、老树和弱树复壮树势,且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效果。此外,大树移栽,应该做到合理的安排,考虑天气、大树本身的质量、土球、浇水等综合因素[1,17,22],以保证移栽后成活率。如国光的松尔树干保温保湿带、撒施型生根剂、根盼生根剂、抑制蒸腾剂等在大树移栽养护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植物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园林植物保护措施
随着城市园林建设发展,促使园林植物保护经历了单一保护朝着综合防治、生态调控等多元防治方向发展。从城市园林管理来看,植物保护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3.1优化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作为创造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在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植物特点、生长习性等方面的考虑,采取多元化配置方式和方法,采取乔-灌-地被复合立体模式,以此来增强城市园林景观稳定性、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从而更好地呈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针对树种的选择,应结合植被分布规律,坚持科学、合理原则,做到适地适树、将乡土抗性较强的树种作为主要植物。同时,还应设置合理的栽培密度、形式,充分结合植物材料季节性变化特点,减少配置病虫转主寄生植物,以此来丰富城市园林内部景观,增强景观观赏价值。
3.2物理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趋性诱杀、高频电波等物理手段,对害虫的特性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对病虫害的整治工作;而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对植被进行喷施,从而形成大面积的防护网,实现植被对于病虫害的隔绝。化学治理是植被保护的第一阶段步骤,而物理防治则是对植被问题更为精细化的处理,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植被的整体性防治,通过了解植被的生长周期、趋向性与习性等,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各项技术的配置与改进,确保防治工作能够降低植被上的化学农药残留,又能够提升对害虫的杀伤力,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从而实现对园林环境的有机治理。
3.3生物防治
城市园林植物的生物防治指的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代谢的产物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以达到降低或消灭害虫的目的,包括利用昆虫天敌以鸟治虫和以虫治虫、利用病原微生物以菌治虫、利用有益微生物治虫、利用昆虫激素以激素治虫、以病毒治虫、以菌治病等[25_26]。这种防治方法的最大好处在于对人和牲畜无危害、对周边环境无污染,并且对病虫害具有长久抑制的功能,而且成本低,便于操作且效果非常好,可实践性强。
3.4人工保护及外科手术
园林维护人员根据病虫害的潜伏特点及规律,可人为对病原体和害虫进行防治措施,例如喷洒农药、破坏病虫的栖息场所。另外,修复出现损害的树体,例如病斑,一般采取刮治处理,并涂抹特定的灭菌剂;给树枝或枝干刷白,防治越冬害虫;针对树洞,采取填补修复等措施,并进行消毒防腐处理等。
结束语:
如今城市生存环境在不断更新,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地改善。园林植物保护的防治策略由短期性行为转移到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防治的办法由单一的化学防治转移到绿色生态植保,城市环境渐渐发展为一个害虫-天敌-环境三者互相制约、相互依存且良性发展的园林生态系统。所以在日趋成熟的城市植物造景前提下,园林植物的保护应强调生态治理,充分利用园林生物群落间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协调和使用好各种防治方法,实现城市局部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良性循环,最大化地发挥观赏植物的生态景观效益。
参考文献:
[1]浅析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和保护措施[J].臧红艳.农家参谋.2017(21)
[2]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和保护措施[J].郁春雷,耿士均,王波.浙江农业科学.2015(02)
[3]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和保护措施探究[J].黄美琴,张红霞,丁宇.现代园艺.2018(06)
[4]城市园林植物养护问题探讨[J].马文海.农技服务.2015(04)
论文作者:郭蒙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植物论文; 园林论文; 植被论文; 城市园林论文; 害虫论文; 病虫害论文; 保护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