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安全管理方法探讨论文_李大国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安全管理方法探讨论文_李大国

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十分快速,建筑行业越来越普遍。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实施对于保证整个工程建设质量,促进整个工程顺利的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能够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在明确危险源的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方法,以此保证建筑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管理

引言

建筑施工由于受限在有限的空间内,人流、物资、机器等大量堆积,再加上施工县城人流量巨大、施工条件有限且变化无常、露天操作过多等原因,导致了建筑施工现场隐藏着许多危险源,严重影响着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

1建筑工程危险源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主要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的着不安全的因素,有可能导致施工人员出现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等引起的突发性的事件。且,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机械化、电器化产品使用的频率和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尤其是建筑电气的存在容易导致施工过程出现不安全的时间。危险源的存在是导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实现的根本原因,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强化对安全施工管理危险源的明确、分析和控制,以此能够做好预防及救治措施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有着特殊性。①危险源隐蔽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危险源,但并不是所有的危险源都会引发建筑施工事故,只有当危险源蓄积的能量达到饱和的状态,才能够触发危险事件。且隐蔽性的危险源同时表现在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很好的潜伏,没有被完全的显露出来。②建筑工程施工危险源存在突发性,这是基于危险源隐蔽性的特点基础上,危险源的隐蔽特点促使危险源在长时间内蓄积,所以一旦爆发,便是施工人员未能够预见且及时预防的可能性也比较低,且产生的损害范围大。然后,不确定性。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复杂、管理方面、管理阶段多层次交叉,导致在针对建筑工程危险源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多项干扰因素的存在,导致危险源的确定是不明显的。③建筑工程危险源的连带性特点,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旦某个方面的危险源爆发为突发性事故,那么将会对其他施工方面产生连带的影响。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分类主要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而主要包括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心理、生理性危险源、行为性危险源以及其他危险源,在施工的过程中,各种危险源都有存在的可能性,且各种危险源同时交叉爆发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2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

2.1危险源辨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综合了众多文献研究资料并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认为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要始终坚持共性、特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基本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性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在实际排查的过程中认真分析施工现场的具体环境,以此来不断完善危险源清单;科学性是基于共性与特性基础上,要求管理人员始终坚持科学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措施来进行安全管理;而系统性则要求其充分考虑危险源自有的连带性特征,要运用科学的理念来系统分析危险源在各要素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明确主要危险源和相关联危险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2.2危险源辨识应采用的具体方法

(1)直接经验法

直接经验法的使用是建设企业管理人员在综合以往施工管理资料列出危险源的清单,并在经验丰富、技术技能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直接开展危险源辨识及排查工作,通过类比的方法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来对危险源作出判断,在现阶段是运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

(2)系统安全分析法

系统安全分析法是一项系统、全面的针对危险源进行安全管理的控制系统,是建立在安全管理机制基础之上的,其通过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分析方法(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故障树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等分析方法)来对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通过综合运用两种及其以上的分析方法来完善危险辨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是符合现代化管理理念的重要科学管理措施,现阶段正处于推广试用阶段,但在未来将逐渐代替直接经验法成为科学的危险源管理控制方法。

3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安全管理方法探讨

3.1建立起危险源评价程序系统

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评价程序系统,才能进一步提高系统本质的安全化程度,实现管理者对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控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最优安全管理方案,从而推进安全管理体制的标准化、科学化和系统化,进而提高危险源安全管理的水平及有效性。在此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对危险源评价采用的方法以定性危险性评价(安全排查表、故障树分析、人员可靠性分析、事故树等)、定量危险性评价(概率风险评价法、打分检查表、MES等)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而重点使用的方法为概率风险评价法(LEC),其通过公式来计算出危险源危险性的分数值,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十分普遍。

3.2完善危险源公示和备案机制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之后,建设单位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应急方案和管理控制措施来加强对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因此也要进一步完善对危险源的公示和备案机制,通过加强对在场全体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公示告知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以此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3建筑施工过程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①注重人员的安全管理,一方面提高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及时的反馈的观念;另一方面保证人员安全施工、技术和设备操作应用的安全性管理,从人为因素上能够切实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②做好安全管理的定期巡察,及时的组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各项施工部分、各个施工阶段、各个施工方面等进行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化分析方法的危险源辨识和明确,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预防对策。然后,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工程管理单位人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的特殊性的问题的存在制定细致的、突出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制度在安全管理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以此能够通过安全管理制度权威性、限制性、规范性的优势促使安全管理工作的切实落实。③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存在种类多且复杂,隐蔽性强,所以在针对危险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强化内部监督制度,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作用的发挥,督促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并且定期的对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评估、反馈与交流,及时的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改正,落实有效的危险源安全管理方法的落实。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安全管理方法的科学运用对于保证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及高质量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针对建筑工程存在的多样化的、隐蔽性、突发性、连带性的危险源的存在,能够从危险源方法辨识、危险源过程确定以及具体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执行,整体上降低危险源诱发因素出现的几率,破坏危险源产生的条件,从而有效的针对建筑工程危险源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识别方法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

[2]徐俊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问题研究[J].科技视界,2013(32):127.

论文作者:李大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安全管理方法探讨论文_李大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