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赵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赵君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161100

摘要:目的 探讨并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用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平均下床活动的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患者(17.5%),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等特点,值得医学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 Method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2014 January 80 cases of acute cholecystitis patients,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dmission has order of 8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40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pen surgery,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atients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average hospitalization after operation time,average bleeding volume and average out of bed time activity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 rate of 7.5%,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17.5%),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cholecystitis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trauma,less bleeding and so on,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acute cholecystitis;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linical efficacy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发和常见疾病,其发病特点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病理复杂多变等[1]。通过胆囊切除术术手段来治疗该病是目前医学临床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治疗方法[2]。腹腔镜技术不断获得医学界的认可。本文将腹腔镜与开放开腹手术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3],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B超影像学检查后提示胆囊有明显增大,胆囊壁厚度变大,胆囊界限模糊。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1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28岁~75岁,病程18 d~3个月。研究组,2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29岁~76岁,病程20 d~3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比较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4]。

对照组采用开放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患者姿势为仰卧,截取患者右肋边缘的下行位置作为切入点,将胆囊完全剥离后要及时对腹腔进行冲洗,冲洗干净后对其缝合,采用间断式缝合的方式对患者的胆囊床缝合。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进行治疗,具体操作为:患者姿势为仰卧,截取患者的脐部位置作为切入点,进行穿刺并建立人工气腹,在穿刺点注入CO2气体,此时要充分控制好CO2的进气量,将人工气腹的压力尽量控制在8~12mmHg,此时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的视野辅助下行四孔法手术。在该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姿势应为头部居于高位,脚部居于低位,两者相差15°,左边居于低位,右边居于高位,两者相差30°。经腹腔镜对患者的腹腔进行深入探查,将患者的胆囊病灶部位及其周边的组织粘连性做好充分分析后,采取适当的方式将胆囊与周边组织进行剥离,待胆囊的三角区和胆囊动脉充分显露出来后,在最好的视野环境下将胆囊切除。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采用抗感染、止痛和静脉补液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以及详细记录下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平均下床活动的时间,接受3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用(x±s),计数资料的检验用χ2,当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情况比较 通过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临床指标发现,研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平均下床活动的时间这几个指标均少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经过术后3个月的随访,对照组患者有3例出现胆漏,有2例出现术后大出血,有2例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好,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7/40);研究组有2例出现胆漏,有1例出现术后大出血,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两组从并发症比较来看,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急性胆囊炎在早期的发病病症表现并不明显,但是当患者的胆囊部位受到其他感染或是化脓之后,胆囊的炎症反应就会蔓延到周边的组织细胞[6],使患者发生剧烈的反应。该病的后续发展中有可能会引发脱水、休克等不良病症,因此,对该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往常的开腹切除胆囊手术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其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风险高等不足,患者的预后欠佳。腹腔镜技术的引进在很多方面补充了开腹手术的不足,其以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逐步发展成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根治性手段[2]。

在上文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平均下床活动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5%,两组差异显著(P<0.05)。

总的来说,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不仅是因为可以得到较为清晰的手术视野,具有视野的放大作用,还能够更为清晰地观察胆囊病变部位的变化情况,暴露效果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因此,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符合微创原则,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20):114-115.

[2]祝浩宇,冷勇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炎症期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20(33):156-157.

[3]田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0:56-57.

[4]唐海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4:66-67.

[5]冯建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8:55-56.

[6]李勇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

论文作者:赵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赵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