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合理度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品结构论文,经贸论文,区域论文,我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区域间产业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快于区域间GDP的增长速度。各区域通过充分发挥区内的比较优势,经由区域间出口和进口,互通有无,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1]。如同一个国家一样,一个区域在区域间产业经贸交流中也存在着经贸产品结构合理与否的问题,即指该区域的经贸产品对区内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2]。从定性的角度来说,如果出口产品能带动区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口产品能弥补区内生产的不足,这样,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的结构大致就是合理的。相反,如果出口的产品正是区内紧缺的产品,因为出口而影响了区内其它生产部门的需求,结果给区内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或者进口的产品不是区内生产急需的紧缺产品,因而对区内生产的促进作用很小,而且由于进口产品部分替代了区内产品,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区内生产能力的闲置,这就是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从定量的角度来看,区域间经贸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是指不同产业的经贸产品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因为不同产业的产品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在经贸产品中对国民经济拉动或推动作用大的产品所占的比例较大,这样的结构就是合理的,它体现为在同样的出口总量或进口总量下,对经济的拉动或推动作用更大更强。
所以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是一个很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分析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合理度可以为我国正确引导区域间产业经贸活动提供依据。本文将通过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各区域的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加以深入探究。
二、研究方法说明
为了能比较清楚和有效地研究和考察我国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合理度问题,为我国今后科学地规划和制订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做出积极贡献,我们开发了产业分类齐全、区域划分合理科学且符合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现状需要的、能为我国今后区域规划产生积极有效指导作用的中国200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是在各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跨区域的投入产出联结模型,它将各区域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生产分配使用情况及价值形成过程,都在一张表上反映出来,因此兼有全国投入产出表和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特点和作用。它除了可以反映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外,还可以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经济联系,并把部门间和区域间的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可以系统而全面地反映各区域之间和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比较不同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特征和技术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产业相互关联与影响,是进行区域间经济关系研究的最有效的数量分析工具之一。我国对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每五年进行一次,目前全国最新的投入产出表只到2002年,当然,这还仅仅只是普通的常规的投入产出表,而对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工作却从来没有进行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投入产出模型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技术水平和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科学假定条件下建立的,因此其反映的数据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即投入产出表所反映出的各种系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有效的、稳定的,能够基本保持不变[3]。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也有这种性质,因此本文所探讨的中国200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表不仅可以代表中国2000年各地区各产业的投入产出结构特点,而且也可以代表后面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区域间生产结构情况,其实用时间有效性之长是许多统计数据的年鉴表所无法与之相比的。本文所探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结构图和对产业及区域的具体划分见图1、表1。
图1 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基本结构图
中间需求
最终需求
代码
进口 误差总产值
区域1…
区域1…出口
区域5 区域5
中间
区域1
投入
…X[,ij][rs] F[,it][rs] LE[,i][r] LM[,i][r] QX[,i][r]
XX[,i][r]
区域5
增加值
VV[,hj][s]
总投入
XX[,j][s]
(注:X[,ij][rs]是s区域j产业对r区域i产业的中间需求;F[,it][rs]是s区域t部分对r区域i产业的最终需求,包括: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产形成和存货变化量;LE[,r][r]和LM[,i][r]分别是r区域i产业的出口和进口;QX[,i][r]是r区域i产业的误差;XX[,i][r]是r区域i产业的总产值;VV[,hj][s]是s区域j产业获得的h部分的增加值,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XX[,j][s]是对s区域j产业的总投入。)
表1 全国产业部门分类对照表
3部门 8部门30部门
1.农业 1.农业
2.煤炭采选业
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4.金属矿采选业
1.第一产业
2.采选业
5.非金属矿采选业
6.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7.纺织业
8.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它纤维
3.轻工业 制品制造业
9.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10.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
业
11.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12.化学工业
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4.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5.金属制品业
2.第二产业
16.机械工业
4.重工业
1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2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
械制造业
21.机械设备修理业
22.其他制造业
23.废品及废料
24.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
5.电力、蒸汽热水、应业
煤气自来水业 25.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26.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建筑业
27.建筑业
7.商业、货物运 28.货物运输及仓储业
3.第三产业
输和仓储业
29.商业
8.其它服务业 30.其它服务业
(注:其它服务业包括邮电业、饮食业、旅客运输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事业、综合技术服务业、行政机关及其它行业。)
东北区域: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东部区域: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
中部区域: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西北区域: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
西南区域: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
(注:对以上区域的划分,不包括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三、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合理性计算
某区域某产业的区内影响力系数反映的是该区域该产业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对该区域所有产业所产生的生产需求的波及影响程度,影响力系数越大表示该区域的该产业对区内经济的带动作用越强。某产业对某区域的推动力系数反映的是当该区域的各个产业都增加一个单位的增加值时,要求该产业为该区域提供产品的完全供给程度与所有产业平均水平的相对比较,推动力系数越大表示该产业对该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越强[4]。所以,如果某区域出口各产业产品的结构比例排序与相应的它们对该区域的影响力系数的排序趋于一致的话,大体上就可以认为该区域这种出口产品的结构对该区域来说是比较合理的。而如果某区域进口各种产品的结构比例排序与相应的它们对该区域的推动力系数的排序同样也趋于一致的话,那么也可以认为该区域的这种进口产品的结构相对该区域来说总体上也是比较合理的。
(一)区域间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对比
通过研究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本文首先对各区域各产业的区域间出口产品的结构比例和相对应区内的影响力系数,以及各区域进口各产业产品的结构比例和相应各产业对各区域的推动力系数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按由大至小的顺序进行了排序对比,结果见表2。
表2 我国区域间进出口产品结构比例的排名与各区域产业对区内影响力及推动力系数排名的对比
排
各区域间出口产品结构及对区内影响力系数排名
各区域间进口产品结构及对区内推动力系数排名
东北
东部
中部
西北
西南
东北
东部
中部
西北
西南
名 A
B
A
B
A
B
A
B
A
B
C
D
C
D
C
D
C
D
C
D
1
3
14
12 25
14 8
14 25
14 17
6
30
14 27
12 27
12 27
12 27
2
14 15
6
17
6
7
29 6
6
7
12 27
12 30
14 30
6
30
6
30
3
11 18
16 8
12 25
11 14
29 14
14 14
6
12
16 12
8
14
8
12
4
12 16
8
7
2
22
1
7
12 15
29 12
29 14
6
13
14 1
16 14
5
6
17
19 15
13 27
12 4
1
9
1
13
2
16
19 14
16 12
11 6
6
2
13
14 9
1
15
6
18
5
18
19 16
1
13
11 1
29 13
14 13
7
5
27
29 6
29 18
2
11
17 27
7
1
13 7
8
16
17 16
29 1
8
1
21
18 16
16 12
3
27
9
10
2
29
11 1
17 6
28 29
19 17
9
16 20
11 27
7
6
19 13
28 12
16 6
5
18
29 7
18 6
18 16
10 29 4
17 18
5
14
16 19
13 16
28 17
3
19
18 29
7
18
1
29
11 17 8
28 12
28 13
28 10
2
13
8
11
7
6
28 15
19 11
17 15
12 13 7
7
13
11 17
4
8
16 8
18 15
22 15
1
17
13 28
28 18
13 28 6
1
10
22 10
18 12
19 20
17 18
28 8
5
18
5
15
10 10
14 9
10
10 2
17 9
7
16
22 22
13 7
16 17
10 8
10 7
13 19
15 8
25
13 4
8
16
5
9
10 25
9
28
9
29
7
28
1
17
7
7
16 18 12
5
22
24 21
13 29
4
21
11 24
17 10
3
10
22 19
2
28
17 19 30
2
19
9
20
17 20
18 4
5
8
24 28
2
24
11 24
23 24
18 15 26
15 5
10 5
24 24
8
11
4
10
8
11
13 1
3
10
24 9
19 7
9
9
20
18 26
8
2
7
6
10 19
19 24
9
19
15 4
15 8
20 10 11
3
26
15 4
9
15
3
19
3
9
18 9
15 22
9
2
20 11
21 21 2
20 14
4
24
10 17
11 23
24 3
15 22
24 9
20 8
21 5
22 23 19
22 29
19 29
21 28
15 26
15 5
4
4
4
2
4
9
5
22
23 4
24
24 24
3
11
15 30
24 5
22 2
10 20
20 5
2
5
22 2
24 24 29
4
30
21 19
22 5
23 2
20 4
21 5
22 4
24 22
3
4
25 22 5
23 28
23 2
23 22
21 24
21 22
23 2
23 20
26 3
4
20
26 20 28
21 11
26 30
20 21
20 29
23 21
26 21
25 21
23 21
9
25
27 26 22
25 1
20 28
25 26
26 3
25 20
25 3
21 3
21 20
25 21
28 25 1
26 3
25 3
26 1
25 30
26 26
20 25
26 25
25 25
26 3
29 27 3
27 21
27 1
27 3
27 28
27 25
27 26
27 26
27 26
27 26
30 30 23
30 23
30 23
30 23
30 1
30 23
30 23
30 23
30 23
30 23
(注:A表示各区域间出口产品的结构比例;B表示各区域各产业对区内的影响力系数;C表示各区域间进口产品的结构比例;D表示各区域各产业对区内的推动力系数;对应下方的数字是相应各产业的序号。)
首先,从各区域产业向区外出口产品的结构比例排序与相应各产业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系数的排序对比来看,各区域出口产品的结构都存在着一定的失调现象,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区域间出口产品结构。东北、东部、中部、西北和西南各区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系数位于前15位且对应的区域间出口产品所占比例也位于前15位的产业,或者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系数位于后15位且对应的区域间出口产品所占比例也位于后15位的产业个数合计分别依次为12个、18个、18个、18个和16个,相应的基本合理率分别为40%、60%、60%、60%和53%。从具体的分布情况比较来看,除各区都有的2个电力、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业和1个其它服务业外,其中东北地区为2个轻工业、7个重工业;东部地区为2个采选业、4个轻工业和9个重工业;中部地区为2个采选业、3个轻工业和10个重工业;西北为1个采选业、2个轻工业和12个重工业;西南地区为2个采选业、2个轻工业和9个重工业。如果从计算的各产业位差(各区域各产业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系数排名减去相应区域间出口比例的排名)比较来看则可以发现,东北、东部、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区各产业的位差绝对值总和分别为330、254、290、248和280。可见,东北地区的位差最大,比最低的西北地区要高出82,说明东北地区各产业的区域间出口比例与相应各产业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系数的一致性较差,各产业的区域间出口产品结构与相对应区内经济的影响力系数很不协调,相互间的错位较大。其中,各区域位差的绝对值较大的前6位产业分别依次是,东北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8)、建筑业(-22)、农业(20)、非金属矿采选业(18)、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7)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7);东部地区的煤气生产和供应业(-26)、建筑业(-20)、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7)、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商业(15)和农业(14);中部地区的煤气生产和供应业(-25)、建筑业(-24)、农业(23)、煤炭采选业(21)、货物运输及仓储业(16)和商业(15);西北地区的煤气生产和供应业(-26)、农业(2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1)、建筑业(-21)、商业(14)和煤炭采选业(12);以及西南地区的农业(25)、商业(23)、建筑业(-22)、货物运输及仓储业(20)、金属制品业(-18)和非金属矿采选业(17)。
其次,从各区域向区外进口各产业产品的结构比例排序与相应各产业对各区域经济的推动力系数的排序对比来看,各区域的进口产品结构也存在着一定的失调现象,而东部地区的区域间进口产品结构相对其它区域表现而言则更不合理一些。对东北、东部、中部、西北和西南各区经济的推动力系数位于前15位且对应在各区的区域间进口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也位于前15位的产业,或者对各区经济的推动力系数位于后15位且对应在各区的区域间进口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也位于后15位的产业个数各区合计依次为:22个、16个、22个、22个和24个,相应的基本合理率分别为73%、53%、73%、73%和80%。从具体的分布情况比较来看,除各区都有的3个电力、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业和1个农业,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各1个商业、货物运输和仓储业及其它地区2个该产业外,其中东北地区为3个采选业、3个轻工业和10个重工业;东部地区为1个采选业、3个轻工业和7个重工业;中部地区为3个采选业、4个轻工业和9个重工业;西北地区为3个采选业、3个轻工业和10个重工业;西南地区为4个采选业、4个轻工业和11个重工业。同样,如果从计算的各产业位差(各产业对各区域经济的推动力系数排名减相应各区域进口该产业产品比例的排名)比较来看则可以发现,东北、东部、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区进口各产业的位差绝对值总和分别为184、236、200、200和186。可见,东部地区的位差最大,比最低的东北地区要高出52,说明东部地区向区外进口各产业产品的结构比例与相应各产业对东部地区经济的推动力系数的一致性较差,东部地区区域间进口各产业产品的结构与相对应区内经济的推动力系数很不协调,相互间的错位度较高。其中,各区域的位差绝对值较大的前6位进口产业分别是,东北地区的其它服务业(-29)、建筑业(-27)、煤炭采选业(1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3)、金属制品业(-10)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东部地区的其它服务业(-28)、建筑业(-28)、煤炭采选业(2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7)、非金属矿采选业(15)和商业(11);中部地区的其它服务业(-28)、建筑业(-2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2)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1);西北地区的其它服务业(-28)、建筑业(-28)、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18)、农业(-11)、非金属矿采选业(10)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以及西南地区的其它服务业(-28)、建筑业(-28)、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16)、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5)、废品及废料(13)和金属制品业(-8)。
总的来看,我国区域间产品的进出口结构都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且出口结构相对进口结构要更加合理一些。特别要注意的是,那些对区内影响力系数小但又具比较优势的产业不能光靠出口它们的产品来换取价值,这点对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利用好资源优势极为重要。
(二)区域间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测算
对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合理度的定量分析基本上可以通过测算其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来进行。为此这里需要定义区域产业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附图
附图
在以上两组计算公式中,EXT[,i][r]表示的是由r区域的i产业向区外出口产品而对区内的经济发展带动的影响力指数。其中,T[,i][r]是r区域i产业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系数,EX[,i][rs]是r区域向s区域出口i产业产品的总值。相应地,对r区域的全部产业向区外出口产品的影响力指数求和,即为整个r区域向区外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IEX[r]。IMS[,i][s]表示的是因s区域向区外进口i产业的产品而对区内的经济发展产生促动作用的推动力指数。其中S[,i][s],是i产业对s区域的推动力系数,IM[,i][rs]是s区域向r区域进口i产业产品的总值。相应地,对s区域向区外所有产业进口产品的推动力指数求和,即为整个s区域向区外进口产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IIM[s]。
显然,各区域向区外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与各区域向区外出口产品的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当一个区域各产业出口产品的结构比例排序与相对应区内的影响力系数的排序越接近一致时,其出口产品的结构也就越合理,出口产品的合理度指数就越大。在相同的排序下,对区内影响力系数大的出口产品在总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出口的合理度指数就越大。同样,对于一个区域向区外各产业的进口来说,进口产品的结构也会直接影响到进口产品的合理度指数,当一个区域进口产品的结构比例排序越接近推动力系数的排序时,该区域进口产品的结构就越合理,进口产品的合理度指数也就越大。或者,在相同的排序下,推动力系数大的进口产品在总的进口产品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该区域的进口合理度指数也就越高。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我国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表3。
表3 我国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影响力指数和推动力指数
产业
各区域产业的影响力指数各区域产业的推动力指数
序号
东北
东部
中部
西北
西南
东北
东部
中部
西北
西南
1 0.0341
0.0287
0.0510
0.0687
0.0441
0.0953
0.0830
0.0517
0.0446
0.0664
2 0.0501
0.0140
0.0675
0.0547
0.0273
0.0230
0.0318
0.0114
0.0029
0.0099
3 0.1047
0.0089
0.0062
0.0339
0.0086
0.0074
0.0116
0.0077
0.0077
0.0021
4 0.0053
0.0061
0.0116
0.0236
0.0159
0.0096
0.0051
0.0034
0.0034
0.0025
5 0.0426
0.0163
0.0347
0.0165
0.0506
0.0111
0.0166
0.0137
0.0144
0.0050
6 0.0609
0.1002
0.1184
0.0795
0.1274
0.1743
0.1036
0.1173
0.1093
0.1409
7 0.0111
0.0441
0.0424
0.0207
0.0150
0.0421
0.0387
0.0287
0.0381
0.0210
8 0.0172
0.0940
0.0272
0.0089
0.0136
0.0269
0.0137
0.0465
0.0454
0.0559
9 0.0168
0.0131
0.0196
0.0064
0.0396
0.0139
0.0138
0.0059
0.0074
0.0018
100.0071
0.0312
0.0149
0.0064
0.0179
0.0122
0.0089
0.0198
0.0192
0.0247
110.1262
0.0411
0.0282
0.0989
0.0071
0.0236
0.0316
0.0515
0.0174
0.0440
120.0852
0.1630
0.1094
0.0730
0.1212
0.1984
0.2155
0.2668
0.2229
0.2443
130.0365
0.0218
0.0720
0.0185
0.0357
0.0391
0.0829
0.0316
0.0439
0.0398
140.1680
0.0746
0.1595
0.2496
0.1858
0.2080
0.2771
0.1852
0.1451
0.1346
150.0134
0.0135
0.0135
0.0048
0.0075
0.0070
0.0130
0.0095
0.0139
0.0100
160.0501
0.0926
0.0450
0.0293
0.0313
0.0705
0.0385
0.1263
0.0943
0.1080
170.0443
0.0573
0.0291
0.0150
0.0520
0.0302
0.0213
0.0533
0.0551
0.0577
180.0164
0.0562
0.0152
0.0218
0.0160
0.0247
0.0153
0.0433
0.0430
0.0401
190.0123
0.0792
0.0085
0.0321
0.0269
0.0410
0.0145
0.0552
0.0276
0.0475
200.0026
0.0101
0.0021
0.0014
0.0020
0.0022
0.0003
0.0025
0.0053
0.0043
210.0070
0.0000
0.0054
0.0048
0.0023
0.0018
0.0018
0.0005
0.0002
0.0039
220.0035
0.0085
0.0320
0.0044
0.0194
0.0027
0.0151
0.0025
0.0103
0.0034
230.0023
0.0000
0.0024
0.0013
0.0025
0.0003
0.0011
0.0005
0.0009
0.0043
240.0042
0.0075
0.0213
0.0112
0.0045
0.0093
0.0129
0.0064
0.0039
0.0086
250.0003
0.0011
0.0017
0.0010
0.0008
0.0000
0.0004
0.0005
0.0002
0.0005
260.0013
0.0000
0.0022
0.0005
0.0009
0.0000
0.0005
0.0000
0.0010
0.0000
27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80.0214
0.0350
0.0277
0.0253
0.0286
0.0318
0.0203
0.0283
0.0587
0.0238
290.0374
0.0592
0.0526
0.1194
0.1022
0.1056
0.0788
0.0538
0.0922
0.0661
30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合理度
0.9824
1.0777
1.0215
1.0317
1.0068
1.2119
1.1678
1.2238
1.1284
1.1713
第一,从考察各区域各产业的区域间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出发可以发现,各区域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东北、东部、中部、西北和西南各区依次为0.9824、1.0777、1.0215、1.0317和1.0068。可见,东部地区对区外出口产品的结构合理度指数表现最高,表示其对区外出口产品的结构合理性相对其它区域而言是最合理的,西北地区其次,而东北地区则最低。从具体产业来看,农业区域间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力指数东北、东部、中部、西北和西南各区依次为0.0341、0.0287、0.051、0.0687和0.0441;采选业区域间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力指数各区依次是0.2027、0.0453、0.12、0.1287和0.1024;轻工业区域间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力指数各区分别是0.1131、0.2826、0.2225、0.1219和0.2135;重工业区域间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力指数各区分别是0.5678、0.6179、0.5223、0.5549和0.5097;此外,电力、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业及商业、货物运输和仓储业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力指数各区依次表现为0.0058、0.0086、0.0252、0.0127和0.0062、0.0588、0.0942、0.0803、0.1447和0.1308。相对来说,东部地区在向区外出口轻重工业产品上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较其它区域要高,而在向区外出口农业和采选业产品上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则较其它区域最低。东北地区除了在向区外出口采选业产品上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较其它区域更高一点外,在向区外出口其它一些产业的产品上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都不高,特别是向区外出口的轻工业产品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指数与其它区域相比相差很大。中部地区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是连接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与西部的中心枢纽区域,但是中部地区的产业在向区外的出口上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指数却并不理想,除了在电力、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业上,中部地区向区外出口的产品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较其它区域稍强一点外,在其它一些产业上,中部地区区域间出口产品的影响力指数都不高。在西部两区中,西北地区在向区外出口农业及商业、货物运输和仓储业产品的影响力指数上相对其它区域表现较强,而向区外出口的轻工业产品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与其它区域相比却显得较弱。西南地区的产业在向区外出口产品的结构中,其重工业向区外出口产品的影响力指数相对其它区域而言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表现较低,而在向区外出口的其它一些产业产品上,除了商业、货物运输和仓储业相对其它区域还高一点外,西南地区向区外出口的其余产品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指数相对其它区域表现也不十分突出。
第二,从考察各区域的区域间进口各产业产品的结构合理度指数出发可以发现,各区域在进口产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上,东北、东部、中部、西北和西南各区依次表现为1.2119、1.1678、1.2238、1.1284和1.1713。可见,相对其它区域而言,中部地区从区外进口产品的结构合理度指数表现最高,表明其向区外进口产品的结构合理性相对其它区域而言更高些,东北地区其次,而西北地区则最低。从具体产业来看,东北、东部、中部、西北和西南各区向区外进口农业产品的推动力指数依次为0.0953、0.083、0.0517、0.0446和0.0664;向区外进口采选业产品的推动力指数各区依次是0.0511、0.0651、0.0362、0.0284和0.0195;向区外进口轻工业产品的各区推动力指数分别是0.2694、0.1787、0.2182、0.2194和0.2443;向区外进口重工业产品的各区推动力指数分别是0.6495、0.728、0.8287、0.6799和0.7419;此外,各区对电力、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业以及商业、货物运输和仓储业产品的进口推动力指数各区依次表现为0.0093、0.0138、0.0069、0.0051和0.0091、0.1374、0.0991、0.0821、0.1509和0.0899。相对其它区域来说,东部地区在向区外进口采选业和电力、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业产品的推动力指数上表现较高,而在向区外进口轻工业产品的推动力指数上表现较低。东北地区在向区外进口农业和轻工业产品的推动力指数上相对其它区域表现较高,而在向区外进口重工业产品的推动力指数上则表现相对较低。中部地区在对区外重工业产品的进口推动力指数上表现相对较其它区域要高,而在对区外的商业、货物运输和仓储业产品的进口推动力指数上则表现相对较低,在向区外其它一些产业产品的进口上,中部地区的推动力指数也并不十分突出。在西部两区中,西北地区向区外进口的农业及电力、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业产品的推动力指数与其它区域相比相应较低,而在向区外进口商业、货物运输和仓储业产品上的推动力指数,则相应较其它区域要高。西南地区在向区外各产业的进口中,相对来说,只有在对区外轻重工业产品的进口推动力指数上相对其它一些区域还稍高一点,而在向区外其它一些产业产品的进口上,西南地区所显示的推动力指数与其它区域相比则表现相应较低,特别是在向区外进口的采选业产品上,其推动力指数在各区域间的表现相应是最低的。
(三)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影响力指数与推动力指数的排名比较
将我国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影响力指数和推动力指数排名列于表4中可看到:东北地区向区外出口产品的影响力指数排名居前10位的产业依次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68)、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126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1047)、化学工业(0.0852)、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0.0609)、煤炭采选业(0.0501)、机械工业(0.050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0443)、非金属矿采选业(0.0426)和商业(0.0374),影响力指数合计为0.7695。东北地区向区外进口产品的推动力指数居前10位的产业依次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208)、化学工业(0.1984)、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0.1743)、商业(0.1056)、农业(0.0953)、机械工业(0.0705)、纺织业(0.042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0.0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0391)和货物运输及仓储业(0.0318),相应的推动力指数合计为1.0061。
表4 我国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影响力指数和推动力指数排名
排
东北区域
东部区域
中部区域
西北区域
西南区域
名
影响 推动 影响 推动 影响 推动 影响 推动 影响 推动
力
力
力
力
力
力
力
力
力
力
1
14
14
12
14
14
12
14
12
14
12
2
11
12
6
12
6
14
29
14
6
6
3
3
6
8
6
12
16
11
6
12
14
4
12
29
16
1
13
6
6
16
29
16
5
6
1
19
13
2
19
12
29
17
1
6
2
16
14
29
29
29
1
28
5
29
7
16
7
29
7
1
17
2
17
1
17
8
17
19
17
16
16
1
3
8
9
8
9
5
13
18
2
7
11
19
1
13
19
10
29
28
7
11
5
8
16
13
16
11
11
13
17
11
17
22
18
28
18
28
18
12
1
8
28
28
17
13
4
7
2
13
13
28
18
10
5
11
7
18
19
19
10
14
8
11
1
18
28
28
7
10
22
28
15
9
2
13
22
8
10
13
11
10
7
16
18
9
5
19
24
5
5
5
18
15
17
15
10
2
9
9
2
17
15
4
2
18
19
5
15
8
18
15
24
22
7
24
19
7
4
9
15
10
3
8
3
8
5
20
10
24
20
24
15
24
9
9
3
20
21
21
3
3
3
4
9
10
20
15
23
22
4
15
22
10
19
4
15
24
11
21
23
24
22
24
4
3
20
21
4
24
22
24
22
20
4
21
21
22
22
2
23
4
25
20
21
25
23
23
21
20
26
21
3
26
23
23
21
26
26
23
23
23
20
9
27
26
25
23
25
20
25
25
21
26
25
28
25
26
26
20
25
26
26
25
25
26
29
27
27
27
27
27
27
27
27
27
27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注:表中的数字是产业序号)
东部地区向区外出口产品的影响力指数排名居前10位的产业依次是化学工业(0.163)、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0.1002)、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0.094)、机械工业(0.092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0.0792)、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0746)、商业(0.059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057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0562)和纺织业(0.0441),相应的影响力指数的合计量为0.8204。东部地区向区外进口产品的推动力指数居前10位的产业依次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2771)、化学工业(0.2155)、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0.1036)、农业(0.08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0829)、商业(0.0788)、纺织业(0.0387)、机械工业(0.0385)、煤炭采选业(0.0318)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0316),相应的推动力指数的合计量为0.9815。
中部地区向区外出口产品的影响力指数排名居前10位的产业依次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595)、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0.1184)、化学工业(0.109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072)、煤炭采选业(0.0675)、商业(0.0526)、农业(0.051)、机械工业(0.045)、纺织业(0.0424)和非金属矿采选业(0.0347),相应的影响力指数的合计量为0.7525。中部地区向区外进口产品的推动力指数居前10位的产业依次是化学工业(0.2668)、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852)、机械工业(0.1263)、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0.117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0.0552)、商业(0.053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0533)、农业(0.0517)、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0515)和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0.0465),相应的推动力指数的合计量为1.0076。
西北地区向区外出口产品的影响力指数排名居前10位的产业依次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2496)、商业(0.1194)、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0989)、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0.0795)、化学工业(0.073)、农业(0.0687)、煤炭采选业(0.054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033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0.0321)和机械工业(0.0293),相应影响力指数合计为0.8391。西北地区从区外进口产品的推动力指数居前10位的产业依次是化学工业(0.2229)、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451)、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0.1093)、机械工业(0.0943)、商业(0.0922)、货物运输及仓储业(0.058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0551)、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0.0454)、农业(0.0446)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0439),相应推动力指数合计为0.9115。
西南地区向区外出口产品的影响力指数排名居前10位的产业依次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858)、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0.1274)、化学工业(0.1212)、商业(0.102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052)、非金属矿采选业(0.0506)、农业(0.0441)、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0.03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0357)和机械工业(0.0313),相应的影响力指数合计为0.7899。西南地区从区外进口产品的推动力指数居前10位的产业依次是化学工业(0.2443)、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0.1409)、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346)、机械工业(0.108)、农业(0.0664)、商业(0.066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0577)、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0.055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0.0475)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044),相应的推动力指数合计为0.9654。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以上通过对我国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发现,首先,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向区外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表现较欠发达地区要高一些,而在对区外进口产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上却表现不十分突出。相反,欠发达地区在向区外出口产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上表现却不十分突出,如东北地区向区外出口产品的结构合理度指数还不到1,而在对区外进口产品的结构合理度指数上表现却较东部发达地区明显,如东北、中部和西南地区向区外进口产品的结构合理度指数就比东部地区要高。其次,从具体产业比较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区域间出口产品对区内经济影响力比较强的主要是轻重工业产品,而对区内经济发展推动性作用强的区外进口产品则主要是区外的资源类产品。而欠发达地区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向区外出口的对区内经济带动作用强的产品主要是资源类产品,从区外进口的对区内经济推动性作用大的产品主要是区外的轻重工业产品。
所以,一方面,虽然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各种比例关系是各区域之间在经过多年的产业经贸交流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是,这种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比例关系不是不可改变的,只要通过国家对各区域的宏观调控和区域的产业规划等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区域间产业经贸产品结构的比例关系是可以逐渐发生变化的。因此,区域各级政府和中央政府应该根据各区域各产业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系数和对区内经济的推动力系数,在结合自身区域及各区域总体发展需要和各种客观现实条件的基础上,调整自己向区外进出口产品结构的比例关系,相应提高那些对区内经济影响力系数大的产业的出口产品的比例以及提高那些对区内经济推动性作用强的区外产品的进口比例,适度降低对区内经济影响力系数小的产业的出口产品比例和对区内推动性作用较小的那些区外产品的进口比例。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区内产业的经济技术的更新改造和产业的关联建设,尤其是对轻重工业的产业调整和技术升级,以提高区内轻重工业产品对区内经济的出口影响力和相应适度降低对区外轻重工业产品的依赖度,这将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区内经济的发展,因为轻重工业产品一般都是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同时,东部发达地区在不断提高轻重工业产品出口对区内经济的影响力以外,也应该关注其它产业的出口产品对区内经济的带动影响作用,特别是第三产业在区域间经贸交流中对区内经济的带动影响效应,以协调区域间产业的均衡发展和加强区域间产业的互补交流合作。在向区外产业的进口方面,东部发达地区除了要注重对区外资源类产品的进口力度外,还应该适度提高对区外其它一些产业产品的进口比例,特别是要提高向区外进口轻重工业产品的比例,要构建与区外其它产业相关联的产业群,以提高区外相应产业对东部地区区内经济的推动效应,与此同时也帮助和扶持了区外相关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上的一些差距。值得一提的是,各区应加强对区内影响力系数大的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建设和区内影响力系数小但具相当比较优势的区内关联产业群的建设,加大进口对区内推动力系数大但区内生产力不强的产业产品和减少进口对区内推动力系数小但生产力较强的产业产品。
标签:产品结构论文; 投入产出表论文; 经济指数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经济学论文; 建筑论文; 轻工业论文; 经济论文; 重工业论文; 进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