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工作训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青少年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少年服务是香港社会福利服务中重要的环节,其目标是帮助青少年成为对社会负责及有贡献的一员。并与正规教育有互相补助的关系。虽然经费大多来自特区政府,但却由非政府机构负责推行大部分的服务。95至96年度经费支出近7亿元,占社会福利署资助的21%。 而人员约占了专业社会工作者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从资源分配的角度而言,青少年服务占了整体福利服务的重要位置。
青少年的问题及服务演变
现今香港青少年经常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包括家庭转型以至教育及照顾的功能减少:经济转型以至青少年失业率提升及收入偏低;教育转型以至语文能力减弱;社会文化及政治转型,导致追求物质,自由放纵的次文化抬头等,凡此重重压力,都导致青少年问题更复杂及严重。
在偏差行为方面,近年统计数据显示,部分行为有出现低龄化的可能:婚前性行为在青年人中正增加;在愈高的班级,表示曾吸烟的被访学生比例愈高;学童自杀丧命的个案一直徘徊于10~20宗的水平,而自杀学生的年龄更跌至6~9岁组。部分行为的数字却下降或较为稳定:处于9年免费教育阶段而辍学的小六至中三学生比率不断下降, 而在辍学个案中;小学生辍学的比例一直较中学生个案比例为少;青年失踪人员报告数目一直维持在约4000宗左右。(见香港青年协会:青少年问题研究系列十二)
此外,20岁以下被呈报滥用药物的个案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近月廉政公署的调查亦显示青少年对贫污的容忍程度亦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每天约有75位从内地进入香港的青少年,有调查显示他们并不容易适应香港社会的各项制度,因而对服务有更多的需求。
因此,为回应青少年不停转变的情况,香港的青少年服务亦应时发展。在战前,青少年服务机构大多针对教育缺乏,青少年服务便主要提供有固定活动程序的教育以补正规教育的不足,直至60年代后,因青少年犯罪问题严重,政府便指出对青少年越轨行为应加以预防而非补救,要辅导而非惩罚。至70年代后期,香港政府全力资助非政府机构在各区设立儿童及青少年中心、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外展社会工作服务及家庭生活教育等。
家庭生活教育的目的是协助家长教导自己的子女,其推行模式十分灵活,包括小组及个人教育,并常常依赖大众传媒去提供“公众教育”。青少年中心主要以小组及活动形式安排文娱康乐、教育及辅导服务。学校社会工作主要在中小学里以个人辅导及小组教育的方法去接触学生,在他们个人问题未恶化至越轨程度前,做预防及教育工作。至于外展社会工作,则由10位专业社工组成一个工作队在10万人口的区域,以灵活手法,在青少年出入的地方如球场及空地去接触,有越轨行为倾向的青少年,于建立互信关系后,由社工向他们提供个人辅导服务。
及至80年代中,政府设立由专业人士及委员组成的青年事务委员会,并订定“青年约章”作为各青少年服务机构的政策指引。并为90年代初透过评估青少年中心的服务,而进一步在各地区设立青少年综合服务队, 以整合现行青少年中心, 外展服务及学校社工的资源, 在每个12000青少年人口的社区,设立一个青少年综合服务队, 以更灵活运用各项手法向青少年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
青少年工作者的培训
香港的青少年工作者训练与进修主要是透过两个途径而进行:其一是正规学院所提供的职前教育,其二是社会福利署及志愿机构所提供的在职培训。
就学院教育方面,由于青少年工作在香港是社会工作的其中一个服务范围,故此本港5所大学及1所大专院校都有根据当今青少年的问题及服务的演变过程而在其社会工作学位课程或文凭课程中提供一些“青少年工作”选修课程。
自1995年开始,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部便本着培训优质青少年工作者的使命,开办一个名为“青少年社会工作”之独立课程,供有志从事青少年工作的学生进修。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基本概念与知识
这部分包括青年的定义、香港青年政府、香港青少年工作的哲学及理念、香港青少年服务的政策、目标及发展,以及青少年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2.本港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
要做好青少年工作,首先必须了解他们的需要及问题,这个部分着重协助学生分析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家庭、学校、传媒以及朋辈对青少年的影响。有了概念分析的架构作为基础,准青年工作者便能根据当今青年文化以及香港青少年辍学、自杀、滥用药物、性滥交等问题作更深入的探讨及剖析。
3.社会工作介入手法
准青年工作者除了要对这群服务对象有承担及使命感外,他们还要掌握具体的工作技巧。工作手法的介绍,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协助学生学习如何在个人、小组及团体三个不同的届面辅导青少年;另一方面是协助他们掌握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协助不同的服务对象……如青少年中心会员、边缘青少年、一般学生、在职青年以及居住院舍的青少年……所必需具备的独特工作手法。
4.本港青少年工作的近况及前瞻
该课程部位旨在协助学生分析现时本港青少年服务的目标及推行体系是否切合时宜。过去两年课程的讨论重心是“整合服务”概念的推行手法,以及探讨本港青少年服务未来的方向。
除了正规训练外,香港社会福利署戴麟趾夫人训练中心及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也有为青少年工作者提供一些短期在职训练课程。这些课程大概可分为两类:
(一)服务导向课程
由于青年工作的范畴很广泛,青年工作者若能就其特定工作岗位有全面的认识,工作自然更事半功倍。有关的课程包括学校社会工作导向课程及外展社会工作导向课程等。
(二)服务对象的认识及工作技巧的训练课程
长期以来,这类训练课程在协助青年工作者掌握转变中的青少年需要和问题,以及崭新的工作手法方面都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的课程包括“精神病患学生之识别及介入手法”、“在青少年中心推行个人辅导工作的手法”、“如何用危机处理技巧协助有自毁行为的青少年”、“带领制服小组之技巧”、“如何运用精神治疗法去协助滥用药物者”、“朋党工作手法”、“提升学生自尊生的技巧”、“虐儿个案之识别及处理”、“如何推行家长工作来协助青少年”、“如何协助父母有婚姻问题的学生”等等。
香港青少年工作训练前瞻
香港的青年工作训练可说是颇为系统及全面。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未来青年工作训练也应有相应的配合,好让在职及准青年工作者把其角色发挥得更淋漓尽至。展望将来,香港的青年工作训练除了上述的内容外,还要在下面两个范畴作深入探讨:
(一)切合时宜的“青年观”及“青年工作观”。随着香港回归中国,青年人身份转变的适应及认同,是极需要青年工作者的辅助。究竟青年人应该怎样定位,青年工作者又应该采用什么“青年工作观”去展开工作,这些都是青年工作教育不可掉以轻心的课题。
(二)本地化的工作手法。长期以来,青年工作者多根据西方的介入理论应用于其工作环境。随着更多的内地青年来港,协助他们融入社会及协助本地青年接纳他们,同样都是青年工作者当务之急的工作。再加上社会文化之差异,青年工作者实在有急切需要发展一些本地化的工作手法,以配合青年的意识形态及行为模式的转变。
总结
踏入二十一世纪,青年工作将会是更富挑战的工作。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培养青年工作者高尚的专业操守,丰富的知识及熟练的技巧,将来香港的青年工作会更至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