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焦虑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QI总分、入睡时间得分、日间功能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得分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焦虑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271-02
焦虑症又名焦虑神经症,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这不仅会使患者的焦虑症状加重,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积极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98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男41例,女48例;年龄22~62岁,平均(39.5±4.8)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2例,初中28例,高中32例,大专及以上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及一般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病情监测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支持性心理治疗: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态度温和,和蔼可亲,认真聆听患者的诉求和想法,如果患者对治疗有困惑,应耐心向其做出合理的解答,取得患者的信任,维护好护患关系。同时鼓励患者宣泄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帮助其消除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于疾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②健康教育:大多数焦虑症患者对失眠问题过度担心、易焦虑。因此对焦虑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心理护理干预的关键性措施,应向患者科学解释焦虑症及失眠相关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引导患者对睡眠障碍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不过分忧虑这一问题。③培养兴趣爱好: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适当安排一些感兴趣的活动,比如鼓励患者看音乐剧、练习书法、学习武术等。一方面可减少患者对于睡眠障碍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可提高患者的生活热情。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及劳动锻炼,加强患者身体的疲劳感。另外,应重视亲情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嘱咐患者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1.3 评定工具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一般以PSQI总分>7分作为判定睡眠质量的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PSQI总分和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PSQI总分和其他各因子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总分、入睡时间得分、日间功能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得分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焦虑症。患者常对睡眠有焦虑和恐惧心理,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可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临床症状连续存在,迁延难愈。随着临床对于睡眠障碍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疗法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就尝试对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以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护理干预以“人性化护理理念”为指导,以心理支持为基础,综合运用健康教育、应激处理与行为治疗等措施,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本研究资料中,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健康教育、培养兴趣爱好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可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提高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培养兴趣爱好,可丰富患者的精神世界,提供给患者一个良好的情感宣泄方式。综上所述,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论文作者:曹菊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9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焦虑症论文; 睡眠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得分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