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园林文化对于城市生态景观的渗透可能性研究——以郑州市金水区城市园林规划为例论文_李晨迪,王玲,胡姗姗,师楠楠

传统园林文化对于城市生态景观的渗透可能性研究——以郑州市金水区城市园林规划为例论文_李晨迪,王玲,胡姗姗,师楠楠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建筑学院 河南省 郑州新郑市 451150

摘要:城市园林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占据了整个城市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的土地。而现在城市病频发,生态城市的建设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就目前的城市规划来系统研究,在不考虑极端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传统园林文化具有优良的生态功能。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以及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园林景观的功能是否能以环保的形式逐渐渗透进入现代城市生态景观。

关键词:传统园林;城市规划;生态城市;景观规划

一、概述

1.1“城市病”“生态城市”与“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地规模不断增大,从而造成的一系列的人口膨胀,交通堵塞 ,环境污染 ,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的城市病。我认为,造成这些后果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的不合理。现如今,国内外都在建设生态城市,由于各地对生态环境的理解不同,所以每座城市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中表现也不同。各个城市也根据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制订了符合城市发展的“生态计划”。

1.2 “雨水花园”概况

例如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市,自2011年开始,金斯顿市设计和建造了一大批水敏性设计项目,这其中包含了多个雨水花园。雨水花园中有着可渗透性路面和湿地,可以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质,这种特殊的雨水渗透结构也称为生物滞留系统。雨水流入到花坛中,可通过一层工程土进行过滤晒减。其中干净的水被收集在有沟槽的管道中,然后通过传统的排水系统。整个工程可去除雨水中的垃圾,树叶和沉积物,同时土壤可以帮助过滤和分解微观污染物例如营养物、重金属和碳氢化合物。这一工程大大减少了其城市的污染物,也减少了洪涝灾害,对加强街道景观建设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这跟金斯顿的地形,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它位于牙买加岛东南岸海湾内, 热带雨林气候,一年雨量充沛,容易发生洪涝等灾害。

二、中国传统园林的概述

2.1宗教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一直以务农为上。自古以来,人们对田园,山水从根本上自有一种亲近感。而我国的造园历史源远流长,从古代殷周时记载之“囿”和诗经所咏之“园”,经过魏晋,隋唐,到明清时代,逐渐成熟,形成自己独立的生态体系。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流派也注重生态发展。其中道家追求回归自然,主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儒家生态文化思想也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二者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并无根本的矛盾,可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丰富的美学思想以及独特的生态资源,为现在生态问题频发的城市规划提供了良好的的范本。

2.2简谈城市园林的意识

园林不仅是城市居民日常的休闲文化场所,而且对城市的生态平衡起到一定的作用,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从人们的精神生活角度而言,园林是城市居民可以触碰到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空间艺术,它符合人们关于休闲娱乐的物质生活需求,也发挥着提升城市居民精神层次的作用。从宏观角度而言,园林作为城市的文化聚集地,发挥着这个城市的品牌效应。

2.3传统园林文化于生态城市的融合

中国园林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善于表达“意”,将情感和意蕴展现在园林之中,这种方式将自然界的山水花木融合起来,形成了天、地、人相互和谐统一的独特美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传统的中国园林思想可以很好的融入到城市规划上面来,而通过这种融合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就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内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和城市规是相辅相成的,而城市园林的绿色设计可以很好的把三者融合一体。城市是人为营造的系统,它大规模的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系统,而园林的设计,使城市更加的接近自然,园林的优美环境大大减轻了城市大兴土木带来的环境危害。今天我们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园林时,由于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具有对自然审美优厚的历史禀赋,因此若将建筑的布局与造型,植物的形式与色彩,真山真水,假山假水都结合起来,那么就能创造出一个具有创意和活力的城市。

三、西方园林文化的局限性

3.1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的缩影 • 金水区

自近现代以来,我国传统园林文化受到西方园林文化的强烈冲击,西方的现代技术和文化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园林规划。以西方为主的城市园林文化在我国地区上影响深远。 以郑州市金水区为例,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现代城市园林规划的缩影。城市作为一个完全人工的生态系统,全区为市民提供了条件优越的住宅,现代交通道路给人带来便捷。但由于金水区辖区经济繁荣,人口也随之增多,还有城市土地日渐昂贵,导致楼房紧靠,缺少阳光,缺少绿地,人们期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可以拥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回归自然的愿望也越强烈。

3.2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渗透性

而结合融合了西方为主的城市园林规划来看,西方园林的特征是整齐,规则,活泼,开朗,富丽。园林中突出主轴线,以主轴线为艺术中心,追求构图统一性的审美习惯。采用雕塑,喷泉,图案式的植坛等手法来完成几何的规整式的园林。例如多层居住小区多年来不外乎周边型,行列式,点式几种规划形式,这些形式组织的的空间也多为相同或相似的长方形绿化地带。并没有任何新意,只能带给居民无尽的审美疲劳。联想中国古代传统园林文化,一向崇尚自然,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通过取舍增减,赋自然环境以特定的审美内容和艺术风格。 而与西方现代城市园林所不同的是,为了创造“城市山林”式的花园意境,园林中的一切要求精美,新奇,大雅而避免纤巧,华丽。这也是传统园林文化的精髓所在,现在如若在大楼前叠假山一座,小亭一个,常可得花园式工厂的雅称,可见传统园林文化对于我国国民心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的。

四、结语

城市规划设计展示着城市综合环境的形象和个性,它应该突破现代城市中千篇一律城市规划。每一座城市,因其独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造就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因存在趋同化现象,使得每一座城市都呈现出标准式园林的规划,不但失去了我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灵魂和活力,因其地形地貌的不同,标准化园林的设计也让每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园林设计本是对于城市的环境,空间上进行设计,而使城市的环境更加优美,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舒适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和谐自然的生活环境,它可以与城市规划很好的融合,满足共同的城市生态问题,但是现在“城市病”频发,很多建筑往往存活年限低,造成建设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不在今后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妥善解决,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城市的建设质量。这就要求我们从城市的宏观上来考虑城市园林,若参考传统园林文化中以植物为主的园林绿化及艺术处理来创造出独特的城市自然美,则建设生态城市的可能也愈有可能。且许多城市的建设且标为“花园城市”、“森林城市”,并已在一些城市中得到了实践,而且获得了成功。城市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环境又是人们生活需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城市要建造美好的公共环境,并且对自然环境加以保护,利用城市自身的魅力,展现丰富多彩的城市特色。

参考文献

[1]陈双.城市规划概论.科学出版社,2009,02.

[2]陈友华.赵民.城市规划概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2005,45.

[3]陈薇.王建国中国园林艺术概观江苏人民出版社.

论文作者:李晨迪,王玲,胡姗姗,师楠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传统园林文化对于城市生态景观的渗透可能性研究——以郑州市金水区城市园林规划为例论文_李晨迪,王玲,胡姗姗,师楠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