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负性情绪与心理干预策略分析论文_张莉莉

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负性情绪与心理干预策略分析论文_张莉莉

张莉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210008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策略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负性情绪中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化疗的7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儿在其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负面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化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应用心理干预效果良好,能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其化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负性情绪;心理干预策略

白血病为血液系统的严重疾病,其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着小儿的生命安全。小儿白血病主要为急性白血病,其发病较急,进展较快,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过度接触放射性、化学物质有关,患儿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皮疹、疲乏无力、骨关节疼痛等[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化疗方法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因为其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能将癌细胞有效杀灭。然后,化疗时间较长,且副作用较多,因而患儿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消除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患儿的化疗依从性。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发现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化疗的7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排除具有精神疾病、意识障碍性疾病及不合作的患儿。本组78例患儿中男44例,女34例,患儿年龄在5-15岁之间,平均10.8±2.1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儿分为2组,各39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数据资料详见表1。本次试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批准,所有患儿及家属都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试验。

表1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性别(男/女)年龄

干预组23/16 6-14(11.1±2.0)

对照组21/18 5-15(10.4±2.2)

χ2/t0.2091.470

P0.6480.146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常规白血病化疗治疗,其中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人性化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初步心理干预:患儿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进行热情接待,向患儿介绍医院的环境及相关制度,并耐心的回答患儿家属的疑问,与患儿交谈,了解其基本心理状态,以便能够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2)正确认知白血病:责任护士应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急性白血病的相关知识,包括诱因、表现、治疗、预后等,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白血病认知,消除恐惧、抑郁心理。同时,介绍化疗对白血病治疗的积极作用,使患儿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3)负面情绪的心理干预:急性白血病化疗时间较长,且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脱发、疼痛等,因而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同时由于疾病的本身原因,患儿也会表现出烦躁、紧张、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白血病的化疗效果。护士应密切注意患儿的情绪变化及心理状态,通过积极的沟通交流缓解其负面情绪,并教会患儿放松心情的方法,从而改善患儿的心情,增强患儿的治疗信心[2]。

1.3观察指标

在患儿入院第1d及化疗后2周对患儿的负面情绪进行评定,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定负面情绪,得分越高,代表患儿的负面情绪越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负面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情绪得到改善,其中干预组患儿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n=39)

组别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组44.5±8.935.9±6.9*46.1±9.538.9±8.4*

对照组43.9±9.241.8±7.6 46.7±9.143.8±8.7

t 0.293 3.5890.285 2.530

P 0.771 0.001 0.777 0.01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儿的治疗依从人数为37例(94.9%),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依从人数为28例(71.8%),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77,P=0.001)。

3讨论

白血病属于恶性增殖性血液疾病,临床病死率极高,是导致小儿死亡的严重疾病之一。化疗是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患儿的存活率,但化疗后患儿普遍存在强烈负面情绪,推测可能的原因有:(1)化疗产生较多不良反应;(2)患儿年龄较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3)家长或其他住院患儿的影响;(4)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等[3]。负面情绪会影响患儿的心理状态,导致化疗效果不佳或化疗依从性较低,因此,做好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心理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

心理护理干预是指依据心理学理论,有计划的对白血病患儿的负面情绪进行引导,从而改善患儿的负面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最终达到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目的[4]。通过心理干预,能鼓励、支持患儿,使其发挥潜在能力,积极、主动的接受临床治疗及护理,同时也能减轻家长的负面情绪,为孩子营造快乐、舒适的康复环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儿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化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小儿的负面情绪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对白血病化疗患儿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其化疗依从性,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邹东奇,张英华,陈爱琴,陈丽明.综合性心理干预对学龄期白血病患儿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02):151-152.

[2]马印慧,刘秀娟,王淑玲.心理干预对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负性情绪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9,30(04):605-607.

[3]田玉青,马印慧,马玉兰,韩静,杨慧,刘秀娟.心理干预对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1,26(01):72-73.

[4]贾宜,李红.白血病化疗后心理干预的重要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22):29-30.

论文作者:张莉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负性情绪与心理干预策略分析论文_张莉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