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发展_教条主义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发展_教条主义论文

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突破性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278(2003)04-0005-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 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1](p.13)这一段话用于马克思主义的 发展史,可以精辟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期的实践中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 论作出了不止一次的“突破”,取得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伟大理论成果。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突破性”和“非突破性”两种形式,“突 破性”是主要的发展形式

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过程中,忠实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 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坚持中发展,在实践中发展,既在夺取政权的激烈革命斗争 中发展,又在和平建设的执政中发展。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大体上有两 种形式:一种是非突破性的发展,另一种是突破性的发展。非突破性的发展,主要是坚 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原质理论,结合实践,实际运用,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 原质理论的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它的外延和适用范围有了扩大的认识,这是对马克 思主义原质理论的丰富和补充。比如我们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 暴力革命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先进性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关于立党为民和为人民服 务、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理论,关于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关于建立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理论,关于对待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理论, 等等。这些理论的原质在马列那里就已确定,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又有了自己的新 体会新认识,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比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应该说其理 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了一 套完备的实事求是理论,并把它定为党的思想路线。再比如群众路线,其原质理论是马 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在贯彻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观时,在实践中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把历史观与群众路 线工作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种非突破性的发展,是在运用中加深理解的发展,是在理论原有方向上的发展。这 种发展应有“新”的成分,否则不能叫发展,但这种“新”成分不构成新的理论质,不 是对原质理论的否定,而是对原质理论的深入和添加。

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形式是突破性发展。这种形式的发展也必须在坚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来实现。与第一种形式所不同的是,在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实践主题的转换,马 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某个或某些原质理论,不能用来直接指导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实 践主题,这时作为实践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人就不能削足适履,硬用该原质理论来解决新 的实践问题,而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与方法论为指导,分析具体 实践,形成解决新实践课题的实践观念,并以此来指导实践活动,取得实践经验,在马 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总结这些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只要经验 是新鲜的,总结又是科学的,这新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为什么说这是突破 式的发展呢?因为它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某个或某些原质理论,在总结新实 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质理论(因为它是在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指导下科学总结新鲜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这种新质理论是对旧质理论的辩证否定。 既要突破马克思主义的原有理论,同时更要保证这种“突破”后形成的理论还是马克思 主义的理论。当然,不是说,任何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那些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 的破坏、抛弃。我们前面已说过,当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质理论不适合新的实践时 ,实践主体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下,分析实际情况,形成实践观念 并用以指导实践,这是一重保证;当实践结束,还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 为指导,应用科学方法来总结实践经验,这是二重保证。这“双重”保证是确保我们坚 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两个结晶 ,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发展。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整个理论体系, 包括革命的两步走、两阶段论、农民革命主体论、土地革命中心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 命道路论,民族资产阶级一分为二论等,都是对马恩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新突破,对列 宁十月革命经验的突破。没有这种重大突破,就不能叫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把马克思主 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突破式发展的典范。邓小平理论主要是解决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在邓小平之前,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关于 社会主义的观念,比如社会主义 = 公有制 + 计划经济 + 按劳分配,斯大林、毛泽东 也有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但实践证明,前人留给邓小平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 实践经验并不是都有效的。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从中国国情出发, 并总结国际(包括苏联)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设计,形成了改革 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根本任 务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实行一 国两制论等,这些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中的理论质点,这是对马列、毛泽东理论质点的突 破,也是一种辩证的否定。邓小平理论构成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试 想,如果没有邓小平的关于社会主义观念的突破性发展,能有邓小平理论吗?

二、突破马恩并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的“突破” 就是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里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我们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 ”并不是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而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如果“突破”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破掉了,那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是 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区分“突破”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马克思主 义的根本点。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始终坚持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应该说,这个问题 在理论上我们党已经解决了,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 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结合的结晶。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不 要坚持,而是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搞 清楚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什么不是基本原理,坚持什么、不坚持什么就很自 觉了。如果分不清基本原理与非基本原理,应该坚持的不坚持,这就会违背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理,犯大错误;反之,不该坚持的去盲目坚持,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给实践 带来危害。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毫无疑问,我们是要遵循的,但只能作为 行动的指南,而不能当作千古不变的教条,不能照搬照套。对于马、恩的著作、指示, 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他们著作中阐述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部分,对 革命和建设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只能起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不能代替我们 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和对具体问题的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许多结论 是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是科学的结论,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但这些结论,只是 指出了总的发展趋势,规定了一般的原则,并没有也不可能对一切具体问题都作出具体 科学的回答。应该看到,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又不同,有些结论 在当时是正确的,但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就不适用了。同时,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包 含了一些根据当时历史条件提出的,至今尚未被实践证明的设想、假设,这是不能当作 普遍原理和科学结论来加以坚持和运用的。另外,不可避免,在他们的著作中还包含了 一些错误的东西。这说明用“凡是”(凡是马列的著作、指示都是科学的,凡是马克思 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都要坚持)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著作,是错误的、有害 的。

根据马列著作内容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具体考察,我们认为马克 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原理,主要是指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得再具体一 点,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价值观,方法论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关于这一 点,革命导师曾经反复论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多次把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学 说——现代唯物主义称为“我们的这一世界观”[2](p.347)。他还说:“我们党有个很 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3](p.118)恩格斯还特别 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 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p.742)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伟大 的认识工具,把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也是把马克 思主义作为方法论而不是作为具体的结论和答案。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最早 提出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则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 思主义的灵魂是它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 容。

第二个层次是经典作家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重要结论(或者说基本观点、基本结论) 。这些观点是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得出的结论 。比如,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得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重要结论;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立公有制,实行计划经 济、按劳分配;关于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等等。这些重要结论、观点 、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

第三个层次为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个别观点。这些个别的观点和结论,是革命导 师在特定的条件下,对于当时当地的历史事件作出的判断、预测,随着条件的变化,它 们有可能变得不正确了。

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对于第一层次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无条件地 运用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它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对于第二个层次的一些重要观点,要坚持但不能盲 目地坚持,要以发展眼光来看待这些观点。凡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原理、原则,这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组成部分,应该结合实践加以理解并坚持,在实践中加以发展; 凡是未被实践证明的假设、设想,不能当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待,但可以在实践中 加以研讨、验证。凡是实践中行不通的思想论断,毫无疑问我们应该修正、抛弃。对于 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个别观点,凡是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结论,我们可以借鉴、 参考,但一般不具普遍指导意义,因此,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坚持;凡是被 实践证实是错误的结论,我们就要勇敢地否定。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马列著作中的基本(重要)观点、基本结论。对于这一层次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我们过去都是当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坚持的,是坚定不移地坚决执行 ,决不敢越雷池半步。细细推究这一层次的理论、观点,有许多是正确的,是我们必须 坚持的,当然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来坚持。有的只是一种预见、设想,未被实践所 证明,有的则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这些情况说明,对马、列著作中的重要观点和 重要结论,要区别情况,不能盲目搬用。比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是马恩著作中 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所得出的重要(基本)结论,其基本精神是科学的,今天我们 搞社会主义建设仍然要坚持其科学精神;但历史条件不同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也有不 同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因此,要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丰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内 涵。再如,关于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这是马恩的一个基本观点,长期以来被当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践证明,这一论断只是假设,并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的实际。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勇敢地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计划 经济。这说明,马恩基本观点中有些并没有为实践所证明,后人不能盲目地视之为基本 原理而加以坚持。马恩关于社会主义消灭剥削、共同富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思想, 是科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坚持但不盲目行事,应该根据 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区别地辩证地坚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实行公有制 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主义是要共同 富裕,但不能搞平均主义,应该首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定发展,允许剥削现象的存在,是有利于社会 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利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最终消灭资本主义。正确理解和贯彻马列 著作中第二层次的理论观点极为重要。过去,革命和建设中的教条主义错误主要是因为 对这一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片面的错误的理解,在他们看来,这一层次的理论观 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必须无条件地搬用。谁如果根据实践发展对马克思恩格 斯的这一层次的一些重要观点加以修正,谁就可能被扣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 帽子。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深入到触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时,国内外 都有人指责这是“姓资”,他们就是采取这样的逻辑。从另一方面看,创造性地发展马 克思主义也主要就这一层次的理论观点而言,列宁的一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的 新民主主义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均是如此。在这一层次的理论内, 是存在可以为后人突破之处的。对于这一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既要慎重对待, 又要敢于解放思想。

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的和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至于个别的论断,那么,无论马克思、列宁 和毛泽东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5](p.171)这就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问题提供了科学 的依据。

三、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课题是理论“突破”的客观根据和实践基础,而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则是实现突破的主观条件

后人为什么会“突破”前人,从根本上说,这是实践的发展决定的。后人突破前人的 思想理论,说明前人的思想理论有局限性。产生这种局限性原因很多,如果这种理论是 一个时代的真理,那么它的局限性就不是主体原因造成的,而是那个时代局限性造成的 。如牛顿运动定律是真理,它也有局限性,只适用于物质宏观低速运动,而不适合微观 高速运动,后为爱因斯坦相对论所突破。牛顿运动定律的局限性不能到牛顿主观中去找 ,而是牛顿时代的实践条件、实践水平的局限性所造成的。马克思主义也是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局限性,过去我们不能说,现在我们敢说也可以说了,同其他任何真 理一样,马克思主义也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不是马恩个人因素决定的,不是 马克思主义创始者低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限性是马恩所在的那个时代的实践局限性 决定的。我们说我们会突破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说我们比马克思聪明伟大,而是说 时代前进了,实践水平提高了,我们时代的实践要求我们突破马克思、超过马克思,时 代也提供了我们突破、超过马克思的条件。毛泽东鼓励我们党的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但 不要迷信马克思。这里说的也是历史条件、实践水平的变化发展,奠定了后人超过前人 的实践基础。

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列的突破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提出了 不同于马列的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这是“突破”的基础;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 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坚持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 态度,这是突破的主观条件。没有出现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主题,“突破”前人既 没有基础,也没有必要;没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科学态度,即使历史发展已提出突 破的可能和必要,也不会使可能变成现实。民主革命时期的王明路线即是明证。毛泽东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突破、重大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是马克 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体系的一部分,但它不同于马恩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也不同于列 宁的十月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它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样的 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书里找不到,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里也没有。这是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根据中国国情、中国革命实践的特点,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 法论指导下的伟大创新。这无疑是个大的突破。这个“突破”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中国 国情决定了全新的实践主题,这个实践主题是马列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所没有遇到过的, 因此,不能搬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十月革命经验,而只能自己创造,当然, 这种突破之所以变成现实,这要归功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创新思维,就 这点说,与王明等教条主义者比起来,要高得多。

邓小平关于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对马列和毛泽东 的重大突破,作为这个“突破”的理论结晶——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 东思想的重大发展。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列宁和毛泽东分别在各自的时代和实践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作出 了突破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是邓小平在20世纪后20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突破性的发展。关于未来社会主义,马恩 有些原则说法,但是它不系统,实践证明,这些说法有些正确,有些并不正确,后人可 以参考,但不能作为普遍原理来指导,更不能全部照搬照套。列宁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 践经验,很宝贵,但究竟时间太短,正反经验还未充分展开,列宁也未系统总结。我们 应该重视这笔财富,但不能盲目搬用,列宁去世前这几年的实践并未真正揭示社会主义 建设的本质规律,而且当年俄国的国情同大半个世纪后的中国国情很不一样。毛泽东对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过探索(如《论十大关系》等),但后来犯了错误(“大跃进” 、“文革”),留下了深刻教训,当然教训也是财富。前人留下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 论的遗产和经验教训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宝贵的,是可以 参考和借鉴的。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一个规律性的认识,只 有“突破”前人,根据20世纪末的“世情”、“国情”、“党情”的特点重新设计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蓝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课题,这个课题在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无法得到完满的解决,因此, 邓小平以社会主义改革家的伟大气魄,实事求是,勇往直前,对前人马克思主义中关于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作了若干重大的突破,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 展的新阶段。可以看得很清楚,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对前人理论的突破是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实践提出来的,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排除 左的教条主义的阻力实现的,非邓小平是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勇气来突破马列毛泽东的 。

总结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破”,可 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第一,“突破”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是解决新的实践课题的要求 。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课题,必须以新的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因此, 这是实践的要求,是实践奠定了“突破”的基础。第二,中国共产党两次突破式发展马 克思主义都是总结了党自身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才取得的成果,特别是充分总结失败教 训的成果。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是在与左倾教条主义斗争中提出来并成熟起来的。 中国革命历史先是左倾教条主义者领导革命,搞本本主义,搞“凡是”主义,把革命引 到失败的边缘,然后才有毛泽东正确路线的领导,才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可以说 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是从教条主义的失败中觉悟到要对马克思主义作“突破”式的发展的 。邓小平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也主要是总结教训,特别是总结十年 “文革”的教训和“两个凡是”的教训才产生出来的。因为是我们党自身的教训,后果 又十分严重,因此使人警醒觉悟,特别能提高人的认识。邓小平自己说过,我们有些事 办得比较好就是因为总结了教训。第三,后人“突破”前人,才能使实践获得成功,理 论获得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因而更有生命力、说服力,更有 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此扎根,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主 要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而这两个历史阶 段两大实践主题的圆满解决是在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突破式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成功的,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乃至世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发展,这 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双重逻辑,双重要求。第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只有在新的实 践中才能实现。实践出真知,新的实践出新的真知。新的实践产生新的实践经验,对新 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就会产生新的理论。只在书本里作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对理论 的认识,但绝不会有新的突破的发展。

四、教条主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敌,在认识观念上破除绝对真理观,在学 风和实践中坚持反对教条主义,这是理论和实践的共同要求

绝对真理观和教条主义两者是相通的。绝对真理观是教条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坚持 绝对真理观,必然坚持教条主义。坚持这种思想观念的人认为某种思想正确,就是绝对 正确,就是绝对真理,不需要丰富、发展,可以不分时间地点,到处搬用,民主革命时 期博古的“凡是”论和“文革”结束后华国锋的“凡是”观,均是如此。因此要树立对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要根据实践的发展,要突破马列和前人的一些思想理论,就必须 首先破除绝对真理观,树立科学的真理观,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作绝对真理体 系,不断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走向丰富和完善。

真理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要内容,它深刻地揭示了真理发展的过程 性,阐明了人类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处于由相对到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之中。应当说,这 一学说本质上是反对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它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辩证的、 批判的和革命的品质。这一观点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不是最终完成的绝对 真理,它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但是长期以来的政治舆论宣传,往往把 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是一个绝对真理的体系,它严重制约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什么叫绝对真理?按照列宁的定义,那种无条件无过程(立即)的绝对正确的认识或理论 ,叫绝对真理。当然,世界上决没有这样一种认识,也决没有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体系也是相对真理,不是绝对真理。因为它的真理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的 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它存在于时间和过程中,决不是“立即”可以 达到的。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 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 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6](p.295)任何具体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真理而不 是绝对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结论。

马恩《哥达纲领批判》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框架思想对后来的执政的共产党影响 很大,他们提出的社会主义 = 公有制 + 计划经济 + 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是消灭了商 品、货币、市场的三无社会,曾被几代社会主义者视为不能怀疑和动摇的绝对真理,这 是社会主义建设陷入“左”途的一个原因,这不能让马恩负责,马恩在他们那个历史条 件下提出的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后来历史条件变了,执政的共产党人应该根据新的 情况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式。可惜从斯大林开始,大家都是教条式理解《哥达纲领批 判》的结论、设想,而且长时期不能自拔,不能自纠。当然,列宁和邓小平除外。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列宁也 只有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本里去寻找答案。马恩曾经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 生产力比较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消灭了商品、货币 和私有制的“三无”社会。开始列宁坚持马克思的上述观点,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要求 消灭货币的权力、资本的权力,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7](p.75 )列宁把这种思想付诸实践,集中表现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上。“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实质上是取消了市场和货币,否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实行共产主义的分 配方式。应该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保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起到了重要的历史 作用,但是把它当作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道路,显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历史要 求。所以,当战争过去以后,这种政策招致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时作了反思。他说:“我们原打算(或许更确切些说,我们是没有 充分根据地假定)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 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8](p.39)1921年3月,俄共 举行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决定 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说:“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在经 济战线上遭受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受的任 何失败都要严重得多、危险得多。”[8](p.44)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列宁坦率地承认: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9](p.43)列宁认识到“ 我们犯了错误”,犯了什么错误?犯了固守马恩关于社会主义是“三无”社会的绝对真 理的错误。列宁说,“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改变了对马恩“三无”观 点的看法。继列宁之后,邓小平也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改变了。邓小平没有囿于马恩 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而是从社会主义中国的实际出发,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理论路线——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本 身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它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突破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绝对对立的观念,学资本主义,搞社会主义,挽救了社会主 义的前途命运。

列宁和邓小平都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又 不把它当成完成了的绝对真理体系,而是把它看成是在实践中发展的相对真理体系,他 们尊重它,但不迷信它,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

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统一。只 有反对教条主义,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实践课题,与时俱进,理直气壮地 “突破”前人的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教条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大敌人,它强调理论的一 般性否认实践的特殊性,结果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 俄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他向后人昭示了这样一个 不容置疑的真理:“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 ,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 、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3](p.26)

从根本上说,教条主义不可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只能葬送马克思主义。就发展马克思 主义的两种形态而言,教条主义都是反对的。它们特别强烈地反对第一种形态的发展, 即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发展,它们斥之为“反对”、“背叛”马克思主义,它们不懂 得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过去体系的突破、超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某些部分的否定,而不 是根本的否定。没有这种形态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能与时俱进。教条主义由于其片 面僵化的立场,对什么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反对马克思主义是 搞不清楚的。它们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原封不动地搬用马列的观点、结论和指示 ,其实,不问历史条件、具体情况,生搬硬套只会造成实践的失败,直接影响到马克思 主义在群众中的威信,这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是败坏马克思主义。如果从实践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加以发展,用发展了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实践的成功使马克 思主义在广大群众中得到传播,在实践的土壤中深深扎根,这叫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所以,我们认为,为了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真 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俄国革命就不会胜利,马克思 主义也不会在俄国得到这么广泛深入的传播、扎根。同样,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 泽东思想的指导,中国革命也不会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决不会有广泛深入的生命 力。

教条主义因其僵化的“坚持”观,也不能区分什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反对马 克思主义。教条主义采取的是“对照法”,而不是“结合法”,不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 起来,而是把某种新理论、新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说法相对照,看看是否一样 :如果一样的就是坚持,如果走了样就是偏离;如果与马恩的说法很不一样(或者相反) ,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它们做的是形式逻辑、表面文章。其实,在马克思主义队伍中 ,后人有的与前人不一样的说法,不仅仅不是离开马克思主义,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把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向前推进了一步;有的与前人的说法很不一样(甚至相反),并不是 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是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突破性的发展,如邓小平的市场经济 论与马恩的计划经济论就是如此。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提出:实践不止,创新不止, 我们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我们,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党 在领导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了科学的态度,勇 于实践,善于总结,以新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创造性的态度对待马 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执政业绩的重要原因。

收稿日期:2002-12-20

标签:;  ;  ;  ;  ;  ;  ;  ;  ;  ;  ;  ;  ;  

论马克思主义的突破性发展_教条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