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管理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与控制措施论文_张瑛

建筑施工管理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与控制措施论文_张瑛

张瑛

身份证号码: 32028119XXXX176568

摘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是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不得不加以重视的环节。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管理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随后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合理配置原料配比等措施,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助于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混凝土质量;规范施工流程

引言:混凝土作为基础性的混合性材料,具有价格低廉、抗压性强、工艺简单等优势,能够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建设中。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相关部门对混凝土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强化对混凝土质量的监管,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性材料,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建筑工程品质的高低。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混凝土施工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以重视。

首先,混凝土作为混合材料,包含了水、凝胶材料、粗细骨料等多种原材料,如果原材料无法达到质量检测标准,其混合而成的混凝土的承重性、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也将难以得到保障,很多施工单位在购买原材料时,没有做好前期时市场调研工作,难以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和成本预算选择适宜的原材料。另外,采购人员对原材料的选择、运输、管理等过程敷衍了事,缺乏详尽的规划和档案记录,甚至有些采购人员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蒙蔽了双眼,在原材料的采购流程中饱其私囊,以次充好,给建筑施工带来不利的影响。

其次,混凝土原料的配置也是有十分严格的要求的,但是,很多施工单位不能结合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和土壤、气候、地势等环境因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配置混凝土,从而难以发挥混凝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此外,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对混凝土的水灰比重视程度不高,造成混凝土砂浆含量过低,而使其出行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

第三,施工单位对施工操作路程监管不到位,很多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不足,难以掌握混凝土的变化规律,对混凝土的搅拌、灌浆等工作存在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施工单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权责不明确,对日常的检查和监督工作浮于表面,无法保障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有力监管。

最后,很多的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缺乏对混凝土的养护意识,随意缩短混凝土的养护期限[1]。难以保障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造成水分流失,将导致混凝土出现收缩变形、粉状脱落等现象,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将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混凝土施工的控制措施

(一)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具有基础性的影响。首先,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原材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要在施工前,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协商,明确原材料的质量、数量等各项指标。随后,对原材料市场进行调研,选择在成本预算范围内的高质量的建筑材料,挑选信誉良好的原材料供应商并与其签订采购合同,保障混凝土施工的稳定货源。其次,当原材料运送至现场之后,质检人员需要对原材料的合格证书进行查验,并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于无法检测的材料,需要递交给相应的质检部门进行检测。

例如,对于混凝土中的细骨料砂,施工单位要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2001》中的检测标准,重点检查其质地的坚硬程度、含水量的稳定程度、细度模数的区间范围等信息。尤其是对细骨料砂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更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说,细骨料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百分之三,而有机物、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应低于百分之二。一旦发现质量不达标的产品,采购部门需要根据采购合同与供应商及时进行退货、换货处理。最后,对于混凝土的不同材料应分类保存并标注质量检验标识,利用隔墙划分出不同的区域以安置不同类别的原材料,避免出现混仓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仓库做好排风、防潮、防湿等工作,对保持室内的干燥,对于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原材料要重新进行检验。

(二)合理配置原料配比

混凝土的配置比是指各种原材料的投放比例,合理的投放比例能够保障混凝土的性能符合工程的施工要求,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合理的混凝土配置比必须由实验室来确定。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设计需要的强度、耐久性的前提下,还应尽量节约原材料的使用,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因而在设计配合比时,应根据砂石材料特性和灰水比调整最佳砂率,只有设计出较合理的配合比,才能使混合物比较容易拌和均匀,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离析泌水现象。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配置包含了四个步骤:首先,在进行原料配比前,要根据所选用的原材料的性能和工程需求,初步计算其理论配比。随后,在理论配比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试测调整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用量、砂的体积分数等混凝土原材料的投放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混凝土的试配时,应选择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以保证试配结果与实际使用的效果保持一致。再次,要重点调整混凝土的水灰比,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的投入成本,以扩大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2]。最后,需要考虑原材料实际含水率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再次对原料配比进行修正,以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稠粘聚性和保水性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需求。

(三)规范施工操作过程

规范混凝土施工的操作过程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首先,在混凝土的搅拌方面,要严格按照原材料的计量进行控制,例如:对搅拌机应配备水表,禁止施工人员单纯凭感觉调整用水量;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的投放额,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明确混凝土原材料的投放顺序,规划好搅拌时间,以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其次,在混凝土的运输方面,要安排好距离适宜的运输路线和保温良好运输工具,保障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平稳运行,以减少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沁水、离析等现象的比例。

最后,对于浇筑过程,施工单位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在浇筑前,相关的工程人员要对施工的环境条件进行勘查,对现场的水电供应、人员配备、材料供给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结合施工环境复查混凝土浇筑方案的合理性,重点检查钢板的绑扎和模板的固定情况,针对板、梁、柱等构件的不同要求选用适宜的振捣器。在浇筑过程中,要对每次浇筑的高度和时间间隔进行设定,保障混凝土浇筑的均匀程度。如果发现混凝土出现坍落度超标的情况,要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置比例。另外,施工单位还应控制好新旧混凝土交界面的空间距离,方便钢筋进行搭接,在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使用振捣器时,要注重其插点的均匀性,确保振捣到位。

(四)强化对混凝土的维修养护

施工单位应注重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每个环节,不能忽视养护环节的重要性。首先,施工单位应对依据不同的气候环境和施工设计,对刚刚浇筑完毕的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工作,保持混凝土内外的温湿度平衡,防止混凝土水分流失过快。例如,在高温的夏季,应设置相应的挡风遮阳设备,进行及时的浇水养护;在寒冷的冬季,应排除混凝土表面的多余的水分,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减少冻害风险。其次,施工单位依据气候特征、环境侵蚀性和混凝土的敏感性科学制定养护期限,使混凝土表面的强度和渗透值符合设计标准。另外,在养护期间,要避免施工人员的走动和机械设备的碾压,对于养护设备的设置要符合相关规定并做好日常检修工作,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最后,当混凝土出现变形干裂等问题时,要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以规避安全风险[3]。

结论:综上所述,要想解决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不足,必须加强对整个施工流程的监管,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保障混凝土的质量,从而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唐小灵.钢筋混凝土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和施工管理[J].四川水泥,2018(03):23.

[2]雷大春.建筑管理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19):161-162.

[3]戴履财.建筑施工管理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与控制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17(09):105-106.

论文作者:张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管理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与控制措施论文_张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