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 宁夏银川 750002)
【摘要】血液透析室是医院中治疗患者的重要场所,而长期对血液透析室管理不规范引发了感染情况与危险因素的产生,因而在使用血液透析室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综合分析以往医院内血液透析室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已知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医院更好为患者服务,在提高医疗治疗的同时,还提高了医院自身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原因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296-02
门诊透析对多类疾病患者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通过血液透析,大多数尿毒症患者生存时间可以得到有效延长,因而血液透析室在对患者的治疗上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血液透析室的使用愈发频繁,院内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方式,因此血液透析室因其侵入性操作多和透析患者免疫力相对低的特点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1]。患者在出现医院感染后可延长其治疗时间,并降低其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还会加大患者在治疗上所需的费用,严重影响患者家庭状况,因而,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概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与医患安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医院感染发生因素分析
1.1 感控意识低下
随着现代化医院的不断建设发展,院内工作量也随之加大,部分医院领导对血液透析室不够重视,也未再医院内进行宣传,导致院内各级工作人员对血液透析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在使用血液透析室进行治疗时缺乏管理,使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增加。
1.2 免疫功能低下
部分患者在采用门诊透析进行治疗时,因自身蛋白质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机体内淋巴细胞减少,从而使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能力降低,免疫功能异常,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给了细菌、病菌可乘之机,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综合近年来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临床中出现的感染类型多为肺部感染与泌尿道感染[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透析不充分、患者自身的贫血症状、维生素缺乏、代谢性酸中毒均可能加重免疫功能低下的症状,增加感染机会。
1.3 血管通道感染
在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时,应透析操作不规范或透析环境较差,患者血管通道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血管通道感染是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引发败血症的主要因素。
1.4 透析仪器消毒、使用不规范
在日常使用透析仪器对患者进行治疗后,部分医院内的工作人员因自身素质较低,在对透析仪器进行清洁、消毒时往往表现出敷衍了事的态度,未进行规范性的消毒处理,同时还可能出现透析水使用不合格的情况。最终引起了透析仪器上的病菌残留,使用此类透析仪器对患者进行治疗,往往有极大的几率引发医院感染。
2.控制措施
2.1 完善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除需要院内高层领导的支持外,还需要院内各级工作人员的共同协同、努力。根据院内感染反映出的具体情况,可指定相应的透析管理措施,如在院内成立由护理人员组成的感染监控小组,明确各自分工,并制定相应的各级管理制度及工作岗位,明确各项消毒流程的规范,并定期组织学习相关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内防控感染色意识,并考虑出现感染后的相应解决方案。
2.2 改善透析环境
院内透析环境可参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3],并在原文献基础,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院内血液透析室进行布局改造,使其分区科学、布局合理,使血液透析工作能更有效的进行。
2.3 保证无菌操作
为防止院内工作人员应操作不当对患者造成感染,透析室中的工作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的全过程应为无菌操作,并遵循标准防范的原则,在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都应洗手,使用瘘穿刺皮肤进行细致消毒,同时保证透析结束后的压迫止血方式也是无菌操作。针对标识为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防止重复使用,防止交叉感染的产生。在对患者结束治疗后,应观察透析机的使用情况,若出现任何故障药及时上报并进行修理,若未出现故障则需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处理,尽量减少非透析工作人员在透析室中逗留。
2.4 加强对患者营养的摄入
因患者免疫能力可对感染情况起决定性作用,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前,应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使机体免疫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增强,从而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同时,长期的透析临床研究发现,充分透析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因此,除考虑患者自身的经济能力外,还应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生化指标、高血压情况、贫血情况、并发症情况的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的透析方案,使整个透析治疗更加合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4]。
3.小结
通过对我院近期血液透析室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医院感染是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的一种感染形势,针对医院感染的控制,需根据院内实际情况,完善管理制度,改善透析环境、保证透析无菌操作并加强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入,最终降低其发生感染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韩咏梅,李小萌,于晓波,等.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1):37-39.
[2]韩咏梅,李晓萌,于晓波,等.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控制的PDCA循环模式[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0):895-896.
[3]李恒.基于血液透析室内医院感染的质量控管对策初探[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5):329-329,330.
[4]肖远莉.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356-1357.
论文作者:何彩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医院论文; 院内论文; 情况论文; 在对论文; 免疫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