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抗干扰接地与设备的运行有很大关联,因此需要结合对设备实际情况的分析,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外界干扰,提升设备稳定性,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促进电子通信工程设备性能提升。
关键词:电力通信;抗干扰接地;方法措施
引言
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科技的高要求条件,今后电子通信工程将会有更多的发展领域、发展机遇。此时就需要处理好电子通信的设计要求、设计需要。面对这样的背景,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应结合实际,全面分析问题,提高接地方法重视度,确保设备能够更好的应对系统抗干扰需求,最大化抗干扰技术效果与作用。
1电子通信工程使用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运用电子通信设备,从而为自身的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在此过程中促进了电子通信工程的发展。电子通信设备的构造较为复杂,所运用的材料、工艺较多,在其中如果出现细小的问题,会对整个通讯工程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技术人员需要运用抗干扰措施,为电子通信工程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第一,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使用现状。现阶段,在多数电力系统中,220伏特是其中正常运行的电压,在此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在影响电子通信工程的同时,有可能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比如,如果在电子通信工程运行过程中,某个部位出现漏电的情况,人体与地面设备之间会形成流通的电路,进而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的研究,为人们的安全提供保障。第二,在电子通信工程中,接地技术具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作用,能够为设备的使用寿命提供保障,但是在电子工程通信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中,信号源需要借助地线进行回流,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接地方式产生问题的情况,会导致出现地线电位差的问题,不利于电路的正常运行。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接地技术的运用具有直接影响,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其工作仅靠以前的经验,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影响电子通信工程的平稳运行,容易为相关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并且影响电子通信工程运行因素较多,为员工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2电子通信设备抗干扰接地方法
为保障电子通信工程的设置足够合理,就需要予以抗干扰接地这一环节高度的关注度,提高设备本身的抗干扰水平与应对能力。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都是以布线环节开始的。通过优化处理,保障地下阻抗的有效降低,当然有些时候还要考虑环路方面的要求。在综合考虑中尽可能提升电子通信系统稳定性。
2.1布线
为了确保设备能够稳定运行、正常运行就需要处理好通信工程的抗干扰接地需要。其在具体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不可小视的价值与优势。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要求,确保设计效果与设计质量达标。通常来说,可用的通信地线是非常多的。布置线路的过程中一定要隔离好这些电路。比如隔离噪音地线。在实践当中技术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工程设计要求,获知具体条件、具体状况,尽可能规避电气绝缘问题的发生。通信工程运行中,因为设备本身系统十分复杂,很容易在外界干扰下出现问题。所以需要控制好抗干扰要求,重视接地质量的控制。抗干扰接地过程中,要在无电压条件下进行工作,减少对工作人员的影响,保障操作人员能够安全的解决工作要求。当然也要处理好电子通信工程的地线和信号源回流需要。尽可能减少差异阻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抗干扰接地线方式保障电线电位质量,让设备能够稳定、平稳的运行,提高运行质量与运行效果。在设计电子通信工程抗干扰接地的过程中,布线环节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布线的高质量、高精度科学与否关系到最后的设备性能、设备作用。正因如此才需要提高布线工作重视度,用最好的质量确保其能够稳定运行。此外设计节点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其本身和其他用电设备接地的不同,要求相对较高。一定要反复测试确保位置合理与准确。做好细微问题的精准化处理,提高通信系统性能与水平。在选择接地位置与接地数量的时候要全方位综合考虑。参照各种条件、各种要素,从实际出发提高抗干扰接地水平与质量。
2.2接地阻抗
降低接地阻抗。接地阻抗会直接影响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抗干扰性能。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电子设备的接地阻抗与设备的抗干扰性能成反比关系。接地阻抗越小,抗干扰能力越强。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为进一步提升电子通信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可以采取降低接地阻抗数值的方式实现。在通信正常运行时,如果电路的频率较高,在电感以及电阻的影响下,将会出现接地阻抗,并且接地阻抗的数值随着接地线的延长而增加。为了有效降低接地阻抗的数值,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分段连接的方式对接地线的长度进行处理,并尽可能减少每一段接地线的长度。由于铜材质的地线电感作用较弱,对于提升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地线材料的选择,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使用铜地线。另一方面,在保证地线长度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地线的横截面积可以降低电阻的数值,因此为降低阻抗数值,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增加导线的横截面积,从而降低接地阻抗,提升电子通信设备的抗干扰接地性能,为电子通信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多的保障。
2.3环路干扰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巧妙减少地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多点接地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很顺利的达成抗电阻目标。该技术常被用在脉冲电路以及高频电路的抗干扰使用。不过这种方法虽然效果突出,但弊端也十分显著,那就是会出现衍生环路。假设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环路,就有可能会导致地线出现很多的电压,通信设备因此会被电磁所损坏,影响到设备兼容性与稳定性,无法保障通信设备稳定运行。此外因为不同电路设备、电路信号的特性是不一样的,所以此时就需要技术人员用专门的技术与体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比如对于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使用,通过对比不难得知二者之中敏感性更突出的就是模拟信号,这种信号在平时使用中很容易受到其他系统的干扰与影响。在设计模拟信号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充分设计抗干扰需求。实践中一般会选择将二者分别接地,并且要用更为合理与科学的方法连接公共地线。这是因为并联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模拟信号负面影响。因为模拟信号本身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所以必须提高重视度,用这种方法确保电子通信足够顺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电子通信工程设备的抗干扰接地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抗干扰接地,并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将接地阻抗降到最低、见可能减少地环路干扰以及促进布线精度的提升等措施,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保证设备平稳运行,从而促进电子通信工程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兴浩.电子通信工程中解决电子干扰问题的对策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20(13):7.
[2]曹艳梅.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设计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35):176-177.
[3]班冰冰,王雪莲.对电子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的有效设计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17(S1):45-46.
论文作者:邱文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抗干扰论文; 通信工程论文; 设备论文; 电子论文; 地线论文; 阻抗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