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论文_乔燕燕,王静

乔燕燕 王 静

威海市立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其中6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Ⅱ型患者为A组,60例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Ⅲ型患者为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无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有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与动态心电图24小时平均心率等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有效诊断方式,对疾病程度等均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关键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临床诊断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经心电图、心脏超声、核素心肌灌注扫描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存在心肌缺血而患者并无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症患者[1]。近几年来无症状心肌性缺血已经逐步成为冠心病防治的重点,但是由于其发作症状不明显,所以极易受到患者的忽视,耽误了及时诊断和治疗的时机[2]。动态心电图可以较好的显示心肌缺血状态,及早发现病情[3]。本文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Ⅱ型和Ⅲ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120例。按照Cohn分类法,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Ⅱ型为A组,60例;心绞痛同时伴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Ⅲ型设为B组,60例。A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45~87岁,平均(55.7±13.2)岁,病程(4.7±1.1)年。B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43~85岁,平均(56.7±13.1)岁。病程(4.6±1.1)年。两组年龄、性别和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左室肥厚、重度贫血等影响ST段的心电图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博列渥动态系统,选择CM5,CM1,CMAVF,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记录。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判断标准:按照3个1标准来诊断缺血性ST,即ST段从J点后80ms开始呈水平或下斜超过1mm,持续时间在1分钟以上,再次发作ST段在回复基线至少1分钟以后再次下降并超过1mm被认为是再次发作。对照患者生活记录.如果心肌缺血同时还伴有心绞痛等即为有症状的心肌缺血,反之即为无症状的心肌缺血。统计两组患者无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有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动态心电图24小时平均心率以及无症状ST段下移好发时间段以及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阵次。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动态心电图相关检测情况见表1。

由表1可见,A组患者无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有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和动态心电图24小时平均心率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主要发作时间为6:00~11:00,其中A组为46例(76.7%),B组为50例(83.3%)。A组心肌缺血总阵次200次,无症状158次(79%),有症状42次(21%);B组心肌缺血总阵次300次,无症状210次(70%),有症状90次(30%)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冠心病患者临床上缺乏相关的主观症状,但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4]。以往研究将其分为3类:Ⅰ型为完全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在临床上较为少见,Ⅱ型为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Ⅲ型为心绞痛同时伴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后两者在临床上更为常见,危险也相对更大。因此本次研究中笔者选择此两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产生主要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肌氧供应量(血供)的减少和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有关[6]。关于临床上无明显症状的原因,可能为:①患者疼痛阈值较高,敏感度较差;②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疼痛感觉障碍,传感通路受阻;③缺血心肌范围小,时间短,即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时,心肌缺血的程度可能较轻或未达到心绞痛的阈值;④缺血预适应性,即心脏1次或短暂缺血后会对随后长时间且更为严重的缺血损伤产生耐受性,为心肌顿抑或心肌冬眠,使心肌功能受损减轻;⑤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体内产生内啡肽和脑啡肽等浓度增大,是一种很强的疼痛抑制物质[7]。

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临床表现已经不足以作为评估病情的可靠指标,但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时,还是伴有心电图ST段的变化[8]。因此笔者采用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好发时间段,这对于发现病情是很有意义的本次研究中,A组和B组在心肌缺血发生时心率均增快,提示心肌缺血与心率变化呈正相关。A组患者无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有症状ST段下移时心率和DCG24小时平均心率均小于B组,提示Ⅲ型患者的基础心率更高,相应的ST段下移时心率也更快,其危险性也相对要大。在相应时段内,B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稍高于A组,也间接支持了这个结论。

本次研究提示,心肌缺血的发作主要以无痛性心肌缺血为主,这与国外某些文献的结论相一致。无症状心肌缺血占缺血发作的四分之三,提示动态能及早检测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本研究支持B组发作率略高于A组。

本次研究中,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时问主要为6:00~11:00,而00:00~06:00点最少发生,高度提示无症状心肌缺血有昼夜节律性,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存在相似的昼夜规律。笔者分析上午易发生心肌缺血的原因如下:①此刻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②血小板聚集升高,而纤溶性活性下降,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③人体靶器官对儿茶酚胺反应的敏感性也具有昼夜规律,其敏感性在上午高于其他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患者要加强警惕,注意休息,控制心率,把握服药时间,控制好药物剂量,使药物在6:00~11:00达到高峰。目前,对临床医师来说,结合患者资料,借助动态监测结果,分析其规律性,识别无症状患者,及隐匿发作阵次,对冠心病患者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众国.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20例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8):88-89.

[2]苏中谊.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8):4018.

[3]刘晓燕.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分析[J].河南中医,2014,0(B11):326.

[4]王建军.动态心电图对症状性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监测[J].医药,2015,0(4):256.

[5]范晓芳.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性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2):71-73.

[6]王月文,王婷.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1):61-62.

[7]王芊.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积血医学教育,2015,7(3):48.

[8]郭丽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2):154-155.

论文作者:乔燕燕,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论文_乔燕燕,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