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九”数崇拜文化_蒙古族论文

蒙古族“九”数崇拜文化_蒙古族论文

蒙古族“九”数崇拜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蒙古族论文,崇拜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蒙古族古代文化中,崇拜“九”数常常蕴蓄着许多象征内涵。蒙古族传统文化及众多文献典籍里,“九”数是蒙古人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的观念的表现,它折射出蒙古民族的社会心态、审美情趣、文化传统和民俗底蕴。

一、蒙古族祭祀习俗中的“九”数

蒙古族祭祀习俗与蒙古族萨满教关系密切。萨满教对蒙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产生着深刻广泛的影响。“九”数在萨满教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原始宗教中,有“九十九重天”的说法。成吉思汗时代,用九十九匹白色骒马之鲜好,泼酒九十九次,以祈祷于九十九天保佑。蒙古族萨满教祈祷词曰:“上有九十九尊天神/下有七十七尊地母/皆是慈善好施的保护神。”〔1〕对自然崇拜是蒙古族萨满教的重要内容。 蒙古人常常在祭祀大自然时,以“九”数来表达自己的寄托和向往。据《蒙古秘史》记载:“铁木真走下山来,椎胸告天说‘因豁阿黑臣如黄鼠狼般能见的上头,我所以避得过我的小性命,被不儿罕山救了,这山久后时常祭祀,我的子子孙孙也一般祭祀。’说完,向日将系腰挂在项上,将帽子挂在手上,椎胸跪了九跪。”〔2〕马奶祭奠在内蒙古西部的查干苏锝格(吉祥的畜群)祭中仍保持着。查干苏鲁格祭属于忽必烈薛禅汗旨钦定的四时宴食中的春季大奠。据《成吉思汗祭典》记载,成吉思汗圣主刚刚50大寿时,忽染贵恙,两月后方愈,遂谓从此结了80天的凶光,便在三月二十一日这天,拉起万群牲畜的练绳,用九九八十一匹白母马之乳,向上苍九天祭酒。〔3〕在元代所写的《白史》中, 也明确地记述了此事:“成吉思汗系母马九十九匹,洒圣乳而祭天。”〔4〕在三月二十一日的祭典中,亚格按照“九”数来举行仪式。三月二 十一日辰时,由济农率领的黄金家族的王公台吉们,先到溜圆白骏马跟前,将一只整羊,一尊圣酒摆在桌子上,对溜圆白骏马表示祭奠。将九九八十一匹白马之乳三百斤鲜马奶斟满宝日温都尔。在距宝日温都尔三九二十七步远的地方,树立着阿拉腾嘎达斯。祭酒之前,在阿拉腾嘎达斯西北八十一步的长距离上,载着九九八一个“翁嘎利勒”。当听了济农的请求,将八十一缩成五九四十五或三九二十七,这时便开始祭酒。在祭酒时要用一种专门工具来舀,名字叫做“楚楚和”。它既不是杯子,也不是勺子,连柄一共七寸长,纯银制作,头上有九个浅杯。祭酒一开始,就要由济农的祝记号人吟诵有关赞记词,赞词名曰《九十九匹白骏之乳祭酒赞》:“向那位统辖一切的/至高至圣之苍天/将这九十九匹白骏之鲜乳/作九个九的洒祭/愿慈祥地光临/欣喜地关照/将那非凡的谕旨赐予。”〔5〕蒙古族贵重食品“布乎力”(指整羊), 是酒席宴上的最好的菜肴。用整羊待客是对客人的尊重。吃整羊时,也按照“九”数习俗进行。厨师把刀刃朝向自己,抓住刀把,割开整羊。把会割九个相等肉块的人,叫有名的割肉手。这先割的九块肉,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这样,蒙古族祭祀习俗中,“九”数象征着“吉祥”、“吉利”而备受推崇。

二、蒙古族社会文化与“九”数

蒙古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创造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社会文化。蒙古族社会文化中,“九”数有着重要的象征来被崇拜和被运用。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帝国时,依据蒙古族崇拜“九”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制九脚白旗。《蒙古秘史》中的“成吉思汗既将众部落百姓收捕了,至是虎儿年,于斡难河源头,建九脚白旗纛做皇帝”〔6〕《蒙鞑备录》中“今国王止建一白旗,九尾,中有黑月,出师则张之”等记载,可以找到证明九脚白旄纛(蒙古语称“查干苏勒德”),是成吉思汗时期蒙古思汗国的国旗。九脚白纛是由八个陪纛从八面用绳结扣紧后竖起来的,连同其本身的旗杆,共计九条腿,象征着东、南、西、北、中、东南、西南、西北、东北。成吉思汗在国家和军事事务中,把“九”数作为“神圣”的象征,封命大将为九员:木华黎、孛斡儿出、者勒篾、者别、孛罗自己勒、锁尔罕失刺、搠儿马罕、合刺乞罗阔、失吉忽秃息。据《蒙古源流》记载:“成吉思汗这样降旨:‘在内则守我玉宇大统,在外则主我五族之国,守我宏声之画角者,九部之长,其人杰博古尔济(指孛斡儿出——引者)乎。’赐与其妻特古斯根高娃夫人以太夫人之号,封博古尔济为九乌尔鲁克(九员大将)之首,九部(九个部落)之长焉。”〔7〕

蒙古族法制史上成吉思汗的《大札撒》、卫拉特的新、旧《察津毕琪格》(《卫拉特法典》)、喀尔喀蒙古的《喀尔喀吉鲁姆》(《啼尔啼法典》)是不同时期规范蒙古社会、约束蒙古人生活的重要习惯法或文字法。这些法典的制定,也依据蒙古人崇拜“九”数的习俗。据《北虏风俗》记载,“夷俗以奸为最重。故其处治为最严。”〔8〕“若散夷中有奸其妇者。唯以奸夫置之死。如奸夫预而逃避者。则禀其酋长。罚畜产以七九之数。其有因奸而私相奔逃者。被获则持其妇以归。而奸夫之罚亦如之。至于奸其室女者。父母获之则痛责其奸夫。送至夫家俟其死。如夫家置之死则止。不然则罚以九九之数。若贫不足于九九者。则尽以其妻奴足之。若窍其女而逃奔他所者。获则罚亦如之。且罚其女之父母以七九。”〔9〕“夫治盗之法。曩时有盗若牛羊马驼者。 止罚七九。至三九之数耳。今新法一行。且剜其目断其手。仍罚一九之数。即盗一马之尾。法犹截一指也。至畜产走失。有收获者。酋首知之。”〔10〕“计畜之牝牡而重轻其罚。大抵提牝者罚六九。得牡者罚三九也。盗战具。则罚三九。盗田禾。则未收者三九。已收者六九也。”〔11〕蒙古族《大札撒》中的“九”数和其它法典中的“九”数象征着“神威”、“威严”。《卫拉特法典》中制定的法律条文是这样的:“在王公的根据地将牲畜赶进特定帐篷而污损的人,罚骆驼一峰及其他牲畜九头;但如能证明不知道那是王公的宿帐的话,则不应处罚。冒领或企图冒领王公所得的人,罚牲畜九九。与自己师傅或父母格斗或有下流行为的人,罚牲畜三九;轻者罚二九;再者罚牲畜九头。”〔12〕同样,在《喀尔喀法典》里也有类此法律条文:“若犯者为扎萨克诺颜或寺庙住持,罚七九牲畜,为图萨拉克齐或一般格隆,罚六九牲畜;为普通诺颜、台吉及呼瓦拉奇,罚五九牲畜;为扎奇嘈克齐以下,昆都及拨什库以上之官吏,革职,处罚如下:扎奇嘈克齐管旗章京罚三九牲畜,梅伦章京(参领)罚一牲畜加五,所辖台吉及塔布囊、噪声托克达鲁嘎及苏木章京罚一九牲畜加三,昆都,拨什库及收楞额罚一九牲畜加一,‘额尔克丹’及‘达尔哈丹’(有特权者、自由者,免赋税者)罚一九牲畜加二。”〔13〕

三、蒙古族礼俗中的“九”数

蒙古民族自古以来十分好客并注重礼节。献给可汗的礼物必须是“九九八十一礼物”。据《蒙古风俗鉴》记载:“自古规定:最高奖赏为九九,以下为五九,二九,一九等数,并参照奖品的重量定数。不论送给谁的礼物,直到给汗(皇帝)的礼物,最高的就是九九,也就是每种九件,共九种。”〔14〕《马可波罗游记》也说:“向大汗献上礼物时,根据情况,以九倍数献上。也就是说,如果献上骏马,必须以九倍数或九九八十一来献上。如果献上金子,必须以九倍数来献上。这样,布以及其它东西,也都照此进行。”〔15〕《蒙古秘史》里也记载着这种礼俗:“成吉思汗自雪山起程,过兀刺孩城,欲攻找灵州城。时唐兀惕主不儿罕,将着金佛每为金银器九九,儿女九九,骟马每为骆驼每为九九,诸般教九九皆以九九为数来献。”〔16〕

蒙古族婚俗中,也非常崇尚“九”数。据《蒙古风俗鉴》记载:“姑娘的亲事定下来并喝了喜酒以后,就要商议娶亲的事,如嫁妆,办喜事的时间等,男方还要办酒席。在这种宴席上,双方要商定办喜事用些什么东西。一般来讲打发女儿或娶媳妇要备好四季服装、头饰,还有为报答女方父母养育之恩而送其父亲骏马,送给其母亲奶牛以及迎亲酒席的酒肉。虽都有数,但要根据穷富的具体情况而定。这些礼品叫“九五”之礼:第一是哈达,第二是酒,第三是羊,第四是牛,第五是行李,第六是头饰,第七是骆驼,第八是帐房,第九是器皿。”〔17〕婚礼祝词是这样的:“我们耐心等待/吉祥之年/我们虔诚守候/吉祥之月/我们殷切期求/吉祥之日/按照前人礼度/谨九九八十一件之数/我们备齐带来/九九八十一件聘礼/皇家礼度为/九九八十一件聘礼/庶民礼度为/五九四十五聘礼/皇家礼度中/煺毛整羊一整牛/为‘一九’/蟒缎绵绸/为‘二九’/美味名酒/为‘三九’/不染尘埃/毫光冠世哈达/为‘四九’/洁白的耳环/为‘五九’/铲除十孽/纯钢宝剑/为‘六九’/凌空飞掠/力赶鹰雕/赛雪白马/为‘七九’/天鹅般白驼/为‘八九’/七十二纽扣/蟒缎锦袍/为‘九九’/庶民礼度中/煺毛整羊为‘一九’/蟒缎锦绸/佛殿经纬为‘二九’/珍宝中的罕品/琥珀瓶为‘三九’/醇香甘美的/奶酒为‘四九’/用整幅哈达/求名问庚为‘五九’/如此四十五件礼品/我们已经备齐带来!”〔18〕无论是献上可汗之礼品的“九”数,还是在平民百性互赠礼物中的“九”数,或是婚宴礼俗中的“九”数,都包涵着“完满”、“美满”、“圣洁”、“吉祥”的丰富的象征内涵。

四、蒙古族的“九”与其它民族的象征数

“数”的模式是人类主观心智能力的运作。

数字崇拜具有民族性,数字崇拜的民族性是在各民族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通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和审美实践的结果;并与民族的生活环境、历史、宗教、文化、心理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汉族除了九、五之尊数外,也称“数七”为圣数,如称七行星为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节庆,唐代称“人胜日”。是日,有的要食线面,祝长寿,有的点七支红烛贺生日。甚至十七日为“大人七”,二十七日为“老人七”。由七延伸,七月七日亦是牛郎织女相的吉日,汉代已有乞巧习俗。在突厥语民族中崇尚“数七”的也较多。维吾尔族婴儿出生七日命名;塔塔尔族婴儿出生七日举行摇篮礼;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要求子女熟记七代祖先之名;哈萨克族同部落内联姻,血缘叛乱必须超过七代;维吾尔族有“水翻七个滚自洁”的说法;哈萨克族以数字占卜,得七为大吉。

壮族青年举行定情仪式,讲究敬上十杯“定情酒”;联姻致送聘礼,讲究送去“十对阉鸡十缸酒,还有十箩糯粽粑”。云南大理白族地区,大凡人们赠送礼品,必带“六”字。要订婚,男家送的订钱多少不管,一定要以六计:一百六,二百六,三百六,或六十,六十六,一百六十六,六百六十六等等。重要的节日,亲友盖的新房落成,亲人远方归来,需要送礼品,一般也要以六字计算。“六”成了白族人心目中互相尊重的表示。藏族传统文化中对“十三”这个数字的神秘崇拜,究其渊源,恐系来地藏原始宗教本教。“十三”这个数字,象征着人们心中那种祈愿“否去泰来”、“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十三”这个数字,在藏族传统文化的大多数情况下,它是“神圣”和“吉祥”的象征。

不同民族的不同象征数字,植根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土壤。蒙古民族崇拜“九”数文化与其他民族所崇尚的象征数一样,符合蒙古族人民审美需求,根基于蒙古民族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上,因而经久不衰,代代传承。

注释:

〔1〕苏鲁格、查夫《萨满教与蒙古文化》,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

〔2〕〔6〕〔16〕巴雅尔校注《蒙古秘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成吉思汗祭典》,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

〔4〕《十善福白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阿木日尔沙娜《蒙古族马奶文化探析》,《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7〕新译校注《蒙古源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5页。

〔8〕〔9〕〔10〕〔11〕〔12〕〔13〕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第16、17、49辑。

〔14〕〔17〕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第37、158、135、29页。

〔15〕《马可波罗游记》,吉林人民出版社。

〔18〕杨·道尔吉《鄂尔多斯风俗录》,蒙古学出版社,1993年版。

标签:;  ;  ;  ;  

蒙古族“九”数崇拜文化_蒙古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