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十六大报告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十六大报告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与时俱进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十六大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六大报告”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政治宣言 ,其精髓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内在要求。它只有在如下意义上才能得到正确理解:坚持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以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善于 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在同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正视马克思主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20世纪初,俄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马克思主义运动一度处于低潮。革命的失败造成政治上的动摇 和背叛,组织的涣散和瓦解,也导致了思想上的倒退和混乱,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泛滥 ,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成为时髦。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列宁指出:“正因为马克思 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所以它就不能不反 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反映就是深刻的瓦解、混乱、各种各样 的动摇,总而言之,就是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极端严重的内部危机。坚决地反对这种瓦解 ,为捍卫马克思主义基础而进行坚决顽强的斗争,又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了。”列宁还 指出:“对这种危机所引起的问题避而不谈是不行的。企图用空谈来回避这些问题,是 最有害的、最无原则的。”“因此团结一切意识到危机的深重和克服危机的必要性的马 克思主义者来共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是再重要不过的了。”(《 列宁选集》第2卷,第281、282页)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 虽与列宁当年所处的时代大为不同,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与列宁当年必须面对的问 题却有着某种相似性。在当前这个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时期,重温列宁的论断,对于我 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不无裨益。

与时俱进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正视现实,批判现实:在正视现实中把握社会发展变化 的规律,在批判现实中寻找历史进步的真正力量。这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马 克思主义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要求,昭示或指引时代前进的方向。这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也是它无法逃避的命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在对资本主 义和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中,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类历史演进和社会进步的最终 规律,实现了哲学观的真正变革,使哲学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马 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玄妙遐想,也不是象牙塔内的神秘体系,而是指导实践的 思想武器。因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经典著作的词句摘引,不是“原理 + 例证”的经典注释,而是回答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玄学化,由探索真 理变为虚构体系,那只是一种精神的奢侈,不啻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亵渎,也是对马克思 主义哲学精神的背叛。

其二,马克思主义始终关注现实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抓住现实问题、时代问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而所谓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 、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 呼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289-290页)。显而易见,所谓问题实际上就 是时代发展中的重大课题,而不是脱离实际、面壁虚构的假问题。离开时代所要解决的 问题,抽象地谈论“回到马克思”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也不可能真正回到马克思。只有 紧紧抓住这样的时代问题,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其理论生命力。无视问题 ,大题小做;或虚构问题,小题大做,都将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其三,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批判现实(包括理论批判和现实批判)的方向。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理论旨趣在于消除现实社会中的一切不合理关系,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因此 ,批判性、革命性是其根本特征之一。马克思指出:“哲学并不要求人们信仰它的结论 ,而只要求检验疑团”;“的确,哲学非常懂得生活,它知道,自己的结论无论对天堂 的或人间的贪求享受和利己主义,都不会纵容姑息。而为了真理和知识而热爱真理和知 识的公众,是善于同那些不学无术、卑躬屈节、毫无节操和卖身求荣的文丐来较量智力 和德行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3页)这种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观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经验。抛弃这种批判精神,则无异于 抛弃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由此可见,与时俱进不是一句简单套语或一个万能标签,也不是一个毫无内容的空泛 概念,而是一个思想深刻、意义丰富的命题。与时俱进虽然包含有惟时维迁、与时俱化 的意思,但绝不是惟时维变、识“实务”者为俊杰,更不是与“时”同流合污。时代变 迁,泥沙俱下,反动的东西会骤然而兴,历史的沉渣也会趁机泛起。现存的事物并不等 于具有现实性——必然性、合理性——的事物;与时俱进不是一种辩护,绝不能理解为 出现什么就辩护什么。与时俱进既是时间坐标问题,同时也是价值坐标的选择问题。唯 心史观往往以过去解释现在和未来,实际上是为现存事物作辩护性解释;唯物史观则是 面向未来的。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不能从过去,而只能从未来汲取自己的诗情 。它在破除一切对过去的迷信以前,是不能开始实现自己的任务的。从前的革命需要回 忆过去的世界历史事件,为的是向自己隐瞒自己的内容。19世纪的革命一定让死人去埋 葬他们的死人,为的是自己能弄清自己的内容。从前是辞藻胜于内容,现在是内容胜于 辞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87页)不认真研究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不 努力把握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而单纯地惟时维新、惟时维迁、覆手云雨,游谈无根, 把马克思早已批判过的观点当作新鲜玩艺儿搬出来哗众取宠,或者返古“开新”无中生 有,则会“邪正失所,进退无据”,其流弊所及,将会祸延子孙,这是不言自明的,也 是必须引起重视的。

显而易见,与时俱进的关键既在于“时”,更在于“进”。所谓“进”,其含义就是 深刻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从而与社会进步的方向保持一致,并促进社会沿着 进步方向前进。这也正是马克思所阐述的辩证法的真正含义。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 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 亡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页)因此,只有从否定性的辩证法出发,坚持其批判性和革 命性,才能对现实的客观存在的矛盾作冷静分析,揭示其客观规律性而预见未来,作为 决策的依据,确定实践的方案。

除此之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 在首位,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先进性,不 仅表现在其时代性上,而且更表现在其人民性上。马克思指出:“人民最精致、最珍贵 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0页)与哲 学有史以来的任何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人民的解放作为自己的任务 和目的。忘掉或者抽掉人民、人民的利益,就会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人民的利 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最现实、最生动、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 正地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才可能谈得到与 时俱进。

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我们所讲的“与时俱进”,实质上就是用马克思 主义之“矢”,射中我国现实之“的”。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察时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 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只有密切关注这一现实,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经验及 其教训,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才能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因此,与时俱进与我国的现实紧密相关。失掉中国这一坐标,脱离中国的现实,既没 有“时”,当然也无所谓“进”,更谈不上什么“与时俱进”。正是在中国的现实这一 点上,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不可分割。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 求是则是解放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时俱进,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不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则根本不可能与时俱进,也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正因 为如此,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 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也正因为如此,江泽民 同志要求全党,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 中解放出来”。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发展的途径。 只有深刻地把握了“十六大报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精髓, 才有可能真正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标签:;  ;  ;  

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十六大报告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