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建筑工程结构越来越丰富,这其中尤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受欢迎,因为其不仅拥有较高的耐磨性和坚固性,而且抗震性和美观性也是十分明显。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却会对相关材料质量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也会对该结构施工技术进行着重的分析,概括总结了其应用要求和应用要点,而且还对应的提出一些技术应用控制措施,以便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且技术水平越来越成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该建筑结构的应用优势极为明显,能够满足现代人对建筑物所提出的高要求。但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很容易会因为技术操作的不规范而产生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对该结构技术的应用要点和应用要求做到全面掌握,并提高相关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
1.应用要求分析
1.1对水泥质量的要求
水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不可获取的重要施工材料,因此,对水泥的质量也会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旦在建筑施工中采用了不合格的水泥材料,则必定会降低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性能,使其出现很多质量问题。因此,合理选择水泥原材料,十分必要。相关施工单位应在水泥采购期间,对其供应商资质进行认真的考察,尽量选择具有合格资质的生产厂家作为长期合作伙伴,这样才能满足钢筋混凝土结够的建筑施工需求。同时,还要对水泥的存储方式进行充分的明确,以便在水泥进场后,对其进行分类存储,并按照严格的检验规范,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在保证各项指标参数符合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标准后,才能进行投入使用。
1.2对钢筋质量的要求
钢筋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最为关键的材料之一,其整体质量以及抗拉能力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对钢筋质量的要求,也必须严格进行控制。在选择钢筋材料时,相关采购人员应严格检测其抗拉性能,尽量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相关的理论验证和精准计算,确保其各项指标参数符合国家相应的设计要求后,才能确定具体采购数量和规格。
1.3对骨料质量的要求
除了上述两种材料,骨料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对其质量控制比较严格的重要材料。在实际选择时,由于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所以,就要对其骨料粒径进行严格的要求,即粗骨料粒径尽量高于4.75mm、细骨料粒径尽量小于4.75mm。另外由于细骨料自身质地比较坚硬,所以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在实际施工时,应将其与其他类型的骨料进行混和使用。并且在进场后,还要对其质量参数进行详细的检测,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更换有问题的骨料。此外,粗骨料的质量也要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其表面的光滑度,不能含有太多杂质,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质量,满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求。
2.技术应用要点以及相关应用控制措施分析
2.1模板支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1.1模板工程的有效规范
首先,要严格按照建筑施工设计图纸对立底模板的尺寸和立模要求进行充分的明确。并要确保脚手架底部承力面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然后再对底模上的立侧模进行加固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哪一部位的模板,都要以胶合板或钢模板为主,且其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平整性等都必须与相应的设计标准相吻合,这样才能有效负重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严厉杜绝模板发生漏浆、跑模等不良问题。其次,在安装过程中,模板与混凝土的交接层之间必须保持清洁,同时,为了提高模板的抗腐蚀性以及结构强度,还要采用粘结力强、抗腐蚀性高、易操和清理,且无害作用的隔离剂进行模板涂刷。此外,要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承重架与加固支撑扣件的拧紧度进行严格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要保证模板内无任何异物,相关部件尺寸、轴线位置等也要做到精确把握,这样才能在减小人为设计偏差的基础上,有效提高立模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2.1.2支撑排架的合理搭设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支模的稳定性,提高现场施工安全,必须对支撑排架的合理搭设给予相应的重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规范对排架搭设过程进行实时的动态监督,不仅要安排专业设计人员对配板放样图进行设计和编号,而且还要准确定位各类水管、电管的安装位置,以便进一步提升排架的搭设质量提供可靠保障。此外,现场施工人员也要严格依照配板放样图及相关搭设规定来组装支撑排架构件,以免模板及其支撑排架出现虚空现象,而影响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在搭设完毕后,还要由专业检查人员进行质量检测,若是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做出调整,以便可以最大化提升支撑排架的搭设质量,满足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需求。
2.1.3科学拆除模板及其支护系统
首先,要依照相关规定,控制好拆模时间,并提前制定模板拆除计划,以便在拆除时不会对混凝土表面及棱角造成任何损坏;其次,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温度,来控制混凝土凝固时间,以免模板表面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粘连,进而在模板拆除过程中,会给混凝土边角以及表面等造成伤害;最后,当模板拆除后,要采用专门的模板清洁剂对现场所残留的混凝土渣进行及时的清理,并第一时将所拆除的模板归位,这样才能避免其质量受到影响,提高模板拆除的科学性。
2.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2.1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首先,要合理选择水泥材料,尽量确保其水化热反应处在最小控制值;其次,要科学降低水灰比,可以通过高效复合减水剂的适当添加来实现,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混凝土密实度,节约水泥用量,防止其出现水化热状况;最后,要加强混凝土的后续强度,在试配过程中,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必须依照水泥厂家所提供的技术资料,来开展试件试压工作,必要时,还要掺加适量的微膨胀剂,这样才能提高混凝土收缩性,使其各项指标参数达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
2.2.2严格把控混凝土入模温度
若是工程项目施工处在炎热的夏季,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对混凝土入模温度 进行严格的把控。不仅要采取有效降温措施对搅拌水温与石子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而且还要采用分层、连续的浇筑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才能有利于混凝土表面散热,使其成模质量达到最高标准。
2.2.3做好混凝土保温养护工作
待混凝土工程全部施工完毕后,还要对其保温养护工作给予相应的重视,具体保温措施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水循环、水替换、表层覆盖等养护手段来进行。无论采取哪种养护方式,都必须对混凝土结构侧模与底模的保温要求做到全面掌握,并按照相应的施工计划在支模之前提前完工。此外,还要全面掌握温控测控要求,尽量在工程施工前期,将温度测量仪器布置在混凝土内部,这样就能对混凝土浇筑期间的内外温度进行严格的监控,使其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这样才能切实的保障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其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还能满足现代人对建筑的高使用需求。因此,在实际运用时,就要对其模板支撑施工技术和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和应用要求做到全面掌握,并提高现场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按照严格的规范标准,按部就班的开展施工工作和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发挥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推动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凌.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J]城市建筑,2018,04:74-75.
[2]江潮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05:39-40.
论文作者:黄锦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骨料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模板论文; 排架论文; 这样才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