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论文_夏佳,杨静 何静

 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40例)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护理的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效果比较显著,能够促进患儿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个性化护理

Clinical analysis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

Xia Jia Yang Jing He Jing

Xinji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61143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Methods: 80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group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adopted gener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adopted individualized nursing. The clinical effects,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nursing for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s effective, which can promote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t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Children pneumonia; mycoplasma infection; individualized nursing

儿童的年纪比较小,免疫功能的发展也不健全。因此,儿童抵抗力比成人要低,受外部细菌和病原体侵入的可能性比较大。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疾病本身不严重,但是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1]。临床中治疗方式比较多样,但是有效的护理能够提升治疗的效果。本次就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应用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4月。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为1.5-4岁,平均年龄为(3.13±0.55)岁;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25例,15例,年龄为1.5-4.2岁,平均为(3.02±0.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采用的治疗方式均相同,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为:

(1)医护人员详细记录患儿的生命特征,如果患儿在入院时存在发热的情况,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体温进行不断的测量,如果患儿体温波动较大,要定时测量,并且找出可能的因素。

(2)如果患儿出现神经抽搐的情况,要给患儿垫好牙垫,降低患儿在神经抽搐时造成的牙齿损伤,在必要时要采用镇静药物和吸氧治疗,保证患儿生命安全。

(3)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营养充足和合理是小儿生长发育的基础,是保证小儿健康成长极为重要的因素,同时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小儿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进食避免小儿走动,谈笑,发热期间饮食宜清淡消化,以流质半流质为佳,如粥类、果汁、藕粉等,且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恢复期退热后可进食一些肉类和润肺食物,如山药、蜂蜜、牛奶等,同时禁食辛辣及油腻食物、喂养时应耐心以免呛咳,呛咳明显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护理人员要想患儿家属普及病情知识,讲解导致小儿患病的因素,提醒治疗和治疗后的注意事项,避免小儿病情反复遭受痛苦。

(4)环境调整与休休息: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保持安静、安全、溫熙、定时开窗通风,一般一天两次,一次20分钟,避免直风或对流风,室温维持在22-24度,湿度以50-60%为宜;嘱患儿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着衣宽松,被褥轻暖,各种操作如输液、换尿布、喂奶等应集中进行,使小儿安静,减少耗氧量。

(5)发热的护理:密切监测体温的变化,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如果体温超过38.5度,采用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一般常用的物理降温措施:多喝温开水、温水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水的温度32-34度以上,重点擦拭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温水浴:(一般水温比病儿体温低3-4度,每次5-10分钟)、降温室法即将病儿至于室温约24度的环境中、冰敷等。如小儿并发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平放于床上,去枕,解开衣物,护理人员应将患儿头颈后仰。头偏向一侧,以免堵塞咽喉,口中如有异物,及时从口中取出,防止吸入气管;对以出牙的患儿可用安静的手帕或布包裹筷子或牙刷柄,放在上下牙齿之间,禁牙关紧闭时插入;惊厥发作时不可强压肢体,拉上床栏等。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周更换两次衣物,必要时随时更换,对于半岁以内的小儿,可每周洗浴1-2次,夏天适当增加洗浴的次数,无需使用洗浴用品,温热水即可,对于1周岁以上的小儿,可每周洗浴2-3次,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洗浴时间不宜太长,一般10分钟左右;定时更换患儿睡姿,小便后应及时用棉布擦干,大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臀部;小儿避免使用成人护肤品,应选择温和、无刺激、油性稍大的婴幼儿专用护肤品等。

(7)口腔护理:小儿生病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饮水少,口腔分泌物甚少,易引起小儿口腔炎症,使口腔黏膜发生溃疡,产生口臭甚至影响小儿进食,还可导致中耳炎、化脓性腮腺炎等。对于那些不会刷牙患儿,指导家属每日餐后及早晚可用温热纱布轻轻擦拭小儿口腔各部分黏膜及牙床;指导多饮水,一方面科保持口腔湿润,同时可通过尿液将毒素排出体外;如必要时,可通过临床口腔护理,但每次的棉球都挤干,以防水分滴入咽喉部引起呛咳,每擦一部分,至少更换一个棉球,注意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呕心,如患儿不张嘴,可用拇指、食指捏病儿的两颊,必要时可用压舌板协助撑开。

1.3观察指标

利用医院自拟的护理满意表调查两组患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由患儿父母代填,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差异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用t值进行检验。数据对比后得到的P值小于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值大于0.05,则统计学意义不成立。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护理干预手段,满意度也呈现出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29例,占72.5%;基本满意患者为10例,占25%;不满意仅为1例,占2.5%,总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24例,占60%;基本满意为8例,占20%;不满意患者为8例,占20%,总满意度为8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从表中能够看出,观察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满意度为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显效有22例,有效有16例,无效有2例,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18例、12例、10例,治疗有效率为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有1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8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比较显著(分别为2.5%和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中比较常见,是一种呼吸系统的疾病。其病理是由于细菌感染,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对患儿的免疫力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引发其他疾病[2]。小儿感染后会造成器官损伤,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全面的护理干预也比较重要。

个性化护理是一种全程的护理方式,患儿的年纪比较小,在发生疾病时会产生一些比较强烈的恐惧感,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提升患儿的依从性。时刻监测患儿的体温,并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降温[3]。在一般情况下,不直接采用降温药物进行降温,因为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了不适等情况,要立刻报告医生进行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来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这样才能够促进患儿康复。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应用中效果比较显著,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莉,马荣伟.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7,31(09):1143-1145.

[2]杨扬.个性化护理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8-9.

[3]郭利堂.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2):208.

论文作者:夏佳,杨静 何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论文_夏佳,杨静 何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