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研究中的五大问题——近两年知识管理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管理论文,五大论文,近两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成为近两年图书情报界的热门话题,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对知识管理进行了论述。集中起来看,图书情报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1)知识管理的背景;(2)知识管理的涵义;(3)知识管理与其他重要概念的关系;(4)知识管理的内容和目标;(5)知识管理的实践和拟实践。现本文对近两年知识管理的研究加以综述。
1、知识管理的背景
知识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管理的背景进行了分析,比如,彭伟、吴才唤(1)从社会外部环境变化和组织如何适应变化这一对互动关系加以考察。他们认为,首先,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知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因素:其次,面对竞争的加剧,管理者意识到有必要将眼光投向独立于个人之外的知识,许多组织机构开始把知识纳入管理的范畴,从而产生了知识管理。
肖勇(2)从企业信息管理模式的发展与演化角度谈到了知识管理。他指出,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分为三个阶段:数据管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企业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褚峻(8)认为知识管理的出现,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与传统管理思想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有着根本的不同。传统的管理立足于有限的物质资源的开发、组织和利用,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应由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组成,其中知识资源能够影响前两类资源的构成和利用,知识成了决定性的经济资源。
丁蔚,倪波(15)从管理学发展角度理清知识管理思想产生与发展的脉络,并对知识管理的本质特征作了探讨。他认为企业管理理论有三次飞跃: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和信息文化时期。知识型企业是知识经济的特征和必然产物,知识管理是知识型企业的基石。
李景正,赵越(17)从知识创新与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的关系入手谈论了知识管理。他们认为,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知识经济的规律与特点,制定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战略。因此,各国均重视创新体系。而创新体系由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分析体系、知识传递体系和知识应用系统组成,其中涉及到大量的知识管理内容。
2、知识管理的涵义
美国《福布斯》杂志1998年4月22日发表的一篇题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文章,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文章认为,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它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积极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企业创新能力和集体创造力(17)。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国学者纷纷对知识管理的涵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如阿比克(Andreas Abecker)认为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知识的识别、获取、卡法、分解、使用和存储。”马斯(Masie)称“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特定问题的理解。”维纳认为,“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的知识的交流”。Gartner GroupInc认为“知识管理是为发现、管理和分享企业信息资产所提供的一条综合途径。这些信息资产包括数据库、文献、策略、程序和未成文的存在于职工的技能与经验”。欧勒锐(Daniel E·O' Leary)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即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便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维格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自上而下的检测和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2)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3)更新组织和转换知识资产;(4)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显然与前几个定义相比,他扩大了知识管理的范围,认为知识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与知识交流相关的事物,如技术、组织结构和其他资源。
另外,还有一些概念从其他的角度对知识管理作了界定,如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的卡尔·保罗从知识管理的目的出发,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而提供的新途径。卡尔·E·斯维拜(Karl E.Sverby)从认识论的角度将知识管理定义为“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Yogesh Malhtra博士这样定义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用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含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我国学者也对知识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国内管理学家乌家培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邱均平,段宇锋(3)认为,知识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前者往往是针对某一组织(如企业)而言,而后者则一般是在全社会展开的:但两者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从而提高知识主体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最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肖勇(2)认为知识管理狭义的说就是指隐性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提出固然有了强调知识处理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对隐性知识管理。徐锐(5)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内知识资本的管理。张浩良,卢泰宏(9)认为简单的说,知识管理是系统的能动的发觉、优化、控制公司所积累的知识并使之增值的活动与过程。褚峻(8)提出知识管理是一种资源管理,其中知识管理的基础是知识资源,由人、网络、知识三部分构成,知识管理的起点是知识资源配置与共享,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知识管理的载体是基于资源的知识管理系统。丁蔚(10)认为知识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对信息的管理,它来源于传统的信息管理学,是信息管理的深化与发展,另一方面是对人的管理。朱哓峰,肖刚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在面对环境的日益的不连续性、高度不确定性和未来的不可预测性的背景下,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的系统化的、组织化的识别、获取、开发、使用、存储和交流企业所需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和活动,所以,知识管理有三个要素:人、信息资源以及技术手段。胡建平,董其军(18)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谈知识管理。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
由此可见,知识管理定义众说纷纭,尚无法统一。主要原因有三:(1)知识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它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物,涉及广泛的活动。(2)知识管理是个新兴事物,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很确切,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之中。(3)人们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或使用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知识管理”做出不同的理解与解释。
3、知识管理与其他重要概念的关系
3、1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美国学者D·A·Marchand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他提出将信息管理分为四个阶段:一、传统管理时期(1900-1950年)。以记录型、印刷型文献为管理对象,因而称为文献管理时期。二、技术管理时期(1950-1980年)。这一时期以电子信息系统为象征,主要特征包括:信息技术及信息专家的作用日益突出,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应用日趋广泛。三、信息资源管理时期(1980-1995年),主要特征是“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信息用户等)均被作为信息资源的要素而纳入管理的范畴。四、知识管理时期(1995-今)。
我国学者所持大多也是这种观点。其中邱均平,段宇锋(21)认为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且把它们的区别归于产生背景不同、内涵差异、知识、信息的关系和研究内容范围的区别以及研究者知识背景的差异等五个方面,而二者的联系在于两者具有相同的作用、两者都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予以高度重视、知识管理研究与信息管理研究相互促进等三个方面。
卢共平,汪善建(4)认为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称,知识管理既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也是对信息管理的扬弃,两者虽有一定区别,但联系更为重要。丁蔚10在其文章中以大量的篇幅揭示了知识管理对信息管理的这种扬弃,表现为管理对象上的拓展、管理方式和技术的改进和管理目的的深化等三个方面。
常金玲(11)认为知识管理不是仅对信息的收集、存储、真理和传递进行机械式的管理,而是把握知识之间相互关系,以逻辑性的创造性的知识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管理偏重于搜集和利用外部的客观信息,为行为决策积累素材:而知识管理偏重于为使用者提供知识思想,而知识创新提供条件。
吴丹(12)认为知识管理与传统的信息管理的不同在于信息管理主要是根据规范和指令对信息加以处理,而知识管理则是强调把信息、人力资源、知识市场与经营过程等协调统一起来,从而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营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对提高企业全体成员素质的鼓励。相对于信息管理而言,知识管理的优越性不在技术方面,而在把工作重点放在推动创新和培育集体创造力上。
总之,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已经成为图书情报界的共识。
3、2 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
邱均平,段宇锋(3)认为其联系在于二者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主体的竞争能力、二者都与信息、知识有关、二者都把活动放在企业上和二者都十分重视人的作用等四个方面;二者的区别在于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对信息和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外延不同、实施者和实施方法不同等四个方面。
朱哓峰,许发见(19)也认为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关系密切:1、从起点看,两者都涉及广泛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主题都是知识和信息;2、从过程看,这些过程都涉及知识-信息-知识;3、从研究内容和范围看,都是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情报;4、从技术手段看,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5、从人的作用来看,都是以人为知识的源泉;6、从目标看,都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他们还提出竞争情报是显性知识管理,竞争情报从其起点到最终成果都与显性知识管理相一致,从而高度概括了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的关系。
3、3 知识管理与知识经济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马海群(7)认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对知识的有效管理:从宏观上看,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微观上看,知识管理通过一系列核心功能的发挥,切实优化企业的商业活动;知识管理既是一种策略和思想,又是一种可操作的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必须建立一定的机构,包括知识管理的负责人、知识库、负责知识管理和流传的知识中心、计算机网络及协同工作软件的技术基础、智力资本管理队伍、具备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增值的文化气氛等。而作为一种技术,知识管理应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即在工程上和生产中把知识管理落实到技术层面。
3、4 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
知识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知识产权问题,马海群(7)认为二者以知识创新为共同目标;知识管理构造知识契约的过程:明确企业的知识结构,确定汲取知识的方法,签定知识契约,共享知识;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协调:首先,知识管理对知识创新起着重要的激发作用,并推动了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管理中的知识产权主要有: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智力资本管理中的知识产权,知识管理技术的知识产权,知识管理文档的知识产权。
4、知识管理的内容和目标
肖勇(2)认为知识管理是三维集成化的管理。技术维上,知识管理深化了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表现在信息向知识演进的处理上,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人工职能技术获取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在知识的存储和传播上,利用大型数据库、新型检索技术、智能代理、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组件技术,以保证知识的充分共享。此外,还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帮助知识从知者向未知者传播,如对LOTUS NOTES工作流程软件的利用。经济维上,知识管理引入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将知识作为稀缺资源加以合理配置,加强对知识生产途径结构的研究,以促进知识的增长。人文维上,知识管理强调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将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结合起来,在他化的空间中发现环境与环境的普遍联系,以利于知识的发掘、传播和利用。此外,还引入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即在企业首席执行官与信息主管之间设立知识主管(CKO)。信息主管把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和信息的利用上,知识主管则以为实现显性与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有效途径为主要职责,把工作重点放在推动创新和培养集体创造力上。而且,知识管理还特别注重对企业员工概念的更新和企业文化的再造。
张浩良,卢泰宏(9)认为知识管理的内容涵盖下列知识活动:(1)知识的创造或生产:利用知识原料创造知识;(2)知识的获取与整理:采用各种方式和应用软件工具,识别、获取知识,推动隐性知识向显形知识转换,分类、组合、存储知识;(3)知识的传播、分配与共享:建立组织内外畅通的最优的知识流动渠道,推动组织的学习和知识共享;(4)智力管理:建立知识网络,特别是专家(泛指一切在某领域某方面有专门知识的人)网络,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激励机制和人文环境;(5)知识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运用集体智慧开发知识资源,把知识用一种适合用户的商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创造知识、采集知识、传播知识和利用知识更为方便有效,其目的是满足企业的知识需要,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知识管理的基本构架包括:(1)知识管理系统;(2)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知识数据库,知识发掘技术,知识网络,群件技术,知识工作系统与知识工作站;(3)知识管理的经济评价;(4)知识管理的组织行为:知识管理型组织,知识产权保护,人本化管理,伦理规范。
也有人把知识管理简明的分为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方面,如常金玲(11),他认为,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信息管理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基础。
5、知识管理的实践和拟实践
目前,许多国家和企业甚至个人都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纷纷制定策略促进知识管理的发展,在知识管理的实践和拟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大量的成绩,图书情报研究人员也在研究的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知识管理示例,并且对正在进行着的知识管理和将要进行的知识管理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比如,彭伟,吴才唤(1)认为在知识管理的具体实践上,最易实现的突破口在于如何在组织内部更好的组织知识和交流知识。其策略主要有法典编撰策略(codification)和人格化策略(Personalization)两种。在技术方面,企业内部网的建立,对知识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而web技术则使组织能够跨地域、跨时间的提供集中的信息服务。通过这种组织结构的变化,提高了员工的协同工作和信息交流能力,导致许多软件公司开发出了群件产品,最成功的例子:莲花公司的Lotus Notes系列。而企业中设立的知识主管(CKO)其主要职责是充当组织设计专家和协调专家,成为组织的知识系统、知识密集性业务和管理程序、知识共享空间和知识保护政策的设计者。CKO的设立为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有效进行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徐锐(5)认为知识主管就是保存、使用、集成、创造并转让知识。他们的作用已经超出了信息技术的范围,进而包括诸如培训、技能、奖励、发展战略等。知识主管把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信息技术、市场分析及至企业的发展战略协调统一起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从而产生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管理效果,使企业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可能。
在实现知识管理的各种方案中常金玲(11)提出实现知识管理的最佳方案是综合集成,即综合集成技术的基本目标是在综合集成环境下实现知识管理。
而吴丹(12)提出应实施知识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知识管理模式。他认为实施知识管理,尤其是在知识产业中实施知识管理,主要有以下3个目标:(1)构建全员参与的以知识的积累、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为核心的企业战略。(2)实现全员知识交流与共享。(3)进行产业资产与知识资产的共同管理。实施知识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1)建立企业知识库。(2)完善激励机制。(3)设立知识主管。(4)建立知识管理评估系统。(5)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时至今日,知识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联盟已成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大学之间建立了动态联盟关系。在这种联盟关系中,知识管理实践已是硕果累累。
在具体单位的知识管理问题上,毛军(14)谈到了科学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应用思路。他认为,知识管理强调组织和工作流程,技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科学图书馆必须在组织和重组和工作流的规划方面下大工夫。而且他还强调用户参与是科学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着眼点。
对于知识管理在宏观上的具体措施和微观上的具体措施方面,李景正,赵越(17)谈到应包括以下几点:宏观上的具体实施包括:(1)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注重制度和体制的创新;(3)发展教育,建设高素质的人才体系;(4)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微观上的具体实施包括:(1)建立递增收益网络;(2)通过公司内部网络把人们联系起来;(3)承认个人在知识开发中的独特性等。
总之,知识管理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话题,人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之进行了分析,相信随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有关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必将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