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思考与实践_思想品德论文

提高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思考与实践_思想品德论文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育人价值的思考和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品德论文,学科论文,初中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加强对中学思想品德学科育人价值研究,是近年来上海市教研室组织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这是本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起点,也是中小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价值”的概念,从经济学范畴说,是“凝结在商品上的社会必要劳动”。而从哲学范畴说,价值是一种关系,是“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的满足”。结合学科教育教学说,“教”的一方是价值客体,而“学”的一方是价值主体。从价值观念出发,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要适合学生的需求,特别是教学内容、一些观点或原理,需要得到学生的认同,使学生接受,进而“内化”为自身素质。所以,研究学科“育人价值”是落实“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从价值观念角度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育人价值”谈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对学科教学目标的思考与实践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我们常常诘问自己,“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对学生会有影响吗?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给了学生什么?应该给学生什么?”这些问题的解决,首先要从科学确立教学三维目标做起。

首先,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充分依据《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有其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生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所必需的最主要的素质。我们通过有效的学习途径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爱国情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

其次,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学生实际。教师要在把握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学情,研究学生能否接受。如:在认识上、心理上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困惑;在情感、态度上是否存在抵触,了解学生存在的相关的消极因素。当然,也包括学生存在的积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目标具体化,有针对性,而不是泛泛而谈。包含基础知识、一般的学科能力和动机、兴趣、意志等情感领域的内容。这一切的出发点就是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和内心真实的想法,意即“学情”。

下面,我结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增强国家观念”一课的实践来谈谈我的做法。

首先认真研读教材,“如何增强国家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是,“增强国家观念,以国家利益为重”,学生在经历上很少有机会得到与现实的碰撞,所以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增强国家观念,为什么要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也必定是教学难点。

如何拉近教材原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于是,我做足了“课前准备”的功课。我通过设计课前“说说做做”小练习,对学生进行“摸底”,以期正确确定三维教学目标。“说说做做”的主题是“说说我身边的拆迁小故事”,请学生采访父母家人、亲戚朋友后完成。因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地区农村很多家庭都已经拆迁或即将面临拆迁,我借助这个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并认同“增强国家观念”的有关观点应该是贴切的。

小练习共有三小问:1.你知道哪些具体的拆迁政策?2.你亲历或听说了怎样的拆迁小故事?(因什么项目而拆迁?当时有怎样的矛盾?是如何解决的?)3.你从中体悟到了什么?

经过调查,果然学生许多真实的想法和认识浮出水面。我原以为班级中经历拆迁的家庭至多五六户,结果却有十几户。有的家庭在二十年中还经历了两次拆迁。班级中居然还有四户是三峡移民。至于对拆迁的认识,学生大多只知大概,但是想法却很有意味。如:有的学生说旧房子拆了住新房,敞亮不说,看病、买菜也方便;有的说,没多考虑,政府说拆就拆了;也有的学生说后悔很爽气地拆了,要价太低……可谓五花八门,但却句句真实。

这就是我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和学生一起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课堂教学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和具体。立足学情,做足课前准备,方能确立好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科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教学内容的研究,松江第二中学集团初级中学曾开过一堂区级研究课——《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全程参与了磨课过程,也作了大量的思考。说到教材,此框就教学内容而言,只有六百十一字。教学内容条理也非常清晰。这节课明理的部分是:科学推动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行的部分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立志为建设和保卫祖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并付诸行动。但是,鉴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若要让学生通晓相关知识,本节课必须要用大量的材料去说明科学推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若要完成导行的教学目标,则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去感受科技的魅力,受到吸引和鼓舞,去了解科学家的故事,受到榜样的引领。整节课,学生“激动”起来了,导行的目标就基本达到了。

陈老师的这节课以学生课前时政点评——视频《我国近期航天技术成就》导入,直指课题。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用“摘智慧果”这一学生活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对于教学难点“科学推动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突破,陈老师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分享领悟的师生互动形式。由“松江魔鱼有机米的介绍”扩展到“松江五厍农业园区”,阐释“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继而由学生熟悉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的生产拓展到“科学技术推动工业生产的发展”,充分运用乡土资源,加深学生理解。对“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环节的处理,陈老师更是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提升科学素养”作了精心设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合作探究“现代重大科技成果背后的故事”,并制作成PPT进行展示,分享探究成果,感受科学魅力。在导行上,陈老师由钱学森、袁隆平等科学家的事迹,过渡到本校在区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学长的事例,由点到面,由远及近,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最后以作业“为本月学校科技节动手动脑设计一个方案”结束,让学生课后继续合作探究,巩固所学。整节课,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对知识点的认同度较高。不可否认:“五厍农业休闲观光区”、“世博会科技实践区”、“松江魔鱼有机米”、“记者采访”等活动的设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既紧扣教学内容,又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活力。

显而易见,陈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她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与处理:她能精心遴选资源,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摄取最符合实际、符合育人目标的知识;她能适度扩充、删减教材中的小栏目,把编者意图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教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发挥更大作用;她能借助网络平台,把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热情调动起来,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课外比合作、课内比成果。

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在教学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不光是理论联系实际及教学资源的利用。首先是对教材教学内容,在把握其“精髓”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情,有所选择、增减,使教师上的每一节课具有创造性,成为教师个人的“作品”。为此至少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要深挖教材资源。初中《思想品德》课要上出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不同来,深化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借助“想一想”、“说一说”、“知识窗”等栏目的学习,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为理性认识,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

2.要整体把握教材。初中《思想品德》课看似浅显,实则深刻。教材涉及诸多学科知识,其背后的知识体系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如陈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必须在把握三框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前提条件下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3.要引导学生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尤其是低段年级,要以教材资源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如:本课可以借助“知识窗”——20世纪重大科技成果,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事件探究背后的故事,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唤起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对科学的热爱与崇尚。

用好教材、讲透教材、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过程,并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内心深处情感的升华,是我基于价值观念,对学科教学内容处理的主要实践心得。

三、对学科教学过程的思考与实践

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组织学生自主性学习是促进学生把教学目标内化为自己学习目标的有效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避免空话、套话,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畅所欲言。正确处理好预设问题和生成性问题。对于学生的不同认识,不回避,不简单否定。

记得在讲“增强国家观念”这一课时,当讲到“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这个难点时,我还是借助辰山植物园这个场馆资源,挖掘它背后的故事。通过设问“当时辰山植物园的建设工期非常紧,必须赶在世博会开幕前竣工。而居民的动迁安置房还在规划中,并未建成。在这种情况下,拆迁户们是怎么做的?”气氛马上就热烈起来,一位学生讲述了亲戚家因为拆迁而借住他们家以后他所了解的事实。故事真实而感人。

我随即抛出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三问——“他们舍弃了什么?为了什么?这样做值得吗?”层层设问,环环相扣。最后用照片演示了如今拆迁户们的美好生活场景,学生在得到视觉验证的同时,更欣然接受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坚持国家利益为重”这个原理。

教学还不仅仅止于此。我继续趁热打铁,通过挖掘班上三位三峡同学的“移民故事”,设计“现场采访:时至今日已十年,你和你的家人来上海后悔吗?为什么?”一位女生感人至深地回想离别情景、再现父母当初的艰难抉择,更高兴地描述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表达了要考重点高中的志向。不仅感恩了社会,感动了自己,更鼓舞了身边的同学。最后我即兴寄语“知识改变命运!我们期待你的成功!”话音未落,学生齐刷刷地鼓起掌来。本节课的高潮不期而至!学科育人价值在此刻得到了显性表达!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参与回答的频率是最高的,情感被充分激发。

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中落实学科育人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与实践:

其一,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与运用要遵循“自主性”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明确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并且愿意学,顾及他们思维的个体差异,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使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究和获取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

其二,要切记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服务。简而言之,就是要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的学习气氛、民主的学习环境;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更重要的要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教会他们怎样思考。

四、对学科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评价一堂课,不仅仅看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教法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是否认同。学生的认同也不是以前我们认为的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会做题,而是其内心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一些思想、观点或原理,产生态度、行为上的认同。因为思想品德课不仅要解决学生内在知识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学生外在行为的问题,实现知和行的统一。只有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的时候,道德情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行统一,明理导行”。

1.基于价值观念,对学科教学的评价,“老师教得怎样”不是主要标准,“学生学得怎样”才是最重要的。

在第二期新农村中小学政治教师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多节市级公开课,也参加了评课活动。在专家点评中,无一例外地把学生“知识上的获得”与“情感上的认同”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

如:市东中学徐隽老师执教的《投资理财应当遵循的原则》一课,专家老师认为:“徐老师敢于尝试,不追求表面的华丽、课的完整性,以此换得了学生最大程度的需要满足。有需要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生能懂的,教师要提高一步,进行结构化,使之能解决问题。学生不懂的,则是老师要教的,要补足的。”期间,也有专家中肯地告诫我们“教师的等待是学生的机会,不要进行无谓的追问和重复,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师生对话要学会等待,让学生把话讲完。”

又如:上宝中学高溪泓老师讲授《承担公民的社会责任》一课时,专家们一致把本节课中最“亮”的一点归属为“上宝校园献爱心”活动。理由是:这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学生曾经参与其中。如此近距离的事例,将高位道理降低重心,学生更从中体悟到了“爱”的责任,这是育人价值的体现。学生在各种各样的道德实践中体会到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感等等都是一种十分积极的自我教育和十分有效的人生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种模仿和切身体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2.基于价值观念,对学科教学的评价,“学生今天学到了什么”是判断标准,“学生明天会怎样做”更是检验教学的不二法则。

要培养学生知识与情感的认同,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吸引力,使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成为知行统一的人。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片断,甚至是每一个点滴。记得上宝中学高溪泓老师执教的《承担公民的社会责任》一课,在开篇讲到“公民”的含义的时候,高老师用课件出示了一位学生的《居民户口本》,赫然出现的是该生的身份证号码,然后简洁地说,“当你出生以后,父母给你报上户口以后,你就有了一个伴随你一生的身份证号码,这就意味着你是中国公民!”言简意赅地把“公民”的含义阐述了,这个瞬间,我想学生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公民”这个概念的。今天学生掌握了这个“概念”,以后他对自己的法律身份也会更清晰。

在教学中,高老师在讲到“公民的社会责任”的时候,问:“同学们能安心地学习和生活,是与哪些公民履行社会责任是分不开的?”学生想到了校园里的清洁工阿姨、电工师傅,想到了公交车司机、早餐店服务员,想到了家里的父母、长辈……这个时刻,学生不仅理解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是客观存在的”这个道理,更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对身边人多一份感激、多一份回报。

综上所述,学科育人价值的凸显,需要教师基于价值观念,对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各方面充分考虑,这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时时处处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

最后从价值观念的角度谈一下对育人价值的再思考,主要有三点:

1.提升学科的育人价值是贯彻落实“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对我们一直强调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赋予新意,提出新的要求。

2.提升学科的育人价值,从教育教学实践来说,其关键在于对“认同度”的新的诠释上,也就是把“教”作为价值客体,满足“学”——价值主体的需求。

3.提升学科育人价值,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目前提倡的“以学定教”的理论依据。

标签:;  ;  

提高初中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思考与实践_思想品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