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邹 昕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海南 三亚572000)
[摘 要] 当前,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研究各种心理学问题已成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域的新思潮与趋势。在民办高校逐年扩招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改善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对策。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民办高校;心理健康问题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
(一)民办高校
民办大学是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依照国家和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面向社会举办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学校或实施高等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在当前全球教育终身化的背景下,民办高校作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针对社会热门紧缺专业的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成蓬勃发展之势。
对工件再用射线探伤法进行探伤,并用当量法和半波高度法对缺陷进行分析,此缺陷为线状缺陷,直径大约在4.0 mm左右.
从社会大趋势来看,由于全国各大高校每年都在扩招,学生的生源质量普遍有所下降。近几年国家对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持鼓励推广政策,使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学校也日益兴盛,民办高校应运而生。学生是民办高校的主体,盲目扩招必然会导致生源质量下降,从而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门学科之一,它把人类拥有的积极力量与美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倡导积极的心理学研究取向,以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将散落在心理学领域中的有关积极内容的研究集合在一起,用客观实证的方法来探索人类的积极品质和力量,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传统心理学研究以人们普通的心理现象为对象,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却忽视了对人们心理健康问题的积极引导。而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并不是要人们拒绝悲伤、忽略痛苦或生活中的消极事件,而是着重研究能够使人快乐幸福的方法,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实现心理学的使命。积极心理学通过恢复积极力量与积极品质在心理学中的地位而体现心理学价值的平衡。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的活跃期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关键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活事件的影响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产生心理危机。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并解决已经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以积极的方法应对,帮助民办高校学生在学习与工作生活当中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带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向、新内容与新技术。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民办高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民办高校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激烈的社会竞争、就业竞争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危机感。自我意识不够成熟、受社会周围环境的影响,加之较强的从众心理等因素,民办高校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往往容易产生偏颇,忽高忽低,忽好忽坏,常常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徘徊。这些困惑与矛盾如处理不当就容易产生对同学、学校、社会乃至现实的不满,产生深层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适应问题
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正在为社会各个岗位培养越来越多的就业人员。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学习和工作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建立完善的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综合体系有利于民办高校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为此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改善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几点对策。
(二)学习问题
“燕燕,你和启明是不是被医生忽悠了,没必要做手术干嘛要去遭那个罪啊。我打电话给启明,让他回来。”钱海燕从婆婆手里接过当当,进了房间,她怕自己会哭出来。
(三)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民办高校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初步步入社会,由于缺乏广泛的社会经历,容易对自身的社交能力与社会人际关系产生困惑与错误印象。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情绪和个性不同,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困难或不适应,人际关系失调严重者会出现焦虑、交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民办高校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矛盾性、两极性的特点,再加上他们自控能力较弱,更容易因为生活中的小事而出现较大的情绪情感波动。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问题时会表现出抑郁、恐惧、妒忌、空虚、无助、焦虑,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状态,有“缺乏决断能力”“情绪已被破坏”“牢骚和不满多”“莫名其妙的不安”“焦虑不安”等不良症状。
(四)情绪与意志力问题
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概率为6.98%,远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总概率的27.91%,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五)择业求职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在大学生人群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以学制短、学历低为特征的高职毕业生名义上属于大学生范畴,但他们较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要面对更多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的变化,承受更多的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其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惑与问题,而这些困惑与问题大多与社会、校园和家庭环境以及个人因素有关。有研究显示,高职生心理健康在年级、家庭经济、教养方式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是否是独生子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六)个性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门专业性的教育活动,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教育观念。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是以培养学生对世界的客观认知作为基础,并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自身的心理机能,克服理想心理机制与现实生活的脱节,从而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改善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对策
刚入学半年的新生在各方面还未完全适应,存在更多的人际关系压力和学习压力,由此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扰,也有研究认为老生有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陌生的校园、陌生的面孔、陌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还有离开熟悉的环境与依赖的父母所产生的“阵痛”,都会使民办高校学生产生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教学内容与学习方式的突变,民办高校学生容易对自身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产生困惑与压力,更有甚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焦虑、失眠烦躁、记忆障碍等生理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疾病。
(一)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
由于高考失利或其他因素,民办高校学生与其他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相比更容易沮丧和失落。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也使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等心理健康问题在民办高校学生中占有一定比例。个性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懒惰拖拉、粗心大意;急躁鲁莽、冲动敌对;敏感多疑、狭隘嫉妒、自卑胆怯、消极悲观等自我意识方面。
自1988年开始试种烤烟以来,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乡烤房类型繁多,有最老的云曲88、明三暗五垄及小烤房,普遍存在于各个种烟村。随着调制设备的发展和应用,为满足烘烤需要,2006年对69座小烤房进行了热源内置功能性改造,2007年改造了248座,共改建317座。
(二)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保障体系
1.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民办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根据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编写适合其使用的学生用书及教师用书,使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有序进行。
2.建立高效的心理疾病预防和危机干预体系,遵循国家推广的“开放式、社会化、综合性”精神疾病防治康复模式,通过积极调用校内外各种力量,建立起民办高校学生精神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干预机制。
根据大量研究显示,虽然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切关注,各级政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和物力推动村务财务管理制度透明化建设。但是一些自然村仍旧受到计划思想的困扰,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暴露了大量的问题。不能够有效实现财务管理透明化。在村级管理中记账审核制度不够健全,由于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普遍专业素养较低,对于村级财务工作不够熟悉,缺乏相应的原则性以及责任心,很容易导致村一级的开支失衡,在一些会计凭证处理上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同时又由于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公开的不够具体和详细,特别是牵扯到一些实质性内容并未公开,只是公开一些细枝末节的不是很重要的财务报表。
(三)建立全员参与机制
心理专业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工作者则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通识知识来教育指导学生;民办高校领导要树立全局观、整体观,在思想上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通过全校师生的相互参与,共同建立系统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不仅要求心理教师与工作人员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对心理教师与工作人员自身的整体素养有很高要求。当前民办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素质水平不一,必须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对这些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专兼职互补、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栗晓洋.对民办大专院校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思考及研究对策[J].社会观察,2013(9):288.
[2]龚继峰.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D].南昌:南昌大学,2007.
[3]刘志强.2017年盐城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卫生研究,2019(5):499-500.
[4]蔡春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5]许英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1):138-140.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120-02
作者简介: 邹昕(1992—),女,汉族,海南三亚人,教育学硕士,就职于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
◎编辑 赵瑞峰
标签:积极心理学论文; 民办高校论文; 心理健康问题论文;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