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军事培训中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论文

对外军事培训中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论文

对外军事培训中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

郭长荔

(陆军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 对外军事培训中的中华文化传播工作存在三大现实困境:中华文化传播的顶层设计有待加强,一线外训教员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异域文化观念的学习研究有待深入。课堂教育、第二课堂、社会体验三位一体中华文化传播体系的构建,将改善当前中国文化传播被迫接受式的弊端,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关键词: 对外军事培训;中华文化;传播

我国对外军事培训(以下统称“外训”)是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前沿阵地。发展健康的外训,可以培养一支了解、认同和支持我国的友好力量,对我国参与国际事务起到推动作用。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外军学员就会自然地接受到中华文化熏陶,从而对我国产生感情,最后把这种倾向性表现在政治立场上。我国外训工作应如何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有效地向外军学员传播中华文化、培养更多知华友华力量是我们长期努力和探索的课题。

1 中华文化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

目前外训中华文化传播工作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通过通用汉语教学实现了零汉语学员的跨文化生存;二是首创我校特色的专业汉语教学,促进学员有效完成专业学习;三是提出并成功实践“语言文化同步教学”理念,不仅在所有语言课教学中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地灌输中国文化,还开设专门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将文化课程由浅入深、系统全面地贯穿到学员整个教育阶段,做到语言和文化学习同步,实现学员汉语水平和中国文化的同生共长;四是引导学员了解和认同中国,做好中外友好使者。实践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经验推广价值,但还面临以下主要困难和矛盾。

1.1 中华文化传播的顶层设计有待加强

外训目前没有中华文化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设计较为随意,大部分围绕传统节日风俗和民间工艺。军事文化由于涉及到意识形态领域,敏感性强,因此外训文化传播以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代表的军事理论为主,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化传播活动离不开中国人视域内的文化。外训的文化传播工作目前处于两极:抑或过于强调中国的节日、饮食、音乐等传统风俗,把风俗习惯、艺术知识当作文化的全部;抑或泛泛而谈,内容虽涵盖方方面面却全都富于表面,隔靴搔痒。我们总是逃不开以固化的中国思维设计文化传播内容,并没有认真思考过外军学员到底想要了解什么样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格局中的真正价值与影响,导致中华文化传播目前还没有找到科学的纲领。

1.2 一线外训教员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外训是“服务大局、厚植资源”军事交流背景下的产物,外训教员的责任重大,不仅要教会留学生说中国话,还要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外训教员不仅仅是语言老师,还是中华文化和国防外交政策的“宣讲人”。

目前外训教员大多毕业于地方院校,缺乏军队背景,对国防和外交政策了解甚少。因此,外训教员要牢固“热爱人民军队、献身军队教育事业”的思想,加强国防知识和外交政策的学习,提升“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基本功,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外宣口径。此外,外训教员还要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和熟悉所在国与中国的文化异同,试图找到合理的入口将中国秉承的价值观传播给世界各国。

培植国际人脉资源是外训的根本目的。因此,中华文化传播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三个目标方向:一要有利于增进了解、增信释疑。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政治体制和国防战略等的负面报道和“中国威胁论”等歪曲舆论,我们做好文化外交的联系人,减少他国对中国和中国军队的误解,增信释疑,展示中国军队良好形象。二要有利于相互理解、建立友谊。我们要通过点滴事情温暖人心,拉近情感距离,在增进理解、增进友谊的基础上,增强外方对我外交和国防政策的认同感。三是要有利于互利共赢、寻求合作。我们要与外军院校寻求合作,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1.3 异域文化观念的学习研究有待深入

作为园林陈设的一部分,厅堂摆花与园林建筑的关系密切。园林建筑中大量匾额、楹联直接或间接的传达出了花卉、植物的主题。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罗列了芙蓉隈、玫瑰柴、蔷薇径、桃花泮等20处含有植物主题的园林景点,占当时全部景点的2/3。调研选择拙政园中6处主要景点的厅堂摆花,对照其相应的10组楹联内容,发现建筑品题的花卉文化意蕴在厅堂摆花方面并没有充分展现出来(表3)。

根据外军学员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本着“广交朋友、厚置对华友好势力”的思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课堂教育、第二课堂、社会体验三位一体中华文化传播体系。从课堂内的教学扩展到第二课堂的活动,再扩展到社会体验,统筹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善中华文化传播体系,注重外军学员实践活动,为外军学员搭建进一步施展才能的扩展平台,在“课堂”与“实践”的教学环节中,给外军学员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2 牢牢把握中华文化传播的本质要求

2.1 积极配合国家总体外交

在目前如此开放又先进的世界,只有通过国际间相互交流,文化渗透才会得到不断进步,而汉语就是中外思想的载体,也是思维方式和文化交流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汉语本身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社会心理,民族风情,价值取向,社会观念等。加强汉语语言教学,不仅满足外军学员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的需要,也是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桥梁和纽带。

课堂教育是中华文化传播的理论基础,由语言文化教学与军事教育两部分组成。课堂教育秉承“语言文化同步教学”理念,在所有通用语言课教学中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地灌输中国文化,与此同时,开设专门的《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概论》、《军事汉语》系列课程,将文化课程由浅入深、系统全面地贯穿到学员整个教育阶段,做到语言和文化学习同步,实现学员汉语水平和中国文化的同生共长。

2.2 主动宣扬中国优秀文化

外训中华文化传播中,我们应着重阐发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让外军学员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我们通过文化传播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提出“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核心价值观与国际主张,有针对性地回答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方面,不仅向外军学员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及其独特魅力,还向外军学员介绍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3 努力培植国际人脉资源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安全、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堤防工程建设是防御洪水泛滥,保护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水利工程人员应处理好工程施工中的各种因素,确保顺利实施,为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做好保障,同时也可以为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前提条件。因此,做好水利工程施工及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3 着力健全完善中华文化传播体系

3.1 加强汉语语言教学

21世纪初以来,为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中国政府已将文化交流纳入国家战略,通过加强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已经成为中国新时期总体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

加强汉语语言教学,将中国语言文化作为融通中外的纽带,将汉语语言文化推广延伸到跨文化交流,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我们希望通过加强汉语语言教学,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语言文化互动交流模式,让外军学员在通过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互鉴,实现不同文明共享和彼此心灵互通。

3.2 构建课堂教育、第二课堂、社会体验三位一体中华文化传播体系

目前我们对外军学员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的异文化研究还不够深入;共性研究多、一般了解多,但个性研究少,尝试了解少,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研究就更少。因此,解决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误解,成为构建中华文化传播体系需要关注的问题。

外训中华文化传播工作要积极配合国家总体外交,“走出去,请进来”。在与外军学员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走出去”,让外军学员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传统特质,这也是当前我国文化外交的重点,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国文化在未来全球文化版图上占据一个有影响力的地位。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学习力度,把各国的优秀文化“请进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大胆吸收外军学员所在国的优秀文明成果,以之作为重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新鲜要素,使我们的文化更具有国际性和现代化色彩,从而更好地获得世界认同,转化为软实力。

“一带一路”是我国在世界经济深度转型时期提出的倡议,该倡议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然而,要使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真正在合作基础上实现共赢,我国必须以法律合作为基石,通过创造法律认同的方式首先实现商法趋同,其后逐步走向法律趋同,培育共同的法律理念和规则意识,从而有效协调国际经贸合作可能产生的冲突,确保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目标的实现。

外军学员来自不同国家,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千差万别,他们对相同的事物存在不同的理解,有的甚至会产生跨文化心理适应问题,导致生活和学习危机,影响培训效果、削弱培训目的。

第二课堂就是课堂教育外的时间进行的与堂教育相关的教学活动。在第二课堂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又不限于教材,教学内容范围非常广大,形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例如可以利用中外重要节日庆典等重要场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将外军学员融入到中国家庭中去,提供其观察中国人之的交流和行为处事的机会。通过语言文化实践,巩固课堂教育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对中国、中国人、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切实提高外军学员的汉语表达能力。

除了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文化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开展文化体验活动,是提升学员文化教学质量,促进学员中国文化素养养成,实现学员跨文化交际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方式。如开设中国功夫、中医、烹饪课等;外军学员也可以参观著名旅游景点感受中国的秀美江山壮丽山河,参观开放部队了解中国军队的概况等,通过社会体验让学员直观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润物细无声地被中国文化所吸引。

Pedinolejeunea himalayensis(Pande&Misra)Chen et Wu.彭丹等(2002)

结果显示,三个小组的留学生语用能力都不高,只有中级语言能力的学生,语用能力的平均分略高于其他两组的学生,但是三个小组之间并不存在语用能力的显著差异。问卷最低分虽然出现在第一组中,但最高分却没有出现在第三组中。这说明,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留学生的语用能力并没有相应地提高。留学生汉语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保证其语用能力的必然发展。即使到了高级阶段,留学生的语用能力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博大精深的汉语与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念和思想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植根的沃土。课堂教育、第二课堂、社会体验三位一体中华文化传播体系的构建,将改善当前中国文化传播被迫接受式的弊端,从认知、感受到领悟中华文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以世界的视野讲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陈学斌.先进军事文化建设[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2.

[2]许佳,曾佑军,齐志,军事外训中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实践探 索[J].东南传播,2013.

[3]许森.向世界传播我军先进军事文化[J].军事记者,2012.

中图分类号: E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4(C)-0186-02

作者简介: 郭长荔(1987.06-),女,江苏南京人,硕士,汉语语言文化教研室主任,专业技术十级,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标签:;  ;  ;  ;  

对外军事培训中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