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儿科输液室应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研究论文_胡倩倩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卫生院 胡倩倩 214156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儿科输液室应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门诊输液患儿为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差错率,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研究组为100%,明显比对照组的8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儿科输液室,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门诊儿科输液室;护理干预;措施;效果

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以40例门诊输液患儿为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旨在研究门诊儿科输液室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门诊输液患儿,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有知情同意书。对照组,11例男,9例女,年龄为8个月-4岁,平均(2.1±0.84)岁。研究组,13例男,7例女,年龄为5个月-5岁,平均(2.3±0.61)岁。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等,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整体护理,具体而言,如下所示:(1)评估:一方面,患儿评估,内容包括诊断、年龄、病情、血管等,全面掌握患儿具体情况,为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家长评估,内容包括对疾病了解程度、对患儿穿刺的情绪反应、经济条件等,取得家长配合。(2)准备:一是环境准备,选择采光、通风良好的输液室,且配备有紫外线设备,划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避免交叉感染。关于物品摆放,开水不得放于患儿能触及的地方,电源插孔位置要高,以防漏电,注意地面防滑。为便于调节患儿体位,应用母子输液椅,增加患儿安全感与舒适感。输液室内,留有足够活动空间,以便患儿娱乐,墙上设置为色彩鲜明的健康教育专栏,配备电视机,播放舒缓的音乐,分散患儿注意力。二是物品准备,输液前,准备好所需物品,充分考虑患儿及家长,如饮水间、报纸期刊、意见本等,若条件允许,配备专门的儿童厕所,做到为患儿服务的目标。(3)心理干预:由于患儿年龄小,害怕打针,易产生哭闹情绪,因此,护士应以温和的态度,关心患儿,通过玩具,转移患儿注意力,分散患儿对输液的恐惧感,确保输液过程顺利完成。(4)病情监测:患儿输液期间,护士密切留意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儿面色、精神、呼吸、体温、表情变化等,一旦出现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避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同时,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药物摄入速度等,控制摄入药物剂量,避免过多摄入,叮嘱患儿家长,不得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医疗差错事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时,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以患儿家长为对象,调查护理满意度,100为总分,≥60分,表示满意,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X2)检查,用( )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医疗差错和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静脉输液,具有起效快、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静脉输液临床操作,不仅要求高超技术,而且注重追求“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1]。

门诊儿科输液室,每日所接收的患儿数量多,且由于患儿年龄小,自我表达不够清楚,自控力差,对输液存在恐惧心理,大大增加了护理难度[2]。近些年,医疗改革不断推进,“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践行,人们树立了较强的健康意识,更加重视临床护理[3]。

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将护理程序系统化用于临床和管理的工作模式[4]。整体护理,强调患者的中心地位,全面分析患者的实际需求,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整体护理服务,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整体水平[5]。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将护理过程视为核心,以解决患儿问题为导向,在现代护理理念的指导下,力求最大程度满足患儿合理需求,有效解决患儿健康问题,给予患儿精神上、情感上和文化上的服务。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整体护理。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医疗差错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10%、85%(P<0.05)。

综上所述,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医疗差错,而且可增加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扬帆.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116-118.

[2]王欢欢.门诊急诊儿科输液室的个体化护理[J].吉林医学,2015,(8):1707-1707.

[3]刘忠雁,杨厚华,代章斌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6):153-154,155.

[4]陈慧.护理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6,6(29):235-236.

[5]孙环,徐桂林.无缝巡视流程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3,5(4):333-334.

论文作者:胡倩倩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  ;  ;  ;  ;  ;  ;  ;  

门诊儿科输液室应用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研究论文_胡倩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