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完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会计内容的补充与调整的几点设想_国民经济论文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会计内容的补充与调整的几点设想_国民经济论文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若干设想——基本核算内容的补充和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核算论文,关于进一步论文,国民论文,体系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实际上是《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若干设想——基本概念的补充和调整》和《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若干设想——基本分类的补充和调整》[①](以下分别简称《基本概念的补充和调整》和《基本分类的补充和调整》)的续篇。这里就中国新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核算内容的补充和调整提出一些个人的粗浅想法。

一、取消MPS体系中的国民收入核算内容

受有计划商品经济改革理论不彻底性的影响,同时也出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历史资料的连续性和同使用MPS体系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国际可比性,以及照顾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工作者的应用习惯等方面的考虑,中国新体系保留了MPS体系中的国民收入核算。正如我们在《基本概念的补充和调整》一文中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为中国新体系彻底摆脱传统经济理论的束缚扫清了障碍;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工作者已经逐步熟悉和适应利用国际上通用的SNA体系的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分析和处理经济问题;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部门通过对MPS体系的国民收入核算资料进行调整和补充已经整理出相应的国内生产总值历史资料;国际上采用MPS体系的国家已经纷纷抛弃了这一体系。所以,我们可以无所牵挂地在中国新体系中取消MPS体系的国民收入核算内容了。

MPS体系的国民收入核算,包括它的生产核算和使用核算,取消国民收入核算就是要取消它关于生产核算的所有指标,包括国民收入生产额及其构成,取消它关于使用核算的所有指标,包括国民收入使用额及其构成。进行这种调整之后,中国新体系就摆脱了两套指标体系并行的状况,既可以在核算实践中大大节省工作量,也可以避免协调两套体系概念上的差异的困难,使整个体系变得协调一致。

二、中间消耗和固定资产消耗核算的调整

正如《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1993年SNA的若干区别》[①](以下简称《区别》一文所指出的,1993年SNA利用现行价格估价中间消耗和固定资产消耗,也就是说,利用货物和服务进入生产过程时的通行价格估价中间消耗,利用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使用时的通行价格计算固定资产消耗。而中国新体系一般是按货物和服务原购置价格估价中间消耗,按固定资产的原购置价格计算固定资产消耗(固定资产折旧),这种估价方法实际上是受基层会计核算资料制约的结果。原则上,中国新体系应当调整这种估价方法,采用1993年SNA的估价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核算中不同指标估价的一致性,才能使营业盈余不受存货和固定资产持有收益的影响。当然,1993年SNA的估价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种方法要求对过去不同时期购置的用于中间消耗的各种不同类型货物和各种不同类型固定资产按照现期通行价格进行重新估价,为此需要关于中间消耗物和固定资产的详细历史购置资料和合适的价格指数资料,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实施中还需要探讨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方法。

三、引入实物社会转移和实际最终消费核算

《基本概念的补充和调整》一文分析了引入实物社会转移和实际最终消费概念的重要性。引入这两个概念的目的在于,在中国新体系中引入实物社会转移和实际最终消费核算,以便使中国新体系能够反映我国政府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在居民实际最终消费中所发挥的作用,能够反映我国居民的真实消费水平和使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具有国际可比性。

在中国新体系中,取消了集体消费这一指标之后,最终消费支出只包括政府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是住户为他们自身的利益而承担的支出,而政府消费支出则既包括政府为整个社会或特定的社会集团的利益而承担的支出,例如政府在国防和社会安全方面的支出,立法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支出,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也包括政府为住户的利益而承担的支出,例如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或教育服务而承担的支出。引入实物社会转移和实际最终消费核算就是把后者,即政府为住户的利益而承担的支出作为政府向住户的实物社会转移来处理,并通过对政府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作相应的调整,获得政府实际最终消费和居民实际最终消费,用公式表示即:

政府实际最终消费=政府消费支出-政府对住户的实物社会转移

居民实际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支出+来自政府的实物社会转移

在SNA中,实物社会转移和实际最终消费还涉及到住户与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之间的核算关系,由于中国新体系没有单独设置这一部门,也就没有相应的核算表现。实际上,由于在中国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大都不具有SNA所讲的单独作为一个机构部门的特征,由实物社会转移而引起的住户与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之间的核算关系已经隐含在政府与住户之间的上述核算关系之中了。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引入实际社会转移和实际最终消费核算的关键在于把政府消费支出区分为政府为整个社会或特定的社会集团的利益而承担的支出和为住户的利益而承担的支出两部分。在有些情况下两者的区分并不是很容易的。为了有效地进行这种区分,SNA引入了个人货物和服务、公共服务的概念,并列举了它们各自的特征。个人货物和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排他性,某一住户、个人或有限的一小群人得到这种货物和服务之后,社会其他成员不能因此得到好处或不能因此直接获得好处。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获得公共服务方面没有竞争,一个人享受了公共服务之后,并不影响社会其他成员享受相应的服务。政府在提供个人消费货物和服务方面承担的支出作为政府为住户利益而承担的支出,从而作为对住户的实物社会转移处理,形成居民实际最终消费;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承担的支出作为政府为整个社会或特定的社会集团的利益而承担的支出,从而形成政府实际最终消费。

SNA进一步指出,该体系中的政府职能分类是区分政府个人服务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的基础,除了属于一般行政管理、规章、研究等方面的支出外,政府在以下类别中的最终消费支出应作为个人服务支出处理:

04 教育

05 卫生保健

06 社会保险和福利

08.01 体育和娱乐

08.02 文化

SNA中的这些具体概念和原则可以作为中国新体系进行实物社会转移和实际最终消费核算的基本依据。

四、增加养老金净产权变化的调整

正如《区别》一文所指出的,象1993年SNA一样,中国新体系把养老金准备金作为住户的金融债权处理,同时,为了得到对住户收支分析有用的资料,把住户的养老金缴款和获得的养老金收入作为经常转移处理。显然,前后两种处理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为按照前一种处理方法,住户的养老金缴款与所获得的养老金收入之间的差额只改变住户和相应的保险计划关于养老金准备金债权和数量,而不改变住户和相应机构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而在后一种处理方法中,住户的养老金缴款与获得的养老金收入之间的差额则势必影响住户和相应机构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为了协调两种处理方法上的差异,1993年SNA在有关机构部门收入使用帐户中增加了一个养老金净产权变化的调整项目,用以消除把住户养老金缴款和获得的养老金收入作为经常转移处理对住户部门和有关机构部门的储蓄产生的影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养老保险事业将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因此,我认为也应当象1993年SNA建议的那样在有关帐户增加一个养老金净产权变化的调整项目,以免给相应帐户带来较大的误差。

五、扩充固定资产流量和存量的核算范围

正如《区别》一文所指出的,关于无形固定资产,就流量核算来说,中国新体系中的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中包括与施工工程有关的地质勘探支出和可能包括同计算机硬件设备一起购买的部分计算机软件的支出[①],不包括其他无形固定资产的支出;就存量核算来说,中国新体系中的固定资产除了可能包括同计算机硬件设备一起购买的部分计算机软件外,不包括所有其他无形固定资产。1993年SNA中的无形固定资产存量包括矿藏勘探、计算机软件、娱乐、文学或艺术原件和其他无形固定资产。所有这些类型无形固定资产的获得净额(获得减处置)包括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中;所有这些类型无形固定资产包括在固定资产存量中。我认为,中国新体系中的固定资产形成总额除了应当包括与施工工程有关的地质勘探支出外,至少还应包括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价值在一定额度以上,通过购买或自行开发的计算软件和大型数据库,不管这些软件和数据库是同计算机硬件设备一起购买的,还是单独购买的,或者是自行开发设计的,因为这种类型无形固定资产确实与有形固定资产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又在其他生产过程中被反复或连续使用。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和大型数据库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方面的支出也越来越可观,把它们排除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之外是不合适的。

与固定资产流量核算的口径相一致,固定资产存量中也应包括地质勘探和计算机软件等无形固定资产。

正如《区别》一文所指出的,1993年SNA中的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中包括非生产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费用,中国新体系的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中则没有包括相应的费用,该体系也没有就这种费用的处理作出其他规定。在存量核算中,1993年SNA把这些费用纳入相应的非生产资产的存量价值之中,中国新体系也没有作类似的规定。非生产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费用包括土地所有权转移费用及其他非生产资产所有权转移费用,它由如下几项内容组成:单位为获得非生产资产而支付给律师、评估师、测量员等的酬金;支付给经纪人的佣金;应缴纳的资产所有权转移税,等等。这些费用是对相应生产活动的支付,从生产与使用核算角度讲,非生产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费用与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费用没有什么不同。所以1993年SNA把前者同后者一样作为固定资产形成来处理。不过由于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费用有相应的固定资产作为这种费用的价值承担者,所以在流量核算中,1993年SNA把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所有权转移费用同购买的固定资产一起作为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处理;在存量核算中,1993年SNA把这种所有权转移费用纳入相应的固定资产存量价值之中。但是,对于非生产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费用来说,没有相应的固定资产作为这种费用的价值承担者,所以,在流量核算中,1993年SNA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项目下单设一个子项目,用于专门反映这种费用,而在存量核算中,如上所说,1993年SNA把非生产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费用纳入相应的非生产资产的价值存量中。这些具体的规定可作为中国新体系进行非生产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费用核算的基本依据。

把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纳入固定资产范围之后,固定资产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范围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即应当包括这些无形固定资产的消耗。同样,把非生产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费用作为固定资产形成来处理之后,也应当象1993年SNA那样,计算相应的固定资产消耗。

六、对贵重物品进行单独核算

《基本概念的补充和调整》和《基本分类的补充和调整》分别提出了在中国新体系引入贵重物品概念和贵重物品分类的设想,其目的在于对贵重物品进行单独核算,包括对贵重物品的流量进行单独核算和对其存量进行单独核算。对贵重物品流量进行单独核算,对于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来说,就是要把贵重物品的净增加额与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区分开来;对于住户来说,就是要把住户用于购买贵重物品的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区分开来。对贵重物品存量进行单独核算就是要把贵重物品存量与固定资产存量和存货存量区分开来。这样做不仅能够反映出贵重物品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的特征,而且能够使固定资产流量和存量,存货流量和存量免受不具备它们各自特征的贵重物品买卖的影响。同时,居民消费支出也可以避免因贵重物品的买卖而发生明显的起落。

对贵重物品进行单独核算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划清贵重物品与非贵重物品的界限,这种界限的确定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很容易的。在1993年SNA中,贵重物品包括(1)任何机构持有的不打算用于生产过程中间投入的诸如钻石、非货币黄金、白金、白银等宝石和贵金属;(2)被承认为艺术品和古玩的绘画、雕塑等;(3)用宝石和贵金属制成的珠宝和收藏品等其他贵重物品。1993年SNA所确定的范围可作为我们划分贵重物品和非贵重物品界限的基本准则,但是在核算实践中,我们可能还需要就贵重物品的详细类别和质量作出更具体的规定,以便于实际操作。

对贵重物品进行单独核算要求基层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具有关于贵重物品的会计或统计记录,也要求住户调查具有关于贵重物品的调查项目,否则这项工作将很难实施。

七、细化资产其他变化核算

正如我们在《区别》一文所指出的,引起期初期末资产、负债和净值变化的因素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即交易因素和非交易因素。其中由非交易因素引起的资产负债及净值的变化,称之为资产其他变化。1993年SNA利用资产其他变化帐户反映这种变化,中国新体系利用调整帐户反映这种变化。非交易因素主要有(1)政治因素,如战争;(2)自然因素,如地震或水灾;(3)科学技术因素,如自然资源的发现;(4)分类因素,如部门分类或资产负债分类发生调整;(5)价格因素,如某些资产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又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前四种因素为一种类型,它们导致资产、负债和净值的价值发生变化,称之为资产其他物量变化;后一种因素为一种类型,它只导致资产,负债和净值的价值发生变化,不引起物量变化。价格变化还可进一步区分为一般价格水平变化和相对价格水平变化,它们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的持有和承担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1993年SNA把资产其他变化核算细化为资产其他物量变化核算和重估价核算,并把重估价核算进一步细化为中性持有收益核算和实际持有收益核算,中国新体系则没有细化相应的核算。正如我们在《基本概念的补充和调整》一文指出的,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着通货膨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也表现出这种特点。可以预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物价水平及其结构不会停留在任一固定水平。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以及物价变动的不均衡性,也势必给我国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的持有和承担者带来不同的影响,势必引起整个国民经济和各个部门各种类型资产和负债价值存量的重新配置。显然比较具体地反映物价变动的上述作用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细化中国新体系中的调整帐户的核算内容,引进重估价核算,并且进一步细化为与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相对应的重估价核算和与相对价格水平变动相对应的重估价核算,具体反映出整个国民经济和各个部门因持有和承担各种资产和负债所产生的名义持有收益(损失),中性持有收益(损失)和实际持有收益(损失),反映出因物价变动引起的各种资产、负债和净值的价值存量的变动是有必要的。

从调整帐户的核算内容中分离出重估价核算内容之后,余下的就是由非交易因素引起的资产、负债及净值的物量变化了,这样,中国新体系也就能够单独反映资产、负债及净值的物量变化了。

当然,细化资产其他变化核算,具体进行资产其他物量变化核算和重估价核算是相当困难的,它需要大量的非常详实的会计、统计和业务资料的支持,需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否则则很难进行。因此,这项工作实际上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

注释:

①这里谈到可能包括同计算机硬件设备一起购买的部分计算机软件,是因为会计和统计制度上都没有相应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包括了。

标签:;  ;  ;  ;  ;  ;  ;  ;  ;  ;  ;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会计内容的补充与调整的几点设想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