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境教学演绎历史新教材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用情境教学演绎历史新教材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用情境教学演绎历史新教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新教材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形象资源,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学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与灵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历史本身是充满智慧的,但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学史兴趣,把学史视为一份沉重的负担,这种智慧就只能沉睡在故纸堆里,任其发霉而已。显然,去除了“繁、难、偏、旧”怪病的历史新教材,并不等于就能赢得学生的欢心,相反更期待着历史教师去“画龙点睛”、去赋予它“灵气”,否则,历史学科被边缘化的命运仍将只是个时间问题。

笔者以为,无论高、初中学生,对“一种不与现实割裂、不与大众割裂的‘活生生’的历史教育”的渴望之情是同样的,因而重视情境教学,让历史“活在学生心中”,无疑都是历史新教材教学的不二法门。

一、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始于思,思源于疑”。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和新授知识冲突、或由于知识能力的不足,产生障碍,从而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本质就是一种探究式教学。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激发学习热情,效果非常之好,历史教师不妨常将其作为教学武器。

例如,李鸿章做为中国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史学界历来对其褒贬不一,而能否正确全面地对其人做出评价,关系到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的问题。对此,我在《甲午战争》一节学完后,特意设计了一组问题让学生思考:“有人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完全是李鸿章卖国求荣造成的恶果;也有人说,这是清政府腐败无能造成的后果。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李鸿章在近代史上所做大事分析说明之?并阐述从中揭示出的道理?”问题一经提出,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大家边回顾教材边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几分钟后,同学阐述了讨论结果:一位同学首先回顾了李鸿章积极倡导并参与洋务运动的历史,指出其思想具有进步性。接着他又通过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避战自保”导致丧权辱国的历史,声讨其卖国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可谓一分为二。另一位同学则从“弱国无外交”的角度,说明李鸿章无论卖不卖国都逃不脱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命运。而第三位同学则从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一“名言”反证,李鸿章只不过是慈禧太后等人手中的一张纸牌而已,不能把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责任全推到他身上,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李鸿章的同情。

二、努力创设“生活”情境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历史,把生活经验历史化,把历史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受“生活即历史”、“历史即生活”的神奇,增强学史的亲近感,这是提升历史教学趣味性的重要策略。没有人会对自己的现实生活漠不关心。也就是说,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学习历史的方法没有学生会不能接受,相反都非常渴望。

例如,在讲鸦片战争的起因时,首先让学生讨论“当今世界有多少种毒品?”、“毒品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假如我们的城市或我们国家到处都是吸毒的人,你的生活将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当前各国政府针对毒品问题大概采取了哪些对策?”四个问题。等学生兴趣盎然地把毒品种类、危害及政府对策盘点后,随机转向,让学生带着近似的几个问题去看教材,从中找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的巨大危害、清政府的对策,以及由此引发的后果,最后师生共同分析从中国禁烟到中国战败这件事揭示出的道理(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这样组织教学,彻底摆脱了“一言堂”的束缚,把学习历史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了师生合力。结果自然是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并高标准实现德育目标。

三、努力创设“激励”情境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精神依托,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设各种表扬的情境,常用鼓励性的语言,经常告诉他(她),“你能行!”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而且会产生感情的共鸣和目标的认同,主动接受知识。历史教师一旦掌握了“激励”这一武器,就能转化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促使历史教学“不教而胜”。

近几年来,笔者在具体教学中采用“一味表扬”(即倡导言之有理)的语言与学生组成十分默契的“学习共同体”,收获甚丰。比如在我课堂上睡觉者很“罕见”、不敢与我交心者不多、回答问题瞻前顾后者逐渐趋少等等局面的开创,无论如何都可算是个小成就。

四、努力创设“民主”情境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韩愈最精辟的教育见解之一。其倡导的师生民主平等、互教互学、形成学习共同体的思想,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创造力能否最大程度得到发挥的首要条件是民主。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教材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视不同情况给予理解或正确的指导。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历史新教材,更应发扬民主。因为新教材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宗旨和核心。主张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求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都有自身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要求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其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经验,使教学活动充满情趣和吸引力”。

总之,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历史新教材的实施为情境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舞台,而情境教学又为充分阐释历史新教材提供了武器。充分挖掘情境教学的潜能,因“材”施“教”,因“时”施“法”,不仅可以将教材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增强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自信心,提高学史兴趣,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还能全面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标签:;  ;  ;  

用情境教学演绎历史新教材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