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刘路[1]2001年在《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网络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本文在充分调研和对国内外图书馆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调研和实例研究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对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模式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刘路[2]2001年在《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时代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本文在充分调研和对国内外图书馆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调研和实例研究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对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模式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网络信息服务的概念和特点,并由此对网络信息服务在图书馆活动中的地位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图书馆与其他机构相比在开展网络信息服务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接下来,研究了国内外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现状,找出国内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外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进行了比较。然后,文章着重对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进行研究,从运营机制、服务类型、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和用户管理等方面详细论述了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模式。最后,本文还对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效益和质量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本文的四个主要部分,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性。文中首次对网络信息服务的概念进行界定,提出了网络信息服务是与传统信息服务并立的图书馆服务部门的观点;以服务类型为基点对国内外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加以比较研究,也是以前的研究者们所未曾进行过的;文中提出的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新型模式,其特点是突出了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对现代图书馆大力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效益和质量评价方面,作者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评价体系。 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本文研究的目的,并不只是提供参考,更是为了提高图书馆对网络信息服务研究和实践的重视,从而加速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

金胜勇[3]2010年在《目标导向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践的发展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研究提供了迫切的要求。该研究旨在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概括,分析相关理论研究的主要范畴,梳理研究内容的逻辑关系,形成以目标为逻辑起点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体系框架,并对其具体内容进行论证。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该研究提供了理论契机,实践的发展为该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该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已有的研究现状对该研究提出了深层次的要求。论文共分九章,第叁章到第八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叁章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体系进行构建,第四章至第八章则主要论述目标导向型理论体系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概念和目标、相关理论、原则和机制、模式以及实现共建共享目标的保障等。该研究属理论研究,遵循演绎推理的一般逻辑对目标导向型理论体系进行构建,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表达。具体而言,主要使用文献法收集资料,使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资料。在收集资料过程中,除了采用文献法之外,“相关理论”部分计划使用德尔菲法做专家调查,“共建共享模式”部分使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做典型调查;在分析资料过程中,“理论体系类型”研究内容会使用比较法,“共建共享模式”特别是其中的““布局模式”、“共建模式”研究内容计划使用功能—结构分析法。研究表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体系包括的具体理论内容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概念、历史、目标等基本问题,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理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政策、法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机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法、技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图书馆作为收藏和保存丰富文献信息资源、公开向公众提供信息和知识服务的社会机制,对信息资源所进行的共同选择、共同建设、共同组织、共同利用的社会活动,其目标是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合力建设并自由共享完整而不重复的信息资源体系,即“完整的学科拼图”。从理论发展来看,包括图书馆学五定律、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以及系统论、拥有与存取理论、资源配置理论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的相关理论,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起着重要的支撑、引导或借鉴作用。面向“完整学科拼图”目标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应该坚持共建与共享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以政府平衡为主、社会平衡和市场平衡为辅的动力机制,并坚持以科学的评估方法保证上述机制的实现。面向“完整学科拼图”目标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所应采取的管理模式是:在国务院下设一个全国信息资源建设委员会(或全国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直接负责各系统。各行业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所应采取的布局与共建模式应该是一个叁级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即在在全国建立几个一级信息资源单位,按照学科构成来分工建设信息资源,目标是保证各学科的一次信息资源达到完整级、数字化。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以课题招标的形式建立若干二级信息资源单位,主要任务是建设二次、叁次信息资源,开发各种专题数据库。,而其余众多的叁级信息资源单位将不再承担信息资源的建设任务。其服务模式即共享模式应该是:一级单位和二级单位主要承担信息资源共建任务,而叁级单位的信息服务将主要集中于检索服务、专题服务、推送服务等更深层次的服务形式,同时要负责收集用户的信息需求,反馈给一、二级单位以促进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为实现“完整学科拼图”的共建共享目标,要求深入分析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宏观环境和影响因素,加大共建共享的人文保障、法律与制度保障、技术保障。论文的研究创新体现在以下叁个方面:第一,构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体系;第二,提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完整学科拼图”目标;第叁,确定了目标导向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王泽武, 王志国, 马淑坤[4]2011年在《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研究文献综述》文中研究说明以国内公开发表的1998~2009年有关"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0余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的数量、分布、研究层次等情况的统计分析,对文献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总结概括,以求得对"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研究的基本概况。

袁静[5]2010年在《图书馆联盟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合作与共享是图书馆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组织形式,也是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下的生存模式与发展方向。图书馆联盟能够为图书馆在快速多变的信息环境中赢得服务优势,但联盟在组织上的不稳定性和管理中的各种风险一直困扰着联盟的组织者及参与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联盟成员参与合作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效益。因此,对图书馆联盟的风险及其防范问题进行研究是图书馆联盟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从对国内外图书馆联盟的发展、沿革与服务现状的系统调查出发,分析图书馆联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研究图书馆联盟成员馆之间的合作活动与合作关系,实证调查图书馆联盟的服务效果,识别图书馆联盟存在的风险,从联盟组建、服务方式与策略、管理协调等叁个方面构建图书馆联盟的风险防范体系。具体内容如下:第1部分论述了图书馆联盟的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图书馆联盟经历了从传统的以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为主要内容的实体文献共享,到数字化环境下以馆藏资源、技术、服务、业务、人力资源等全面共享的发展过程。数字化的环境不仅为图书馆联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而且赋予了图书馆联盟以新的内容和理念,拓展了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功能。数字环境下图书馆联盟具有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编目、集团采购、合作开发特色资源、合作参考咨询、联合保存资源等多种功能,从而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与整合、优势互补,以及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图书馆竞争力等。这种联盟组织形式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目前,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图书馆联盟,在促进馆际合作与共享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其在发展中也同样暴露了一定的局限性,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和风险。比如,联盟的经费来源不足,数字资源的安全威胁,成员馆之间的技术不统一、系统兼容性差,联盟服务质量不高,存在知识产权纠纷,成员馆之间管理协调较为复杂等。第2部分分析了图书馆联盟风险防范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矛盾管理理论、协同论、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等。试图用其中的一些理论观点探讨图书馆联盟风险防范的内在规律与解决策略。例如,运用矛盾管理理论中的矛盾分析方法去解决图书馆联盟内部各成员馆之间的“竞合”关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问题,正确处理好合作与冲突的对立统一关系,控制、防范联盟的风险与损失,引导联盟向有利于整体目标和集体利益的方向发展;运用协同论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协同工作的重要性,促使图书馆联盟各成员馆之间的松散联合体状态转向相互依赖与紧密配合,研究消除联盟系统混乱,将内耗风险降到最低程度的方法与策略;分析作为理性人的各成员馆之间所存在的各种博弈关系,从参与馆的得益与策略选择方面寻找联盟运行中的根本障碍,为图书馆联盟风险的规避和稳定性维护提供方法和参考思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图书馆联盟的管理机构与各成员馆之间、以及各成员馆个体之间,均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为此,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中的最优契约设计与激励机制设计理论,探讨了图书馆联盟合作契约的设计、寻求激励的影响因素,以激励和约束各成员馆的合作行为。第3部分根据图书馆联盟运作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问题,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讨论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对策选择、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问题。并通过对国内图书馆联盟运行现状的实证调查,寻找图书馆联盟实践中存在的风险,从联盟组建、服务、管理叁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风险防范体系。第4部分探讨了图书馆联盟组建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对策。联盟组建是图书馆之间开展合作活动的基础,由于联盟的许多风险源、诱因以及预防的完备性等主要取决于组建阶段,并对后续阶段有重要影响,因而,组建中的风险防范可有效消除各种风险源。对于联盟组建中存在的风险,本部分从科学制定成员馆伙伴的选择原则、选择程序与方法以及建立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论述了成员馆伙伴选择失误风险的防范对策;从契约的订立、设计与更新维护等方面研究图书馆联盟契约不完备风险的防范策略;提出建立统一的图书馆联盟文化,构建图书馆联盟的文化融合机制,以防范文化冲突风险;分析图书馆联盟信任的影响因素,提出构建联盟信任机制的举措,以建立成员馆之间的信任关系。第5部分着重从目前联盟在资源、技术、服务等方面存在的诸如数字资源可获得性差、技术兼容性差、服务质量欠佳等问题,研究提高联盟数字资源的建设质量、保障数字资源的安全和长期可持续利用,建立联盟共享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以及资源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等方略,并提出了建立图书馆联盟内部的服务质量标准,以及基于情景感知的图书馆联盟服务集成框架的解决思路。还特别指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在图书馆联盟服务中的不可忽视性,并提出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平衡机制,合理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等问题。第6部分探讨了图书馆联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针对联盟内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与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共享、利益不平衡、成员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等,提出构建联盟的信息沟通网络与沟通平台,建立利益分配、利益补偿、利益协调、利益引导等联盟内部关系平衡措施,以及合理的监督与检查考核机制、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图书馆联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毛刚[6]2013年在《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图书馆用户需求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学者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受到以文献资源为中心的理念影响,加之图书馆本位思想的严重束缚,特别是在学术界对技术研究倾注了过多热情的大环境下,在似乎解决了技术问题就能够解决图书馆所有问题的理念支配下,图书馆一直将工作重心放在自身建设与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对用户需求的研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随着图书馆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以及图书馆去中心化、去职业化趋势的加剧,图书馆逐渐开始加强对用户需求的研究,以用户需求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逐渐成为学者们的共识,并在相关研究中发挥着引领思潮的作用。可以说,对用户需求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过当前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与薄弱之处。第一是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缺乏从系统的角度来深入研究用户需求,缺乏比较公认的用户需求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二是缺乏对图书馆用户需求本质的研究,相关研究的针对性、系统性、深入性、连续性有待加强;第叁,用户需求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利用图书馆产生信息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最基本、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关系,从这种关系出发,分析这一最简单的现象从而揭示出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活动的规律,探求问题的本质及根源,应该是最科学的思维方法,而当前的研究普遍缺乏以用户需求作为逻辑起点进行研究,更多考虑如何获取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很少考虑用户需求的产生、萎缩、消失、转移、外溢、扩散、竞争,对用户以及用户需求所处环境的相关研究也比较薄弱。本文在对当前用户需求研究现状、图书馆用户服务研究现状、需求理论、生态学研究进展、生态学在其他学科的应用的研究基础上,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图书馆用户需求和图书馆的需求服务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并构建了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以用户需求作为逻辑起点进行研究用户需求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利用图书馆产生信息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最基本、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关系。从这种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出发,分析这一最简单的现象从而揭示出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活动的规律,探求问题的本质及根源,应该是最科学的思维方法。本文认为对用户需求的研究可以作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因而本文也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来研究图书馆生态服务系统。(2)存在图书馆用户需求外溢现象图书馆用户需求外溢是指:当图书馆服务与用户需求之间存在差异时,用户主动寻找新的服务提供方,将需求部分或者全部诉诸于新的服务方,并对其他图书馆和用户产生影响的现象。在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中,应理性看待并重视图书馆用户需求外溢现象,通过对图书馆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合理引导图书馆用户需求外溢,使用户需求真正得到满足,而不是被囿于图书馆的垄断范围内,或者由于缺乏应有的服务而使用户需求萎缩甚至消亡。(3)对图书馆用户需求服务系统生态性的界定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系统是否具有生态性,是指导图书馆今后工作重点,努力改进并缩小与其他图书馆差距的重要前提和依据。本文认为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系统是否具有生态性,应从图书馆的生态文明建设、图书馆服务的生态持续性、用户需求的生物多样性、友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承载力、图书馆服务对用户需求的引导能力与结合能力、种群间的和谐共存与竞争发展、系统角色的职能定位等方面考量。(4)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构成对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主体构成、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环境构成、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链进行了研究(5)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功能维度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功能维度主要包括提供生态服务、改善优化关系、实现高效健康的信息流转、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引导功能、实现生态服务链的结合能力、保持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系统平衡等六大功能维度。(6)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链的结合能力生态服务链的结合能力就是将用户、用户需求、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知识、技术、图书馆制度与理念、图书馆、图书馆馆员、图书馆服务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生态结构合理的生态服务系统,并保持系统的协调性、匹配性,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凝聚力,使系统不断向着更有序的方向发展,在达到某一临界点时产生巨涨落,进而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发展。生态服务链的结合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用户与需求的结合能力、需求与图书馆服务的结合能力、服务与图书馆的结合能力、图书馆与知识的结合能力、知识与用户的结合能力。在此基础上,今后图书馆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体现在了基于生态服务链结合能力的用户资源、需求资源的竞争上。(7)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平衡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平衡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基于服务的内化与外化间的平衡、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主体间的平衡、用户需求与图书馆理念制度核心价值的平衡、用户需求生物多样性与图书馆服务的平衡。(8)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图书馆用户需求的开发能力、获取能力、实现能力、适应能力、用户需求生态服务链的结合能力、用户需求的引导能力。对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进行了概念模型设计,并提出了35条假设。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向图书馆发放了调查问卷。使用SPSS软件和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假设进行了验证。(9)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运行机制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优化机制、信息流转机制、图书馆用户需求结合机制、生态友好型发展机制、平衡机制、监测与评价机制。(10)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建设对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建设是从叁个方面进行的,即首先从系统建设的思路入手,对系统运行的基础和系统建设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结构进行了构建;最后,对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构建。

蒋琳瞳[7]2017年在《中科大、合工大、安大图书馆服务工作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连年扩招,高校图书馆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高校图书馆担负着学校师生教育与科研的重任,服务就是图书馆的本职工作,它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水平。而服务是面向着读者用户开展的,在当今社会,随着高校师生对信息资源需求的增加、对信息资源质量的要求提高,同时也对图书馆的服务有了更多的期待。高校图书馆应该把一切为读者服务的信条作为宗旨,通过优化服务,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才能够谋求自身的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也促使我们对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研究不断增多,尤其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的理论研究,促使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以便更大程度的满足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主要是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以及安徽大学叁所高校的图书馆服务工作进行调查与分析,来为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提供建议参考。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来探讨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的图书馆服务工作: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引言。主要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相关概念的涵义、内容和特征进行阐释。同时对国内外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和综述,来为本文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另外,在这一部分,还就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 一一说明,并指出了本选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点,来为文章的撰写做铺垫。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叁所高校的图书馆服务工作进行调查设计。这一部分包括了调查设计、调查准备、调查过程以及调查资料整理四个方面的内容,来对这叁个案例进行调查。第叁部分,是文章的主要部分。首先是对叁所高校的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情况进行总体上的介绍,对于叁所高校的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成绩予以总结,与此同时,指出了叁所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成绩和问题就构成了叁所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是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是就第叁部分关于叁所高校的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是文章的对策建议。主要是针对叁所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通过这些建议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

黄朝晖[8]2003年在《网络环境下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为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更便捷的工具,并将成为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大展鸿图的舞台,它改变了传统信息服务模式,使得网络信息服务在信息资源的形式、信息载体、信息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等几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都离不开以下五要素:用户、资源、技术、服务、

董惟昕[9]2015年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渗透到图书馆领域,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在服务观念、服务模式、服务手段以及读者信息需求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根据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优化图书馆网络环境,创新服务观念与模式,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措施,为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

刘巧英[10]2005年在《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理论研究》文中指出现代图书馆处在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的转型期。在新时期,图书馆的服务环境、资源类型、用户群体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现有的信息服务面临着严峻挑战。论文通过对信息服务发展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用户需求的增长是信息服务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激烈的信息服务市场竞争是信息服务创新的外在驱动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信息服务创新的根本动力。信息服务的创新不是盲目地革新,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客观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协调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特色性原则以及效益性原则。且在创新时还要注意诸如:创新与革命的关系、馆员与用户的关系、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信息的原创性问题、版权合理使用问题、创新措施的制定等关系和问题的处理。 信息服务的创新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阮氏的老五律和戈曼的新五律为其提供了理论源泉,不仅指出了信息服务创新的方法,还指明了信息服务创新的目标和原则。接着,论文按照创新理论在图书馆的应用顺序,论述了信息服务的创新思想和方式方法,如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引入馆藏的建设和管理,以期用最低的整体成本获得最大的服务效益:用企业知识管理思想来指导信息服务的创新;运用企业产品营销策略,做好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营销,提供更具个性和特色的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包括服务观念的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人才的创新和组织管理的创新等各个方面,论文最后以创新理论为基点,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组织管理等几个重要方面论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 刘路. 图书情报工作. 2001

[2]. 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 刘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01

[3]. 目标导向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体系研究[D]. 金胜勇. 南开大学. 2010

[4]. 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研究文献综述[J]. 王泽武, 王志国, 马淑坤. 图书馆学刊. 2011

[5]. 图书馆联盟风险防范研究[D]. 袁静. 武汉大学. 2010

[6]. 图书馆用户需求生态服务系统研究[D]. 毛刚. 吉林大学. 2013

[7]. 中科大、合工大、安大图书馆服务工作调查与分析[D]. 蒋琳瞳. 安徽大学. 2017

[8]. 网络环境下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C]. 黄朝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 2003

[9].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J]. 董惟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

[10]. 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理论研究[D]. 刘巧英. 郑州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  ;  ;  ;  

现代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