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我国期刊综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期刊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初,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同时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于友先署长在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出版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正经历着重大转折,从发展阶段来说,新闻出版业正在从实际存在的以总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同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又传达了江泽民同志对查处坏书的重要批示,并且作出了具体的落实批示的措施。这表明中央领导同志对出版工作的关心和抓好出版工作的决心,要求期刊出版工作做到“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把繁荣期刊出版和加强对期刊出版的管理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994年期刊出版工作就是在上述要求下在改革中稳步进行的,期刊发行量基本上与上年持平。
抓导向,抓总量,抓效益 加强宏观调控
我国的期刊出版业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各类期刊数量大量增加。但是,在期刊市场上众多的期刊中,有相当多的期刊质量平庸、一般化,内容重复、品位不高,一些门类的期刊布局、结构不合理,造成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衡量期刊出版繁荣的重要标志,不是仅仅靠期刊数量和品种作为标准,而更主要的是看期刊的质量。因此,为了实现期刊出版业的阶段性转移的目标,根据我国期刊的现状,新闻出版署提出了期刊实现宏观调控应该是“控制总量,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增进效益”的总的原则,又在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对审批期刊具体提出了三个要求:基本不批、先调后批、以管定批(根据地方和部门对期刊的管理能力决定是否同意审批新刊)。从宏现上讲,除了填补空白、调整布局和国家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发展确属急需之外,一般不再批准创办新的期刊,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现有期刊的效益上;对于持准印证的内部期刊要进行清理,对于这类内部期刊的审批更要从严。按照这个要求,1994年,全国批准创办期刊329种,其中社会科学类期刊89种,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240种。为遏止期刊数量过高增长势头迈出了一步。据统计,到年末,全国登记在册期刊为7919种,其中社科类期刊3799种,科技类期刊4120种。
在这一年里,期刊管理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围绕提高期刊质量、制定期刊质量标准、加强对期刊的审读指导等问题进行研讨;对山西省实行的期刊质量分等级评估的经验进行推广;召开了面向社会最广的文化综合类期刊研讨会,会议就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主旋律,进一步提高文化综合类期刊质量进行研讨,并为此向全国期刊界发出了“弘扬主旋律、体现多样化、培养21世纪新人,是每个期刊工作者的职责”的倡议。此外,期刊管理部门还注意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有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全年有11种期刊因为出卖刊号、严重违反办刊宗旨等原因而受到撤销期刊登记的处分。
期刊宣传呈现主动态势 质量意识普遍增强
综观1994年我国的期刊,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刊物弘扬主旋律比较鲜明有力,做到了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环境。在期刊版面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着力宣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1994年,我国各类期刊结合各自的办刊宗旨,采取不同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各类刊物结合宣传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精心组织了一批内容丰富的好文章,从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不同角度阐述了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许多文章观点鲜明,深入浅出,既有理论上的探讨,也有联系实际的论述,有针对性地回答了现实社会生活中读者提出的问题。特别是时事政治类和社科理论学术刊物,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加了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宣传的力度,刊登了不少质量较高、颇有见地并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引起了理论界的重视,也反映出我国社科理论学术刊物在发挥理论研究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社会功能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经济类期刊突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在宣传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法规和新出台的改革措施方面显得异常活跃。
1994年是我国新出台改革措施较多的一年。特别是税制改革,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一改革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上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为配合这一改革措施出台,我国经济类期刊都加强了宣传力度,刊登的文章具有连续性,内容不断更新、延伸和深化,而且还有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有企业的改革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上海等地的经济类期刊抓住这个问题,组织和发表文章,积极探索国有大中型企业“转轨换制”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文章的显著特点是立意高,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而且在发表专家学者、政府综合部门负责人的理论文章的同时,还配发了一些有份量的调查报告,从各个层面透视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体系下,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的矛盾和出路,给人以启迪。
此外,经济类期刊还注意了对企业股份制改革、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发展非国有经济等的宣传,及时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科技期刊基本上体现了我国的科技水平。
1994年,我国科技期刊在数量上的增加,与上年基本持平,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科技期刊的重视和发展。这一年科技期刊发表的文章,基本上反映了本领域的研究前沿情况。特别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期刊,新发表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成果、国家和各部委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成果的文章,占各期刊登文章的很大比例,多数在50%以上,有些在80%以上。
4.文化生活类期刊坚持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服务的要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培养和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提倡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宣传的重点,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社会舆论发挥了积极作用。
例如《黑龙江画报》采取图文并茂形式,利用大量图片,通过对比方式,向读者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该省发生的重大变化。《知音》杂志,提出该刊的文章要做到“篇篇可读”,“期期有重头文章”。在这一年里,文化生活类期刊发表了不少表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情美、人性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赞美人间至爱真情,通过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讴歌,对健康的民族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真、善、美情感的讴歌,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因而这一类期刊的文章普遍受到读者欢迎,期刊发行量一直稳定在较高的数字上。
5.出现了“学刊现象”。
1994年在我国出版了几种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学术期刊(例如《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东方》杂志),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深层次的思考。它们的出现,被理论界称为“学刊现象”。这些期刊或为双月刊,或为半年刊。随着这些刊物的出版而出现的“国学热”的兴起,理论界认为这是从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们转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对中国固有文化的认同。这一文化景观的出现,也是与近年来的倡导密切相关的。
期刊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994年,我国期刊出版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引起警惕的问题,主要有:1.一些刊物把关不严,不能准确把握分寸,发表的个别文章存在有政治上的错误;2.也有一些刊物的内容、部分图片及标题格调很低,不加批判地或假批判揭露之名,渲染、展示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宣扬腐朽的生活方式,在客观上起到了引导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赞赏、模仿犯罪行为,唆使人们蔑视法律尊严,诱发犯罪的作用,产生极坏的社会效果。有少数期刊不听招呼,违反期刊出版规定和宣传纪律;3.还有一些期刊编校、印刷质量低劣,文章的差错率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现在,期刊出版工作的方针已定,我们要继续下更大力气,扎实工作,努力提高各类期刊质量和效益,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我国期刊的繁荣,更加有序地做好期刊管理工作。因此,1995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我国社科期刊质量管理标准及评估办法;举办全国社科期刊的评比活动。
2.抓好各类期刊的导向。协助、办好文化综合类期刊研讨会、画报研讨会以及发行百万份以上的期刊研讨会。
3.加强期刊审读的综合分析工作;协助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做好期刊评优、分级管理工作。
4.召开期刊管理会议,交流管理经验。
5.抓好总量的宏观调控,仍然从严审批期刊。
6.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期刊出版法规。
7.做好期刊队伍的培训工作。